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
清代袁枚創作的散文
《黃生借書說》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開篇即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接著廣引事實加以證明其觀點;之後作者猶恐就事論事論證無力,由借書推及到借物,把“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普遍化;最後轉而敘說作者自身的經歷,總結個人讀書的經驗教訓。全文如話家常,娓娓動聽,循循善誘,寫得令人信服,富有啟發性。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黃生借書說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zhé)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luòluò)大滿,素蟫(yín)灰絲時蒙捲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讀書人黃允修來向我借書。我把書給他並且告訴他說: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天子的藏書,但是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搬運起來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裡塞滿了屋子的,富貴人家的書,但是富貴人中認真讀書的有幾個呢?其餘那些祖輩和父輩積攢的圖書,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讀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卻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逼著取回,因而小心憂慮,不斷撫摸玩賞那東西,說:‘今天它存放著,明天它就要離開,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這東西)已經被我擁有,(我)一定在高處捆綁著它,放置收藏保存它,說‘姑且等到別的日子再看它。’如此罷了。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是家中貧窮不容易得到書。有個姓張的人有很多藏書·。(我)向張氏借書,(他)不借給我,我回家以後在夢中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那感覺是這樣的迫切。所以我有看過的書就記在心裡。做了官以後,薪俸花出去了,書籍買來了,屋裡到處都不斷地堆積著書籍,蠹蟲絲跡時常覆蓋書冊。這樣以後感嘆借書讀的人的用心專一,而年少時的歲月是值得珍惜的!
現在姓黃的書生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不過我把書公開(借出)、慷慨出借與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出借,好像不相類似。既然這樣那麼是我本來不幸運遇到了姓張的,而姓黃的書生本來幸運遇到了我嗎?(黃生)懂得了(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麼他讀書也一定會專心,並且他還書也一定會快速。
(我)寫下這篇說,讓(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選自《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袁枚中年辭官后在小倉山下築隨園以終老。
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
授:授給,給予。
子:你。
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書。西漢末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內府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xīn)繼續做這個工作,寫成《七略》,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兵書略,詩賦略,術數略,方技略 七部。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編成《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搬運起來累的牛流汗,放在家裡塞滿了屋子。這裡形容藏書很多。汗,名詞作動詞,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親。
棄者:丟棄的情況。
無論:不用說,不必說。
然:這樣。
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
強(qiǎng):勉強。
惴惴(zhuì)焉:憂懼的樣子。
摩玩:撫摸賞玩。
業:已經。
高束:捆紮起來放在高處。束,捆,扎。
庋(guǐ):放置、保存。
姑:姑且,且。
俟(sì):等待。
異日:另外的日子。
爾:語氣詞,罷了。
難致:難以得到。
與:給。
形諸夢:形之於夢。在夢中現出那種情形。形,動詞,現出。諸,等於“之於”。
切:迫切。
如是:像這樣。
故有所覽輒省(xǐ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看過的就記在心裡。省,記。
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屬於“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說“通籍”。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語。籍,民籍。通,動詞,表示從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俸:官俸,官吏的薪水。
落落:形容多而連續不斷地堆集。
素蟫(yín):指蛀食書籍的銀白色蠹蟲。素,白色。
灰絲:指蟲絲。
卷(juàn)軸:書冊。古代還沒有線裝書的時期,書的形式是橫幅長卷,有軸以便捲起來。後世沿用“捲軸”稱書冊。
少時:年輕時。
歲月:指時間。
類:似、像。
公:動詞,同別人共用。
吝:吝嗇。
歸:還。
為一說,使與書俱:作一篇說,讓(它)同書一起(交給黃生)。
中心:作者就黃生借書一事發表議論,在第一節中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黃生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發奮學習。
本文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勸勉人們(此指黃生)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卻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決心,不利的條件,反而可以催人奮進,取得成績,也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條件優越,而貪圖安逸,養成不求進步的惡習,要珍惜時間,珍惜擁有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
汗牛塞屋(汗牛充棟)、束之高閣
本文大致可分兩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第一段是這一部分的首領段,先說黃生借書,緣事而發引出下面議論。
第二段在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后,一連用了“天子”、“富貴人家”沒有幾個讀書者和“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初步證明;並以“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論點,擴展了論題;再以人們對於借來的東西(“強假焉”)和屬於自己的東西(“吾所有”)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做對比論證,證明了“天下物皆然”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作者從那常見的現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的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第三段又以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和做官後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歷為有力論據,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課文為了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一觀點,作者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三個方面的對比是(1)藏書(物)者和借書(物)者對書的不同態度和心理的對比;(2)“我”幼時遇張氏吝書之不幸與黃生遇“我”公書之幸的對比;(3)“我”年少時借書苦讀與做官後有書不讀的對比。總之,這部分圍繞中心觀點,有議有敘,層次清楚地闡明了事理。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
在上述充分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遇到肯“公書”的人,向黃生提出希望,讀書必專,歸書要速。最後一段照應開頭,也是在點出寫這篇“說”的目的:勉勵他應該珍惜年少時光,勤奮學習。
全文意義
袁枚通過本文告誡年輕人要珍惜讀書的機會,好好讀書。
袁枚的古體詩長期以來更是受到重視。實際上,古體詩創作集中體現了袁枚詩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縱橫恣肆,充滿生命力和創造性,呈現出不同於近體詩創作的美學特徵,是我們全面認識袁枚詩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執詩壇牛耳近50年。他在考據成風的乾嘉時期,在重經學、重學問的詩壇上,以充滿創造精神、洋溢著天才之氣的詩作,獨樹一幟,非同凡響。
袁枚像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 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並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係是雙峰並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衝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