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徠枕是一種枕頭,是中國古代瓷器造型中較為流行的一種,枕上用彩釉繪成精美的圖畫或題上詩句。瓷枕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以後。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宋代,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飛猛進,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
瓷枕,即瓷質的枕頭,枕上用彩釉繪成精美的圖畫或題有詩句。隋唐已有燒制,宋代以
磁州窯、
當陽峪窯、
扒村窯、登封窯所出為多。
枕頭是人們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國古代的枕頭最早是以天然石塊製作的,以後又逐步擴大到使用木、玉、銅、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數量最多,應用最為廣泛。同其它日用陶瓷一樣,它是隨著制瓷工藝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瓷枕最早出現於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時(公元618~907年)開始大量生產,兩宋及金、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最為鼎盛,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年)隨著更為優異的制枕材料的出現,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瓷枕的發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窯系所燒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這一時期生產的瓷枕種類繁多,造型優美,包括幾何形枕、獸型枕、建築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裝飾紋樣也多彩多姿。較為普遍應用的紋飾有動植物紋、人物紋、山水紋、文字紋等。瓷枕的造型與紋飾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文化、習俗、時尚、追求等方面。這一點尤其以帶有文字紋飾的瓷枕所表達出的最為明顯。
古代瓷枕的裝飾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產地也各有差別。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紀)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細划絞胎等為主;宋金時代(公元10~13世紀)則以繪畫為主,同時出現了更為 複雜的裝飾手法。隨著制瓷業在工藝技術、造型裝飾手法等方面的不斷改進,瓷枕所展現出的工藝、藝術成就也越來越輝煌。
除了宋代的磁州窯系之外,中國南北各地的許多著名瓷窯都曾燒制過精美的瓷枕,各地所產的瓷枕在工藝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總體風格與相應的時代和瓷窯特色相一致。
瓷枕
瓷枕形制有很多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長方形、腰圓形、雲頭形、花瓣形、雞心形、橢圓形等,也有塑成嬰孩、虎形、龍形的。
定窯孩兒枕極為罕見,有卧女瓷枕、童子荷葉枕。
紋飾
瓷枕的紋飾有瓷枕、動植物紋、人物紋、山水紋、文字紋、雙獅花卉瓷枕、黑花荷蓮紋瓷枕、牡丹紋瓷枕
人物紋、山水紋。
金代虎型瓷枕
瓷枕 山東淄博
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考古資料表明,在我國最古老的枕頭是天然石塊,後來開始使用初步加工過的石塊作為枕頭。以後逐步擴大到使用其他材料來製作枕頭,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銅枕等等,歷代留存下來數量最多的則是瓷枕。瓷枕是一種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國古代瓷器中較為流行的一種造型。據說最初是作為陪葬的
冥器出現的,以後逐漸成為卧室的寢具和治病號脈的工具。瓷枕最早創燒於隋代,唐代以後開始大量生產,並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床上枕具。到了兩宋及金、元時期,瓷枕的發展進入了繁榮期,產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豐富。當時較為流行的有幾何形枕、獸形枕、建築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製作細膩。同時在裝飾技法上也有很大的發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這一時期的瓷枕逐漸從實用品轉向了雅俗共賞的工藝品。明清以後,隨著更為優異的制枕材料的出現,瓷枕開始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瓷枕
談瓷枕,離不開宋枕。我見過的宋枕十有八九是磁州窯的。形容宋枕,得用許多話,簡單一點說,就是豐富。獸形枕中有龍枕、虎枕;人形枕中有孩兒枕、仕女枕;幾何式樣中有長方、八方、橢圓、銀錠等;還有腰圓、雞心、雲頭、花瓣等,隨意造形……
宋朝有“張家造”,此外還有“趙家造”、“王家造”等等。今天看來,千餘年前宋人生產的瓷枕仍可謂之“美不勝收”,比如一鷺鷥置身蘆葦之中,雙腿岔開,回首相望,用筆寥寥,一派生機;一孩童持竿垂釣,神情專註,幾條小魚欲咬欲溜,意趣盎然;兩束萱草,豐滿柔韌,舒展大方……
瓷枕
這些圖案都讓我過目不忘,印象深刻。瓷枕發展總的來說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見不足一拃長(張開拇指和中指間的長度)的,人稱脈枕,是否為號脈專用有待考證。宋枕尺寸適宜,遼金以後,尺寸加大,可達尺半,顯得笨拙。瓷枕為生活用器,常隨亡者下葬。因歷史淘汰,極 少見傳世品。瓷枕為平民百姓所用,皇帝老子大概嫌硬,另有所枕。於是,瓷枕中透著一股市井氣,說白一點是俗氣。這股俗氣使後人得以窺見宋人的情趣。宋人圖安逸,不尚浮華,干不出唐人那等輝煌熱烈的事來。兩隻鵪鶉,一行飛雁;頑童
蹴鞠,趕鴨捉鳥,無不流露宋人知足常樂的人生觀。你可以想見宋人在人口增殖、物阜民豐之際,陶醉於這種“小家碧玉”的氣氛之中,自得其樂。
瓷枕
在瓷器中,再沒有比文字裝飾更能直接反映時尚的了。唐代的銅官窯,也就是長沙窯中,常有書寫詩歌的,許多詩還可以在《全唐詩》中查到,顯然,這與唐代詩歌興盛有直接聯繫。而宋枕,卻大量 書寫詞曲,如
磁縣出土個瓷枕上寫著“左難右難,枉把功名干。煙波名利不如閑,到頭來無憂患。積玉堆金無邊岸,限來時,悔後晚,病患過關,誰救得貪心漢。”你們聽聽:“煙波名利不如閑”,可見宋人有點兒看破紅塵了。於是,大宋江山就成全了
趙佶這位國政庸碌無為,藝術卻頗有造詣的皇帝。
瓷枕
枕頭與人關係密切,要睡覺難免先看一眼枕頭。宋代的工匠們就利用了這一眼,在枕面上寫上“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寫上“為爭三寸氣,白了少年頭”,寫上“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寫上“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尋宿,雞鳴早看天”……寫上許許多多通俗的格言,這些格言與宋人生死不離,生時指點迷津,死後警醒來世。
枕在
宋瓷中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畫面記錄了宋人的生活,體現了宋人身心放鬆、與世無爭的心態。
孩兒枕
瓷枕
現藏在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代定窯孩兒枕是一價值連城的珍品。此枕為一卧式男 童,他雙臂環抱,伏卧在木榻上,頭側墊在左臂上,右手拿個繡球,雙腳交叉蹺起,一副天真頑皮的神態。胖胖的圓臉,雙目炯炯有神,身著長袍,外穿坎肩,下著長褲。衣紋線條和衣著、木榻上的刻花裝飾簡潔流暢。定窯白潤的色調和質感,給人以自然恬靜、雅緻高潔的藝術感召力。
三彩雙獅花卉瓷枕(宋)
宋代民間用瓷,現珍藏於
雲南省博物館。長22.2厘米、寬14厘米,高10厘米。
該枕的枕面呈一長方形,中間稍凹,兩邊微翹,面上刻畫花卉形圖案。枕面下塑兩隻對稱排列的獅子形象,獅子呈伏卧狀,分列左右兩邊,面部表情呈齜牙咧嘴狀。左邊一獅的右邊嘴角上有一小洞,應為出氣孔,其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燒造時發生炸裂。兩獅的中間雕一隻綵球,並系有彩帶。全器除底部素麵外,其餘地方皆施以黃、綠、青等釉色,色澤均勻,且濃淡有別。
三彩加藍鴛鴦枕(唐)
瓷枕
長12.2厘米,寬9.8厘米,高5.5厘米。枕長方形,枕面微凹,正面開光內刻兩鴛鴦,四角襯以四對小鴛鴦,施彩以藍為地,枕面四邊飾以藍色斑點,枕身四周以黃彩為地,飾以白色斑點。鴛鴦紋自隋唐以來便在瓷繪中大量出現,此枕為唐代隨葬用之明器。唐代三彩鴛鴦圖案源於織錦刺繡工藝,用於釉陶器上又別具一格。此枕造型精巧,紋飾結構協調,色彩班駁,特別是點綴於枕面四周的藍彩,襯托得器物主次分明,華美之極。
宋磁州窯白釉黑花荷蓮紋瓷枕
宋磁州窯燒制,1983年從北京文物總店調撥,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長24.5厘米,寬19.5厘米,高11匣米。
瓷枕
圓形台座上有如意頭狀枕面。
白釉為底,枕面周邊用墨彩繪出寬邊,中間黑色 方形開光內繪黑花荷蓮紋,荷葉上的葉脈又用銳器劃出,黑花白線,簡潔明快,立體感強。開光外兩邊繪花結紋,台座底部黑色寬邊。胎青灰,瓷化程度高,側有小孔。此枕繪畫技藝精湛,用筆簡練灑脫。這種用銳器劃出細部的裝飾手法,富有一種筆情墨趣。磁州窯觀台鎮遺址發現了許多如意頭形台座枕殘片,和此枕特點有相似之處,由此判斷此枕可能是觀台窯生產,為宋代流行的式樣。
明代的青花蝴蝶枕
瓷枕
明代的青花蝴蝶枕(如右圖)。該青花瓷枕面長29厘米,底部長11厘米,寬14厘米,高9厘米。整個枕面是一隻正在扇動翅膀的蝴蝶,生動可愛。蝴蝶的翅膀上還有眼狀或鋸齒狀的花紋,連蝴蝶的觸鬚都看得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在蝴蝶的腹部中心,有一個錢幣狀的孔,不知何用,估計是儲錢或是注水之用。在瓷枕四周的壁上,裝飾有藤蔓狀花紋,還點綴有花朵。在壁的內側,寫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樣,如果不是偽作的話,當為瓷枕中的精品之作。
宋代珍珠地牡丹紋瓷枕
古代死人有專用瓷枕,以保護墓葬。
粉彩幅錢礬紅料釉瓷枕(清)
清粉彩幅錢礬紅料釉瓷枕
這是一件清代的粉彩幅錢礬紅料釉瓷枕,長形腹空,下端平整,上部中間微凹兩端翹起,形似馬鞍。瓷枕兩側平面,充滿吉祥意味的黃色底色上飾以紅、白、藍相間的紋飾,中間位置相對開有古錢孔用以出氣通風,亦是為了防止燒造時發生炸裂。
礬紅釉又名鐵紅釉,是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的低溫
紅釉,創燒於明代
嘉靖年間,到了清代康熙時期燒制工藝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鮮艷,呈色穩定。整件器物形態端莊,色彩明艷、斑斕,用色吉祥、豐富,枕面上遍布規整有致的幾何形圖案,紋飾細膩,結構協調,特別是錦地上點綴的32個幅錢礬紅料吉祥圖案,襯托得器物主次分明,圖案中的花卉、禽鳥等內容豐富,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