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

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

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又譯阿慕爾清真寺,英語:Mosque of Amr ibn al-As ,阿拉伯語:جامع عمرو بن العاص‎),坐落在埃及首都開羅市老城區中心,尼羅河左側,河水從寺廟旁流經。該寺在非洲埃及歷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它是非洲第一座清真寺,也是阿拉伯半島以外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

歷史沿革


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
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
初建
這座大清真寺是由征服埃及的阿拉伯穆斯林將領阿慕爾·本·阿綏於公元 624 年首先建造的,以後人們就用這位將領的名字作為寺名。它的建立標誌著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教開始在非洲暨埃及興起。
大寺建造初期,結構十分簡單,反映了伊斯蘭教初期的建築風格。當時只有一個普通的長方形院子,長 25 米,寬 15 米,院子正中是一個長方形的禮拜殿,四周有4 條柱廊圍繞,其中東西向正對著禮拜殿的一條最深最長。禮拜殿和柱廊的地上鋪著卵石,屋頂先用棗木枝遮蓋,又用泥和上椰棗葉糊掩。
672 年,倭馬亞王朝穆阿韋葉派駐埃及長官穆賽力麥為該寺築起了磚牆,並在寺的四角建起了 4 座宣禮塔,這是伊斯蘭教史上最古老的宣禮塔,后因被指責不合傳統而被拆毀。
大寺格局是公元 827 年由阿巴斯王朝的埃及長官阿卜杜拉·伊本·塔西爾著手擴建的,擴建后的大寺面積為 13570 平方米。
到了公元 10 世紀中葉法蒂瑪王朝時期,該寺才被加以全面的裝飾、鍍金及雕刻等。
到 1789 年拿破崙入侵埃及時,這座清真寺又遭到毀壞,已殘破不堪。
1985年重建完成,是由埃及政府出巨資重新對之加以修繕。

規模建制


古代格局

清真寺內景
清真寺內景
大寺格局是公元827年由阿巴斯王朝的埃及長官阿卜杜拉·伊本·塔西爾著手擴建的,擴建后的大寺面積為 13570 平方米。大寺周圍是環形走廊,院中心為淋浴室,另一端是宣禮尖塔;大寺正殿共 120 間,內有講壇、凹壁。整個寺院樸實素潔,沒存雕刻與彩畫。此外,全寺共有石柱 147根(其中一些石柱是重疊的),採用的是希臘和羅馬建築形式,柱與柱的上端用環拱銜接,形如馬蹄,這是伊斯蘭建築史上首次出現的弓形承重結構。到了公元 10 世紀中葉法蒂瑪王朝時期,該寺才被加以全面的裝飾、鍍金及雕刻等,曾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富麗堂皇的寺院之一。該寺所有殿堂里都豎起了大理石柱,共有 400 多根,四壁還鑲嵌著精細的工藝製品,並配有大講經台、大照明燈。所有壁龕上都覆蓋潔白的大理石板,上面刻著書法優美的《古蘭經》文。此後,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逐漸衰落。

現今規模

由於1789 年拿破崙入侵埃及時,這座清真寺又遭到毀壞,已殘破不堪。而該寺為埃及最古老的清真寺,又是眾埃及清真寺的先導,因此埃及政府出巨資重新對之加以修繕,並於1985年完工。如今的阿慕爾·本·阿綏大清真寺是初建時的 15 倍,其內部面貌依舊,並在埃及享有崇高的地位。

交流合作


每年,埃及國王和政府首腦都要親自來這裡參加宗教儀式,同時它也成為全世界穆斯林嚮往拜謁和參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