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靈岩寺的結果 展開
靈岩寺
特色建築
靈岩寺位於河北省井陘縣秀林鎮南西柏山村,距石家莊市區50公里,距井陘縣城10公里,距G20高速秀林收費站3公里,前臨甘陶河,后倚天台山;宜沙省級公路從山腳下穿過,綿右渠水蜿蜒盤繞山腰。這裡懸崖峭壁、古柏盈崖,草木濃郁。寺廟建在峨險嶠危之處,四周山巒疊翠,谷澗縱橫,風光秀美,寺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形成深邃優美的旅遊景區。
2012年,延謙法師擔任靈岩寺主持后對幾乎沒落的寺院進行全面修繕並擴建,僅僅費時一年零八個月時間就在靈岩寺原址及山頂奇迹般開山擴建了75000多平方米寺院宮殿群,佔地面積近千畝而再次震撼社會各界。
靈岩寺以天然地形自下而上分三層,形成三個布局各異的景區,層層以雲梯連接,棧道貫通。第一層主要有牌坊,山門,大雄寶殿、念佛堂,玉佛堂,石佛殿,觀音堂,九龍洞、石階雲梯等;第二層有皇姑殿、龍王殿;第三層有日軍侵華寺堖炮樓遺址、天台山、仙人洞、人造天河右渠,其中:一、二層是陡峭的懸崖;第三層是雄偉秀拔的高山,懸崖、高山形成兩大靚麗的奇特景觀。山頂是禪武院。
歷代僧人長居於此,主持佛事,岩堖窪有膳食地數畝供僧人生活之用,岩前坪有和尚墳地一塊,數代和尚埋葬於此。相傳隋煬帝三女兒南陽公主逃出宮外,削髮為尼,曾在靈岩寺避難修行,后被追兵發現逃到蒼岩山。
懸崖峭壁、凌空高聳、磐石欲墜、危石嶙峋,一株株剛勁秀拔的千年古柏攀衘在岩罅縫隙中,倒側懸空,枝繁葉茂,蒼翠崢嶸。有的如龍飛鳳舞,有的似孔雀開屏,有的像飛禽走獸。故人們給予生機的雅稱:有龍鳳柏、孔雀柏、卧龍柏、朝聖柏、扭頭柏、擰身柏、迎客柏……古柏生長千年乃至幾千年。粗壯的古柏長在細窄的縫隙中使人難以想象,有的甚至就像長在岩石上。廟宇猶如空中樓閣,富麗堂皇,掩映在古柏綠蔭中,幽靜典雅。此處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登臨,清涼消暑,給人以身臨仙境之感。
懸崖峭壁之上是雄偉秀拔的高山,山上長滿荊棘,草木濃郁,春天滿山披綠,山花爛漫;夏季草木並茂,鬱鬱蔥蔥;秋天色彩斑斕,層林盡染;冬季蓬峰矗立,銀裝素裹。靈岩寺頂巍巍高峻、地勢險要,是晉冀交通咽喉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為迎合日本侵華,強迫村民將炮樓建在靈岩寺頂上,成了日軍侵華軍事據點,使甘陶河兩岸村民慘遭迫害,后被八路軍炸成亂石一堆,炮樓遺址至今還殘存在這裡,記載著日軍侵華罪證和人民的憤怒心情。站在靈岩寺頂上還清楚的看到人造天河——綿右渠。綿右渠在高山峻岭上蜿蜒盤繞、氣勢磅礴,渠水從娘子關引來,穿山繞嶺到這裡已是百里有餘,充分顯示出井陘人民戰天鬥地,改造山河的宏偉業績和英雄氣概。山的最高峰是廣闊平坦的天台山,人們站在天台山上猶如到了人間天堂,周圍的山巒被踩在腳下,四周的山川、田野、樹木、村莊盡收眼底,令人襟懷坦蕩、心曠神怡,曾有“爬上天台山,賽過活神仙”之說。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2012年,自延謙法師入主靈岩寺后對幾乎沒落的寺院進行全面修繕並擴建,僅僅費時一年零八個月時間就在靈岩寺原址及山頂奇迹般開山擴建了75000多平方米寺院宮殿群,佔地面積近千畝而再次震撼社會各界。
后又經宋元明清不斷修繕擴建,是寺廟永存,香火不斷,又建龍王殿、皇姑殿、念佛堂、山門、牌坊、石階雲梯等,形成一定規模的建築群。
靈岩寺以天然地形自下而上分三層,形成三個布局各異的景區,層層以雲梯連接,棧道貫通。第一層主要有牌坊,山門,大雄寶殿、念佛堂,玉佛堂,石佛殿,觀音堂,九龍洞、石階雲梯等;第二層有皇姑殿、龍王殿;第三層有日軍侵華寺堖炮樓遺址、天台山、仙人洞、人造天河右渠,其中:一、二層是陡峭的懸崖;第三層是雄偉秀拔的高山,懸崖、高山形成兩大靚麗的奇特景觀。山頂是禪武院。目前,靈岩寺還在進一步擴建之中。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靈岩寺究竟建於何代,無明確記載,據寺內遺存的殘碑和建築造像風格分析:石佛殿建於北齊,大雄寶殿和觀音堂建於唐代。《井陘縣誌》記載,隋末唐初,柏山岩就有人居住並有唐代廟宇,所以靈岩寺始於北齊,興於唐代。后又經宋元明清不斷修繕擴建,是寺廟永存,香火不斷,又建龍王殿、皇姑殿、念佛堂、山門、牌坊、石階雲梯等,形成一定規模的建築群,從歷代修繕碑文記載看,寺廟全是由當地和鄰村村民自願捐資建成。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靈岩寺景區附近的高山深谷中,還蘊藏著許多的景點,如九龍溝、九龍口、盤龍口、大王廟,四周群峰拱峙,谷澗縱橫,嵐氣縈迴,巉岩雄奇,冠以龍、蛇、龜、蛤、鍾、鼓、旗、帽,神似、迷人的自然風光與靈岩寺遙相輝映,更增添了靈岩寺景區的靈秀色彩。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靈岩寺從古至今所以博得遊人的關愛,是因為靈岩寺具有歷史悠久,建築古老,古柏繁多,景區豐富的獨特風貌,譽有“小蒼岩山”之稱。來這裡一游,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領略到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氣息,堪為理想的佛教旅遊勝地。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一徑入荒涼,到寺塵心屏。”井陘縣靈岩寺位於該縣秀林鎮境內,前臨甘陶河,后倚天台山,遠看巉峰陡壁,風光旖旎,近覽靈岩秀水,古柏危崖,三圍層巒迭嶂,古澗縱橫,四季幽然寂靜,景色宜人,現建有皇姑殿、卧佛洞、地藏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多重殿宇,為中國傳統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典型寺廟群落。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靈岩寺[河北省井陘縣靈岩寺]
歷代僧人長居與此,主持佛事,岩堖窪有膳食地數畝供僧人生活之用,岩前坪有和尚墳地一塊,數代和尚埋葬於此。相傳隋煬帝三女兒南陽公主逃出宮外,削髮為尼,曾在靈岩寺避難修行,后被追兵發現逃到蒼岩山。
靈岩寺景區附近的高山深谷中,還蘊藏著許多的景點,如九龍溝、九龍口、盤龍口、大王廟,四周群峰拱峙,谷澗縱橫,嵐氣縈迴,巉岩雄奇,冠以龍、蛇、龜、蛤、鍾、鼓、旗、帽,神似、迷人的自然風光與靈岩寺遙相輝映,更增添了靈岩寺景區的靈秀色彩。
“靈岩清修甘露常遍灑,佛界安寧楊枝不計秋。”自2012年延謙法師入主靈岩寺以來,始終秉持“人生佛教”思想,大發弘願,廣結善緣,在佛教協會的領導下,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短短兩年時間就將該寺建設成為文化薈萃、殿宇壯觀、講經說法、勸人向善的清凈道場和集慈善事業、社區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宗教活動場所,為保護民俗文化、繁榮當地經濟和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了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今天,隨著阿彌陀佛佛像開光典禮的成功舉辦,千年古寺靈岩寺彷彿一粒遺落人間的舍利子,千磨萬劫,拂去塵埃,重新煥發出了絢麗奪目的光彩。
解放后寺廟關閉,和尚被解歸田,流失年代又因洪水災害,無人管理,寺廟慘遭破壞,知道九十年代以後,當地的村民紛紛捐資助工,照寺宇原樣修葺一新,使靈岩寺在秀美的懸崖古柏中有閃爍出絢麗的暇光。
靈岩寺從古至今所以博得遊人的關愛,是因為靈岩寺具有歷史悠久,建築古老,古柏繁多,景區豐富的獨特風貌,譽有“小蒼岩山”之稱。來這裡一游,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領略到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氣息,堪為理想的佛教旅遊勝地。
2014年5月4日,井陘縣靈岩寺阿彌陀佛佛像開光法會隆重舉行。此次開光佛像(含蓮花座、金剛座)通高9.9米,銅質鎏金,坐南面北,儀態雄偉,法相莊嚴,為該寺第三期擴建工程主要項目之一。井陘縣政協、縣委統戰部、民政局等部門主要領導、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省佛教慈善基金會會長常輝大和尚和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石家莊市佛教協會會長、藁城天台寺住持果通大和尚等高僧大德應邀出席。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山西省的2000多名佛子和鄰縣的眾多善男信女參加法會並進行了瞻仰、祭拜。法會現場僧俗雲集、觀者如潮,摩肩接踵,盛況空前。
“一徑入荒涼,到寺塵心屏。”井陘縣靈岩寺位於該縣秀林鎮境內,前臨甘陶河,后倚天台山,遠看巉峰陡壁,風光旖旎,近覽靈岩秀水,古柏危崖,三圍層巒迭嶂,古澗縱橫,四季幽然寂靜,景色怡人,現建有皇姑殿、卧佛洞、地藏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多重殿宇,為中國傳統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典型寺廟群落。
據相關文字記載,井陘縣靈岩寺建於北齊,盛於隋唐,中興於明代正德年間,歷經宋、元、明、清諸朝,香火綿延,直至文革,毀於一旦,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該寺為井陘名勝古迹之一,因民間傳說隋未公主出家蒼岩,途中暫居於此而聞名,為井陘縣名勝古迹之一。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當地政府、村民和信眾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捐資助物,攤功出力,先後修復、重建和擴建了大雄寶殿、皇姑殿、龍王殿、念佛堂等寺廟工程,並進行了山門、石階、欄桿等附屬配套設施建設。
2002年,經井陘縣政府批准,靈岩寺被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並於2006年11月正式納入該縣佛教協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