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蔡樓鎮

安蔡樓鎮

安蔡樓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地處曹縣東南部,東鄰青堌集鎮,南抵仵樓鄉,西靠大集鄉,西南與梁堤頭鎮接壤,北連孫老家鎮、蘇集鎮。區域面積95.94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72228人。

1957年,設安蔡樓鄉。1958年,成立安蔡樓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安蔡樓鄉。2000年6月21日,撤銷安蔡樓鄉,設立安蔡樓鎮。 2020年6月,安蔡樓鎮下轄37個行政村。

2018年,安蔡樓鎮有工業企業16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家。

概況


安蔡樓鎮位於曹縣東南部,東抵青堌集鎮,南依仵樓鄉,西南鄰梁堤頭鎮,西靠大集鎮,北連孫老家鎮,東北接蘇集鎮。區域面積95.94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72228人。鎮政府駐安蔡樓村,距縣城19.2千米。屬黃河故道區,境內有黃白河、勝利河、小馬河、梁安溝、五乾渠等河渠。

歷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域分屬大義里、榆林里、望魯里、楚天里。
1956年3月,改屬曹縣孫老家區。
1957年,設安蔡樓鄉。
1958年,成立超英公社,同年底,以駐地更名安蔡樓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建安蔡樓鄉。
1988年l1月,撤銷袁辛樓鄉,部分區域併入安蔡樓鄉。
2000年6月21日,撤銷安蔡樓鄉,設立安蔡樓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安蔡樓鎮轄安蔡樓、陳河、榆林集、衛樓、霍庄、孫井、王堂、石樓、武海、梁庄、林庄、安辛庄、杏花村、袁辛樓、唐菜園、大王莊、程樓、高庄集、苗庄、南街、西街、東街、北街、火神台、高庄、張樓、孫樓、宋樓、黃庄、徐樓、田莊、李集、安趙莊、王樓、楚天集、高集、趙樓、柏樹園、安許樓、胡店、韓雙樓、姚付庄、王善庄、桑園、孫庄、朱王莊、閻樓、高李庄48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安蔡樓鎮下轄37個行政村:安才樓村、柏樹元村、朱王莊村、王堂村、王善庄村、安趙莊村、安許樓村、高集村、杏花村村、唐菜園村、大王莊村、胡店村、楚天集村、火神台村、榆林集村、衛樓村、霍庄村、陳河村、林庄村、石樓村、韓雙樓村、閆樓村、程樓村、苗庄村、高庄集村、黃庄村、徐樓村、孫井村、安辛庄村、四合村、雙樓村、李集村、王樓村、桑園村、姚付庄村、望魯集村、三合村,鎮人民政府駐安蔡樓村。

特色村莊


【楚天集】先秦為戎人己姓居地。西漢設己氏縣治所,屬梁國。西漢末王莽秉政,改己氏縣為己善縣。東漢仍改回己氏縣,屬濟陰郡。南北朝時縣廢。隋開皇四年(584年)復置己氏縣,開皇六年(586年)改為楚丘縣,因縣內有楚丘亭得名,屬梁郡。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州治遷楚丘縣盤石鎮,省楚丘縣入曹州,縣治改稱楚丘集。明初燕王朱棣南下“靖難”,曾順黃河到此停留。朱棣即皇帝位后,百姓改呼楚丘集為楚天集。
【望魯集】春秋時屬宋國,有望魯閣,是魯庄公之女嫁於宋公后,登高望魯的地方。
淘寶村】隨著21世紀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從事網際網路創業,他們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努力奮鬥著。帶動了整個村年收入翻倍增長,預計2014年年底,將出現數十個百萬富翁,年均收入80萬以上。也在淘寶網上面創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輝煌。著名淘寶村:安才樓淘寶村、高庄集淘寶村、大集淘寶村。代表人物:龔袁偉,李站、郭艷麗、等。

歷史悠久


安蔡樓鎮歷史悠久,西漢時己氏縣治就在位於鎮政府東2.8公里的楚天集村,開皇六年(586)改為楚丘縣,明洪武二年(1369),曹州治遷楚丘縣磐石鎮,省楚丘縣入曹州,縣治改稱楚丘集,后因明初燕王朱棣南下“靖難”到過此地,又改為楚天集。境內的望魯集村,春秋時屬宋國,有望魯閣,是魯庄公之女嫁於宋公后,登高望魯的地方,望魯集的白蓮藕,色白質脆,落地即碎,傳說為魯公主思鄉淚澆灌而致。榆林集村還是北宋學者戚同文故里,至今村內仍保留著同文尊師重教的遺風。
安蔡樓村原為蔡姓所建,后賣給安姓人家,又因建有樓房,遂名為安蔡樓。
今境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屬大義里、榆林里、望魯里、楚天里。民國時期分屬第六區(孫老家)和第九區(王堤圈)。1945年9月分屬復程縣第二區、第三區。1956年3月改屬曹縣孫老家區。1957年設安蔡樓鄉,1958年成立超英公社,同年底改為安蔡樓公社,1983年12月改社建鄉,2000年12月撤鄉建鎮。
西漢己氏縣故城位於鎮政府東2.8公里楚天集村。先秦為戎人己姓居地。西漢設己氏縣治所,屬梁國。西漢末王莽秉政,改己氏縣為己善縣。東漢仍改回己氏縣,屬濟陰郡。南北朝時縣廢。隋開皇四年(584年)復置己氏縣,開皇六年(586年)改為楚丘縣,因縣內有楚丘亭得名,屬梁郡。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州治遷楚丘縣盤石鎮,省楚丘縣入曹州,縣治改稱楚丘集。明初燕王朱棣南下“靖難”,曾順黃河到此停留。朱棣即皇帝位后,百姓改呼楚丘集為楚天集。楚天集村“老隅首”處,曾出土元代陶瓷器。村前舊有一觀音寺,柱礎刻有《重修楚丘縣觀音寺記》。村中舊碑甚多,惜毀於1950年代“大躍進”時期,多燒成石灰。
望魯閣位於該鎮望魯集村。春秋時,地屬宋國。魯庄公之女嫁於宋公,歸國探親不得,常鬱鬱寡歡。宋公怕她抑鬱成疾,就帶她到宋國邊境靠近魯國境的地方去遙望故國,魯國公主登上高樓猶嫌不能望遠,竟流連不返,宋公令民眾為她築一高台,高台上建閣,台得名望魯台,閣得名望魯閣。后因成集市而名望魯集,設望魯都。清乾隆年間,設曹州府黃河同知署,稱曹縣望魯里,因距縣城25公里,清末曹縣縣丞駐此,以馭東南方。集為曹縣境沿黃河70公里內八大集之一,沿黃客商甚多,建有店舍、馬棚,俗稱“山西會館”。有關帝廟、大寺奶奶廟、回民清真寺。望魯台下產白蓮藕,色白質脆,落地即碎,是曹縣名產,傳說為魯國公主思鄉淚澆灌而成。
北宋學者戚同文故里位於境內榆林集村。戚同文出身儒學世家,自幼父母俱喪,祖母攜其就養於外曾祖母家。戚同文侍奉祖母,以孝聞於鄉里,祖母病逝后,晝夜哀號,數日不食,士民為之感動。時楚丘學者楊愨,在家鄉聚徒講學,一日戚同文路過學舍,楊愨老師正講授《禮記》,戚同文聽后隨即成誦。楊愨大為驚異,於是收留在校學習。不足一年,戚同文就能背誦五經。后楊愨將胞妹許配戚同文為妻,自此戚同文更加勤奮讀書,終至學業大成。楊愨曾勉勵他出去做官,他說:“長者不仕,同文亦不仕。”從此絕意功名,決心以學問德行化育鄉里。時將軍趙直敬重戚同文的為人,便在宋州(今商丘)城內為他築室數楹,稱為“宋州學舍”,供他聚徒講學。戚同文學識淵博,執教有方,其學生登科者相繼不絕,宋州一時成為京東學子薈萃之地。幾年後,范仲淹長山縣(今鄒平縣東)遠道來此投親求學。宋州學舍聲望鵲起,后發展為北宋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蔡樓鎮地處曹縣東南部,東鄰青堌集鎮,南抵仵樓鄉,西靠大集鄉,西南與梁堤頭鎮接壤,北連孫老家鎮、蘇集鎮。區域面積95.9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安安蔡樓鎮轄區總人口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16%。
2018年,安蔡樓鎮戶籍人口72228人。

經濟建設


綜述
2011年末,安安鎮財政總收入1624萬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1萬元,比上年增長3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49萬元,增值稅249萬元,企業所得稅143萬元,個人所得稅117萬元,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各項貸款餘額3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3%。
2018年,安蔡樓鎮有工業企業16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家。
農業
2011年,安蔡樓鎮有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1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達到1000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6萬噸,人均600千克,其中小麥2.3萬噸,玉米1.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西紅柿、茴香等,其中韭菜0.5萬噸,大蔥0.5萬噸,西紅柿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家禽年飼養量80萬羽。
工業
2011年,安蔡樓鎮工業生產總值3億元,有規模以上企業8家,職工1.5萬人,固定資產投入3億元,企業總產值10億元。是食品加工、麵粉加工、油料加工、桐木拼版、水泥構建預製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
商業
2011年末,安安安有商業網點1000個,職工1.2萬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4500萬元。出口總額1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主要產品有木製工藝品,銷往東南亞、歐美及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旅遊勝地


安蔡樓鎮境內有“火神台”、“楚丘遺址”、“高廟”、 “天齊廟”、“玉皇廟”等老景點,還有望魯集荷塘、黃河故道太行堤森林帶、常砦布景村、鑫源工業園、全味燒雞店等新景點。其中“火神台”建於隋唐年代,古稱“金鳳台”,康熙年間因台上有“火神廟”改稱“火神台”。泰山奶奶廟會已歷千年。 “火神台”冉家豆製品有72代歷史,乾隆帝南下巡視路過此地,品嘗冉家豆腐乾后讚不絕口,並賜冉家豆腐坊為“玉堂老店”。其豆腐乾早已成為景點佳品,地方名吃,遠銷省內外。境內閻青路與黃河森林公園相通,前往旅遊十分方便。

基礎設施


該鎮用電由山東電網直供,電力充沛。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有固定電話6000餘部,行動電話3000餘部,電腦寬頻60戶,寬頻網覆蓋到各村。鎮駐地實現“五通一平”,街道三縱三橫,街寬40米。有中學2處,小學20處,幼兒園30處。有文化站、廣播站、圖書室、閱覽室、體育場、影劇院、書店等,有業餘劇團、電影隊、體育隊、民間藝術隊、文藝創作研討社等組織。鎮建文化大院一處。各村普及電視。鎮有中心衛生院一處,村級衛生室18個。有體育活動場所40處,其中籃球場6處,足球場2處,旱冰場1處。該鎮連續四年被縣委政府評為“平安建設模範鄉鎮”。

黨政建設


經過07年鄉鎮領導班子的換屆選舉,機構健全了,人員結構也比較合理,戰鬥力大大增強。但是,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素質不高、工作缺乏經驗等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搞好鄉鎮黨政班子建設,既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筆者認為,當前抓好鄉鎮黨政班子建設,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以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
首先,要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基本知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歷史知識等。要充分發揮黨校、幹校在培訓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學習班、培訓班、研討班、中心組學習、學習講座、體會報告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鄉鎮黨政領導幹部認真看書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其次,要集中進行一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譽觀的再教育,解決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要組織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關於人生觀、群眾觀、榮辱觀、大局觀的重要論述,開展“人生怎樣才有意義”的專題討論。通過學習討論,使鄉鎮班子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真正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落到實處。
二、採取有力措施,對問題較多的後進鄉鎮黨政班子進行專題整頓。
對後進鄉鎮黨政班子的整頓,就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用整風的方法,從思想上、作風上、制度上對後進鄉鎮黨政領導班子進行全面的整頓和建設,促進後進班子的轉化,全面提高鄉鎮黨政班子的戰鬥力,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具體做法是組織後進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學習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認真檢查思想、工作、作風、紀律等方面的存在問題。通過對照檢查,形成自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良好風氣。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區別情況,分清責任,及時落實整頓措施。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規範領導班子成員的行為。
完善鄉鎮黨政領導班子任期目標、年度目標和崗位目標責任制。要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制定目標時,要依據建設小康總攬工作全局的原則、三個文明同步的原則、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則、不同鄉鎮不同情況分類制定的原則、不同職務確定不同工作職責的原則進行。同時,建立和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制定的工作制度,既要高標準、嚴要求,又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便於監督執行。進一步強化約束激勵機制。每年鄉鎮黨委、政府要與縣(市)黨委、政府簽訂年度目標責任狀,並且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年度考核與定期考察相結合,採取個人總結述職、民主測評、核實數據、個別座談等形式,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評價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實績,並進行歸檔分類,確定標值,為獎懲提供可靠依據。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鄉鎮黨政班子,給予相應的榮譽和物質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出示黃牌警告,連續兩年完不成任務的,主要領導和分管單項工作領導應予降職;對任職內群眾公認政績突出的黨政班子給予重獎。
聽黨課
聽黨課
四、調整充實、選優配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
一是重點抓好鄉鎮黨政“一把手”的選配。鑒於鄉鎮班子換屆剛過,目前主要以穩定、培訓、提高為重點。但對個別實踐證明不稱職的,也應予以調整,以免遺誤事業。要通過調整充實和培訓提高,使鄉鎮黨政“一把手”真正成為政治堅定、工作勤奮、勇於開拓,政績突出的優秀領導幹部。二是注意選拔配備懂經濟、會管理、善經營的管理型幹部。要加大力度,打破界限,大膽充實“經濟型”人才到鄉鎮黨政班子中,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考慮,從縣屬骨幹企業、鄉鎮企業選派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開拓型中、青年幹部到鄉鎮黨委、政府掛任職,使鄉鎮黨政領導班子的結構逐步得到改變,從而加強鄉鎮經濟工作的領導力量。三是注意選拔配備婦女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要更新觀念,破除“求全責備”的思想,大膽選拔30歲左右的年輕女幹部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保證每個鄉鎮要有一名女領導幹部。本地一時無合適人選的,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予以調配,女領導幹部可以不佔班子成員職數。同時,注意培養和選拔鄉鎮少數民族領導幹部。

文衛建設


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新形勢下人大教科文衛工作的重要職責和任務。3年來,菏澤市人大教科文衛工作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與發展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發展,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加快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3年來,縣政府密切關注我鎮科技事業的發展,先後開展“製造業信息化”工作檢查,開展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工作和科技創新情況調研以及開展著作權法檢查,在檢查和調研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提出建議,推動工作開展。目前,我鎮審議通過科技發展農村規劃,出台了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努力向建設創新型農村邁進。促進均衡,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我鎮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基礎建設較為薄弱。3年來,縣政府密切關注我市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工作,通過調查研究加強監督,努力推動社會事業的發展。
醫院
醫院
針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縣政府有重點地開展監督檢查。組織開展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視察,深入檢查我鎮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的情況,重點對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素質教育、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和危房改造等開展檢查。縣政府聽取了村委會有關彙報,形成了《關於我鎮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審議意見》。根據縣委會審議意見,開展跟蹤督查,推進九年義務教育水平的鞏固和提高,取得實效。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大,生均公用經費有了較大的增長,學校危房改造基本完成,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關鍵階段,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出。抓職業教育,就是抓就業,抓產業素質,抓投資環境,抓發展後勁和競爭力。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讓全社會都來重視職業教育,儘快改變職業教育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縣政府組織對貫徹執行職業教育法和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情況進行檢查,針對我鎮中等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加強領導和宣傳引導,增加經費投入,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著力解決專業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短缺以及實訓基地建設滯后,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等意見建議,引起了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鄉鎮衛生院建設是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的樞紐,是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較差,醫療設備簡陋,衛技人才匱乏,整體服務功能不強。縣政府以鄉鎮衛生院建設情況為重點,開展調研、視察,針對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力促加大投入,實施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衛生技術隊伍建設,提高衛生院服務水平,逐步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安蔡樓鎮有文化站1處,有文化娛樂場所2處,文化活動室1處,老年活動室1處,全鎮有秧歌隊、戲曲隊等群眾性專業文體活動組織7個,業餘隊員210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蔡樓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800人,專任教師38人;完全小學13所,在校生4000人,專任教師238人;初中在校生1800人,專任教師1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30萬元,比上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的20.5%,比上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安蔡樓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8個;病床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總產總值6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0名,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35人,註冊護士6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安蔡樓鎮醫療救助1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5人次,共支出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60戶,人數2213人,支出212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長1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1人。社區服務設施1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1.2萬元,使203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66萬人,參保率98%。

交通


2011年,安蔡樓鎮有古南路、閻青路、庄青路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