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正辭

春秋正辭

〖春秋正辭〗十三卷。清庄存與(1719-1788)撰。元趙□《春秋》之學,謂《春秋》教有其法,即所謂屬辭比事者。以經傳反覆相證,而得其可見者辨而釋之。著《春秋屬辭》十五卷。

作者


方氏宏識卓學,兼通五經,各有論述。讀趙□書頗覺其善,乃研括其條,正列其義,撰成是書,名曰《正辭》。凡“正奉天辭”第一,“正天子辭”第二,“正內辭”第三,“正二伯辭”第四,“正諸夏辭”第五,“正外辭”第六,正禁暴辭”第七,“正誅亂辭”第八,“正傳疑辭”第九。

發展、影響


至清代,公羊學經歷了重新提起、創造性改造和風靡天下的演變過程。乾隆末年,庄存與著《春秋正辭》,宣揚“張三世”,代表了公羊學自東漢末以來長期消沉以後復興序幕的揭起。稍後孔廣森著《春秋公羊通義》,因不明“三世說”精意所在,自立“三科九旨”,混淆了今古文家法,而致迷失方向。嘉慶年間,劉逢祿著《春秋公羊釋例》,糾正了孔廣森別立“三科九旨”的做法,強調對公羊學說必須以“張三世、通三統之義貫之”。這就給後繼者龔自珍魏源以深刻的啟迪。由於龔自珍、魏源對時局認識及使命感與他們的前輩根本不同,就必然導致他們將這種具有獨特變革思想而又可以引申比附的哲學觀點實行一番革命性改造,拋棄它原有的維護封建統治的舊性質,灌輸進批判封建統治的新精神。龔自珍吸收和利用公羊哲學“變”的內核,將據亂———昇平———太平三世說,改造成治世———衰世———亂世的新三世說,用來論證封建統治陷入危機。他說:“吾聞深於《春秋》者,其論史也,曰:書契以降,世有三等, ??治世為一等,亂世為一等,衰世為一等。”並且,他斷言封建統治已到了“衰世”無疑:“衰世者,文類治世,名類治世,聲音笑貌類治世。黑白雜而五色可廢也,似治世之太素;宮羽淆而五聲可鑠也,似治世之希聲;道路荒而畔岸隳也,似治世之蕩蕩便便:人心混沌而無口過也,似治世之不議, ??然而起視其世,亂也竟不遠矣。”(《龔自珍全集》第一輯《乙丙之際箸議第九》,中華書局1975 年版,第6 —7 頁) 對於衰世的種種特徵作了令人怵目驚心的刻畫。
在《尊隱》這篇著名政論中,他巧妙地運用象徵和隱喻手法,以“早時———午時———昏時”來概括封建統治由盛到衰的規律。跟古文學派一向宣揚三代是太平盛世,封建統治秩序天經地義、永恆不變的僵死教條相對比,龔自珍所闡發的公羊三世哲學觀點,顯然是新鮮活潑的,容易觸發人們對現實的感受,啟發人們對時代變化的觀察。龔自珍的摯友魏源同樣對公羊歷史哲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將公羊學說變易的觀點,糅合在對中國歷史進程的考察之中,提出“氣運之說”來概括歷史形勢的大變局。魏源還著成《海國圖志》,倡導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師夷長技以制夷”。沿著龔、魏以經議政、倡導變革的思想路線,晚清康有為將公羊三世說與建立君主立憲的主張結合起來,他將據亂———昇平———太平“三世”,詮釋為歷史的必然趨勢是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三個階段,公羊學遂成為維新變法的理論武器,因而盛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