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

詞語概念

耕牛,拼音gēng níu,指用來耕地的牛,一般有水牛和黃牛兩種。北方乾旱多黃牛,南方多水牛。出自《軍譙令》。

基本含義


田間犁地的水牛
田間犁地的水牛
主張牛耕始於西漢中葉的人主要根據我國古代著名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的“趙過始為牛耕”說。《漢書。食貨志》載: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在陝、甘一帶推廣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進而各。郡“遣令長、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這確實是我國史籍明載的第一次大規模推廣牛耕技術,東漢的王景、任延繼續在廬江郡、九真郡推廣,因而《後漢書。五行志》開始有“牛疫”的記載。這表明西漢中葉以後的一段時間,由北到南,已廣泛地推廣牛耕。江蘇徐州、山東滕縣、陝西綏德出土的漢代牛耕畫像石,更是生動而真實的記錄。因此,林端詔在《光明日報》《史學》專刊第97號上著文主張:“西漢牛耕己與農民結成不解之緣並普遍使用是沒有疑問的。”

引證解釋


指耕田用的牛。
三國 魏 曹操 《軍譙令》:“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唐 陸龜蒙 《序》:“冬十月,耕牛為寒,築宮納而皁之。”元 孛羅 《一枝花·辭官》套曲:“賣了青驄馬,換耕牛度歲華。”艾青 《黎明的通知》詩:“請村婦打開她們的雞塒,請農夫從畜棚牽出耕牛。”

有關詩詞


詠耕牛(三首)
作者:葉千華
誰不說咱苦耕田,吃草幹活還挨鞭。
哪是情願做勞役,緣於鼻子被人牽。
寒來暑往度春秋,五穀豐收不計酬。
欄里住過臭老九,如此稱俺也風流。
為民服務為人勤,任勞任怨系本分。
模範不是誰能做,無私奉獻贊精神。——《讀月樓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