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

漢語成語

不三不四,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sān bù sì,在施耐庵的《水滸傳》中,意思不像樣、不正派。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在易經中象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

釋義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六爻每兩爻一組配三才,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與上爻為天。那麼“不三不四”,三四爻不正位,不正時,就是指人不正直,不規矩的意思。
典故
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髮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佔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裡求饒
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例句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陳靈公口中還在那裡不三不四,耍笑弄酒。”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你這樣子~,也想天鵝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上海遊學,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發了些海闊天空的議論,什麼民權、公德,鬧的煙霧騰天,人家都不敢親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