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近代化學基礎的結果 展開
- 近代化學基礎
- 上冊
近代化學基礎
近代化學基礎
《近代化學基礎(第2版)(下冊)》第一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近代化學基礎(第2版)(下冊)》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近代化學基礎(第2版)(下冊)》在保留第一版特色的基礎上,對化學原理及元素化學部分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對有機化學部分則增加了“有機化合物簡介”及“蛋白質與核酸”兩章。全書分上、下兩冊出版,下冊共17章,內容包括:有機化合物簡介,脂肪族烴類化合物,芳香族烴類化合物,對映異構,鹵代烴,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機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類脂化合物,蛋白質和核酸,金屬有機化合物,簇狀化合物,化學合成與分離,化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等。每章均有思考題或習題,書後附有部分習題的提示和參考答案及全書索引。 《近代化學基礎(第2版)(下冊)》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工、製藥、材料、輕紡、食品、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專業的化學基礎課教材,也可供其它有關專業選用和讀者參考。
《近代化學基礎(第2版)(下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第十五章 有機化合物簡介
15.1 有機化合物及其特點
15.1.1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特點
15.1.2 有機化合物性質的特點
15.2 有機化合物的研究——有機化學
15.3 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化學反應類型
15.3.1 共價鍵的均裂與自由基型反應
15.3.2 共價鍵的異裂與離子型反應
15.4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5.4.1 按碳架分類
15.4.2 按官能團分類
15.5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同分異構
15.6 有機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15.6.1 分離提純
15.6.2 物理常數鑒定
15.6.3 元素分析——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和分子式的確定
15.6.4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確定
15.7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概要
思考題
習題
第十六章 脂肪族烴類化合物
16.1 飽和烴(烷烴)
16.1.1 烷烴的系統命名法
16.1.2 烷烴的構象
16.1.3 烷烴的物理性質
16.1.4 烷烴的化學性質
16.1.5 烷烴的製法
16.1.6 烷烴的來源
16.2 不飽和烴
16.2.1 不飽和烴的結構及鍵的性質
16.2.2 不飽和烴的構造異構及烯烴的順反異構
16.2.3 不飽和烴的命名
16.2.4 不飽和烴的物理性質
16.2.5 烯烴的化學性質
16.2.6 炔烴的化學性質
16.2.7 二烯烴與共軛體系
16.2.8 不飽和烴的來源與製備
16.3 脂環烴
16.3.1 脂環烴的分類及命名
16.3.2 環烷烴的性質
16.3.3 環烷烴的穩定性及構象
思考題
習題
第十七章 芳香族烴類化合物
17.1 苯系芳烴
17.1.1 苯系芳烴的分類及命名
17.1.2 單環芳烴的結構及共振論簡介
17.1.3 單環芳烴的性質
17.1.4 稠環芳烴
17.1.5 芳烴的來源與製備
17.2 非苯芳烴及休克爾規則
17.2.1 休克爾規則
17.2.2 非苯芳烴芳香性的判定
17.3 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
思考題
習題
第十八章 對映異構
18.1 立體異構
18.2 具有-個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18.2.1 手性分子和對映異構體
18.2.2 對稱平面與對稱中心
18.3 平面偏振光與旋光儀
18.3.1 平面偏振光
18.3.2 旋光儀
18.4 構型的表示方法
18.4.1 立體透視式
18.4.2 費歇爾投影式
18.5 構型的標記
18.5.1 相對構型與絕對構型
18.5.2 構型標記法——D/L及R/S標記
18.6 具有兩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18.6.1 具有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8.6.2 具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8.7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8.7.1 含除碳外的其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18.7.2 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分子
18.8 環狀化合物的立體異構
思考題
習題
第十九章 鹵代烴
19.1 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
19.1.1 鹵代烴的分類
19.1.2 鹵代烴的命名
19.2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9.3 鹵代烷的化學性質
19.3.1 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
19.3.2 鹵代烷的消去反應
19.3.3 鹵代烷與金屬的反應
19.4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
19.4.1 分類
19.4.2 結構與反應活性
19.5 多鹵代烴與人類和環境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章 醇、酚、醚
20.1 醇
20.1.1 醇的分類、命名與結構
20.1.2 醇的物理性質
20.1.3 醇的化學性質
20.1.4 醇的製備
20.2 酚
20.2.1 酚的結構和命名
20.2.2 酚的物理性質
20.2.3 酚的化學性質
20.2.4 酚的來源和製法
20.3 醚
20.3.1 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20.3.2 醚的物理性質
20.3.3 醚的化學性質
20.3.4 環醚與冠醚
20.3.5 醚的製備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章 醛和酮
21.1 醛、酮的分類和結構
21.1.1 醛、酮的分類
21.1.2 醛、酮的結構
21.1.3 醛、酮的命名
21.2 醛、酮的物理性質
21.3 醛、酮的化學性質
21.3.1 親核加成反應
21.3.2 氧化和還原反應
21.3.3 α-氫原子的反應
21.4 醛、酮的製法
21.4.1 醇及不飽和烴的氧化
21.4.2 芳烴的醯化
21.4.3 羰基合成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22.1 羧酸
22.1.1 羧酸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22.1.2 羧酸的物理性質
22.1.3 羧酸的化學性質
22.1.4 羧酸的來源和製備
22.2 取代酸
22.2.1 羥基酸
22.2.2 氨基酸
22.3 羧酸衍生物
22.3.1 羧酸衍生物的分類和命名
22.3.2 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22.3.3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22.3.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22.4 β-二羰基化合物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22.4.1 β-二羰基化合物的互變異構和酸性
22.4.2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醯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三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23.1 硝基化合物
23.1.1 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23.1.2 硝基化合物的製備
23.1.3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23.1.4 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23.2 胺
23.2.1 胺的分類及命名
23.2.2 胺的結構
23.2.3 胺的物理性質
23.2.4 胺的化學性質
23.2.5 胺的製備
23.2.6 季銨鹽和季銨鹼
23.3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23.3.1 重氮鹽的製備、性質及應用
23.3.2 偶氮化合物及偶氮染料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四章 雜環化合物
24.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24.2 五元雜環化合物
24.2.1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結構
24.2.2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24.2.3 糠醛
24.2.4 重要的吡咯衍生物與卟啉
24.3 六元雜環化合物
24.3.1 毗啶的結構
24.3.2 吡啶的性質
24.4 稠雜環化合物
24.5 生物鹼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五章 碳水化合物
25.1 單糖
25.1.1 葡萄糖的結構
25.1.2 單糖的化學性質
25.1.3 重要的單糖
25.2 二糖
25.2.1 還原性二糖
25.2.2 非還原性二糖
25.3 多糖
25.3.1 澱粉
25.3.2 纖維素
25.3.3 其它多糖及其生理功能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六章 類脂化合物
26.1 蠟
26.2 油脂
26.3 磷脂
26.4 萜類
26.5 甾族化合物
思考題
第二十七章 蛋白質和核酸
27.1 多肽
27.1.1 多肽的分類和命名
27.1.2 多肽結構的測定
27.1.3 多肽的合成
27.2 蛋白質
27.2.1 蛋白質的組成、分類和作用
27.2.2 蛋白質的結構
27.2.3 蛋白質的性質
27.3 核酸
27.3.1 核酸的組成
27.3.2 核酸的結構
27.3.3 核酸的生物功效
習題
第二十八章 金屬有機化合物
28.1 18電子規則
28.2 金屬羰基配合物
28.2.1 金屬羰基配合物的成鍵特徵和表徵
28.2.2 單核金屬羰基配合物
28.2.3 金屬羰基配合物的合成
28.3 б-烴基過渡金屬配合物
28.3.1 б-烴基化物的穩定性
28.3.2 б-烷基化物
28.3.3 б-芳基化物
28.3.4 其它不飽和烴的б-烴基化物
28.4 過渡金屬的不飽和烴π-配合物
28.4.1 π-烯烴配合物
28.4.2 π-炔烴配合物
28.4.3 π-烯丙基配合物
28.4.4 不飽和烴的π-配合物的合成
28.5 π-離域碳環配合物
28.5.1 π-環戊二烯基金屬配合物
28.5.2 π-苯金屬配合物
28.6 配位催化
思考題
習題
第二十九章 簇狀化合物
29.1 概述
29.1.1 原子簇的定義
29.1.2 金屬原子簇巾的M-M鍵
29.2 金屬原子簇的類型和空間結構
29.2.1 金屬原子簇的分類
29.2.2 金屬原子簇的空間結構
29.2.3 EAN規則和維德規則
29.3 金屬原子簇的合成和應用
29.3.1 金屬原子簇的合成
29.3.2 金屬原子簇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三十章 化學合成與分離
30.1 化學合成與分離概述
30.1.1 化學合成
30.1.2 分離
30.2 無機合成方法簡介
30.2.1 氣相合成法
30.2.2 液相合成法
30.2.3 固相合成法
30.3 有機合成方法簡介
30.3.1 合成路線
30.3.2 合成方法
30.4 常見的分離方法
30.4.1 蒸餾分離法
30.4.2 萃取分離法
30.4.3 泡沫分離法
30.4.4 沉澱分離法
30.4.5 溶解-沉澱法
30.4.6 色譜分離法
30.4.7 電泳法
30.4.8 膜分離法
思考題
第三十-章 化學與現代科學技術
31.1 化學與材料
31.1.1 納米材料
31.1.2 新型-維材料
31.1.3 新型薄膜材料
31.1.4 梯度功能材料
31.1.5 超導材料
31.2 化學與信息
31.2.1 半導體
31.2.2 光導纖維
31.2.3 化學感測器
31.3 化學生物學簡介
31.3.1 生命元素與人體健康
31.3.2 金屬酶
31.3.3 抗癌機制與抗癌藥物
31.3.4 化學生物學的-些重要研究方向
31.4 綠色化學簡介
31.4.1 綠色化學的特點
31.4.2 綠色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31.4.3 綠色化學與環境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