精武四傑
精武四傑
1910年霍元甲於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以教學武術為 主要活動,倡導和發揚愛國,修身,正義和助人的精武精神。
(1890年-1961年),清末富家子弟,商人,熱血愛國青年。精武體育會創辦人、發明家、作家、考古學者、
書法家,精武的領導核心人員。也是同盟會會員,孫中山的同鄉,早期的“精武四傑”之一,武功出眾,為了精武會,不斷的捐資散財,以致於家道逐漸敗落。在他的努力下,精武會於抗日戰爭前發展迅速,從上海到廣州、港澳乃至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都建起了分會。是個文武兼備的社會活動家。1920年精武會慶祝建會10周年,孫中山又應陳之邀為精武會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還給建會10周年特刊《精武本紀》寫序文。
民國7年編有《測光捷徑》一書。在精武書刊中發表過數十篇文章。民國16年去南京政府任職。抗日戰爭爆發后,遷居香港,潛心著書。1953年在香港自任精武總裁、訪南洋各地。1957年著有《精武50年武術發展史》,闡述了他與精武的關係,並應邀回國參加了全國武術觀摩大會。1961年逝於香港。
(1883~1943),廣東香山人。精武體育會創建人之一。上海漢堡黎英文書院畢業。原為禮和洋行職員,後任新瑞祥五金號經理。宣統三年(1911),與陳公哲、姚蟾伯等重建精武體操會,民國5年(1916)協助籌建精武會新校舍。曾任該會會計,座辦,書記等職。民國12年為全國武術大會發起人,同年任精武附設體育師範學校校長。中華體育協會籌備委員。此後,一直主持上海精武體育會工作。民國13年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董事,兼名譽會計。民國25年因參加李濟深、李宗仁發動的兩廣事變,受到牽連,民國27年被國民黨政府以“日特嫌疑”名義下獄,民國32年死於桂林獄中。著作有《少林宗法》、《少林拳術圖論》等。
姚蟾伯
江蘇吳縣人,民國時期上海顏料業巨子。精武體操會創建的籌備人,是霍元甲的第一批學生。
姚蟾伯
初創未久的精武會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他們出錢出力,團結眾會員,和衷共濟,力挽狂瀾,
使精武會逐步健全組織,充實內容並隨著時代潮流而不斷發展。
後來因為精武的資金嚴重受損和政治環境的變化,陳公哲和盧煒昌之間
的觀點和行動逐漸分歧以至發展到分裂。
名紹枚,字鐵生,廣東新會人,同盟會會員,“精武四傑”之一,早年參加過南社。亦任過上海精武體育會編輯,編有《技擊叢刊》等。1930年陳鐵生曾出過武術專著《達摩劍》,去年還在台灣出過重印本,可見卓有造詣;1919年陳鐵生曾因“義和拳”與當時如日中天的魯迅筆戰,又可見在文化界已非一般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