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臣

名詞解釋

弄臣是古代宮廷中以插科打諢來為君王消煩解悶的人物(但未必是正式的職銜),常由侏儒、小丑或是能人異士擔任。為帝王所寵幸狎玩之臣。雖然身份卑下,但弄臣往往是宮廷中唯一享有言論自由的人,文學、傳說中他們常被塑造成“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諷諫者。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封建宮廷中都有弄臣的存在。

解釋


帝王狎昵的臣子。
宮廷弄臣。

引證解釋


指為帝王所寵幸狎玩之臣。
《史記·張丞相列傳》:“文帝度丞相已困通(鄧通),使使者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
《北齊書·徐之才傳》:“又戲謔滑稽,言無不至,於是大被狎昵……求出,除趙州刺史,竟不獲述職,猶為弄臣。”《明史·佞幸傳序》:“漢史所載佞幸,如籍孺、閎孺、鄧通、韓嫣、李延年、董賢、張放之屬,皆以宦寺弄臣貽譏千古。”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但他不能算是一個弄臣,他至今還是個奴隸,雖然他的穿戴和從前是不相同了。”
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或語公(袁可立):‘此弄臣,奈何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