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劇院

江西省贛劇院

江西省贛劇院成立於1953年,是中國唯一保存和演唱弋陽腔、青陽腔,並擅演湯顯祖名劇“臨川四夢”的古典戲曲劇院。它歷演《還魂記》、《珍珠記》、《西廂記》、《西域行》等名劇。劇院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南北,深受人民群眾歡迎。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觀看演出並給予“美秀嬌甜”的讚譽。周恩來、郭沫若先後為劇(團)院題名,矛盾、巴金田漢曹禺、梅蘭芳、張庚等文化名人給予劇院高度評價。

2新時期


進入21世紀以來,江西省贛劇院為振興贛劇,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創作演出高腔清唱劇《還魂曲》,古典名劇《荊釵記》、《還魂後記》、《竇娥冤》、《紫釵記》、《邯鄲夢記》和《盜草》、《孟良搬兵》、《書館夜讀》傳統摺子戲精品,受到廣泛矚目,連續四屆中國藝術節,三屆中國戲劇節,北京合唱節,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及亞洲傳統戲曲國際研討會,均被選拔參演。《荊釵記》榮獲首屆“文華大獎”、第二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和15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還魂後記》獲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全國各大報刊發表評論達百餘篇共計十萬字,稱讚贛劇“轟動京華、風靡上海、聲震金陵、唱響春城”。 1992年赴香港參加“神州藝術節”,1993年、1995年兩度赴新加坡參加“獅城地方戲曲展”,均引起極大反響,受到香港同胞、華人華僑和海外觀眾熱烈歡迎。劇院更成為江西省第一個獲梅花獎、第一個獲文華獎、第一個走出國門率先奪得“三個第一”的重點演出院團。
劇院將繼續遵循黨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為弘揚中國優秀民族文化——贛劇,做出不懈努力!

3贛劇簡介


贛劇是江西的古典大劇種,歷史悠久,遺產豐富,其聲腔主要由高腔和彈腔組成。
贛劇高腔包括中國戲曲史上聲名遐邇的弋陽腔和青陽腔,前者產生於江西弋陽,系元雜劇南戲聲腔溶合發展而成,至今有500年歷史;後者是弋陽腔發展的主要派系,產生於安徽青陽,明萬曆以前流入贛北一帶。兩種聲腔,前者高昂激越,多演《三國》、《封神》等歷史故事連台戲;後者凄哀柔麗,多改唱明傳奇。兩者的共同特點是:劇詞通俗易懂;演唱以鑼鼓擊節,不用管弦,一人唱,眾人和;曲體為長短句的曲牌聯綴,並發展為“滾唱”,使其能解釋劇詞,反覆抒情。弋、青二腔在歷史上曾風靡全國,計有十一省的三十七個劇種的形成都受到過弋陽腔影響。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省贛劇院對贛劇高腔進行了音樂改革,並加以絲竹伴奏。
贛劇彈腔有二黃、西皮、文南詞、浙調、上江調、老拔子等多種,多系地方化了的外來聲腔,其中二黃、西皮古樸味醇、文南詞柔美舒緩。此外,贛劇還有少數崑腔戲,系由蘇、浙、皖等地傳入,唱腔基本上與崑曲相同,唯帶鄉土特色。贛劇還有豐富的過場音樂和鑼鼓經,都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贛劇,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