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既濟

沈既濟

沈既濟(約750—約797),吳興德清(今屬浙江)人,一說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小說家、史學家。唐德宗時受到宰相楊炎賞識,建中元年(780)授左拾遺、史館修撰。次年楊炎被貶賜死,他也被貶為處州司戶參軍。后復入朝,官禮部員外郎。沈既濟博通典籍,工於史筆,曾撰《建中實錄》十卷、《選舉志》,今佚。所作小說今存《枕中記》、《任氏傳》二篇,都是唐傳奇中的傑作。

基本資料


楊炎薦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史館修撰。嘗請省天后紀,合中宗紀,議不行。唐德宗立,銳於治,詔兩省分置待詔官,權公錢收子贍用,沈既濟諫止。后楊炎得罪,沈既濟坐貶處州司戶參軍。復入朝,位禮部員外郎,卒。沈既濟著有《建中實錄》十卷,《舊唐書本傳》及傳奇文《枕中記》、《任氏傳》,《全唐文》錄其文6篇,并行於世。《枕中記》和《任氏傳》是中唐傳奇中創作年代較早的名篇,標誌唐傳奇創作進入全盛時期,對後世文學頗有影響。

生平簡介


沈既濟
沈既濟
唐代小說家、史學家。生卒年不詳。吳興德清(今屬浙江)人。德宗即位初,試太常寺協律郎。建中元年(780),宰相楊炎薦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遺、史館修撰。次年冬,楊炎貶逐,他也被貶為處州司戶參軍。后又入朝,官終禮部員外郎。他與蕭穎士之子蕭存及許孟容友善,都以文辭知名;又與著名史學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籍,尤工史筆,撰《建中實錄》10卷,為時所稱;又撰有《選舉志》10卷;二書今皆不傳。《全唐文》錄其文六篇。文中主張選拔有用人才、反對官吏冗濫。傳奇作品有《枕中記》和《任氏傳》。

主要作品


《枕中記》敘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呂翁在邯鄲道上旅行,於客舍中見少年盧生因功名不遂而失意長嘆,就給他一個瓷枕。這時,客舍主人正在蒸黃粱作飯。盧生就枕,恍惚中進入枕內,遂與大族崔氏成婚,並中進士。此後歷任中外顯官,屢建功業,位崇望重,貴寵無比。其間因遭人忌害,也曾兩度貶往嶺南。後年逾八十,因病去世。於是盧生欠伸而寤,見主人蒸飯未熟,方知五十餘年的榮悴悲歡,不過是一夢而已。
本篇構思受六朝“焦湖廟祝”故事(出劉義慶《幽明錄》,一雲出干寶《搜神記》)啟發,宣揚人生虛幻的思想,體現了對功名利祿的某種否定,寓有警世之意,所以李肇《國史補》稱它是“庄生寓言之類”。篇中對唐代士子歆羨功名富貴心理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描寫,具有典型意義。《枕中記》在唐代流傳頗廣。文宗開成年間,房千里作《骰子選格序》已有“近者沈拾遺述枕中事”之語。
《枕中記》插圖
《枕中記》插圖
《任氏傳》約作於建中二年。任氏是狐精所化的美女,與鄭六相好同居。後為鄭六的親戚、豪富子弟韋崟發現,欲強行非禮,但被任氏忠於鄭六的情操感動而罷。此後,韋崟常接濟任氏,任氏也幾次為韋覓狐女。任氏並施術幫助鄭六致富。后鄭六調外地官職,要求任氏隨他赴官。任氏預卜此去有禍,但在鄭六堅持之下,終於答應同去。結果在馬嵬被獵犬咬死,為忠於愛情而殉身。作者感慨任氏雖為異物,卻能“遇暴不失節,徇人以至死,雖今婦人,有不如者矣”,流露了諷世之意。內容雖涉怪異,但任氏形象富於人情,性格近乎現實生活中的風塵女子。故事中有的細節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官場的某些真實情況。
《枕中記》、《任氏傳》是中唐傳奇中創作年代較早的名篇。與初唐作品相比,它們在反映社會現實方面有較大進步,寫作技巧也有很大提高。《枕中記》敘事簡練,文辭雅潔,被《國史補》譽為“良史才”;而《任氏傳》則寫得較為細緻生動,人物聲情宛然,更富於文學意味。它們的產生,可視為唐代傳奇創作開始進入全盛時期的標誌。它們對後世文學亦頗有影響。尤其是《枕中記》,宋元以後演為戲曲多種,其中以明代湯顯祖所作《邯鄲記》最為著名,“黃粱一夢”並成為文人慣用的典故。《任氏傳》借狐魅以寫人世,對後代小說如《聊齋志異》也有一定的影響。

人物軼事


議政之失
唐德宗時期,沈既濟“上選舉議,欲令州府辟用僚佐,而不任宰相兵部吏部銓除,且曰:今諸道諸使自判官副將以下,皆使自擇辟隸之法。”建議將人事任命權力下移,一方面進一步助長了藩鎮割據的聲勢,另一方面亦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央吸納人才之路,使其流入方陣。王夫之評價其“何以大綱已失,必取其細目而裂之也?……不軌之情,已不可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