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誕生地
劉鄧大軍誕生地
劉鄧大軍誕生地是指邯鄲市涉縣。這走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近百名一二九師領導擔任國家重要職務,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在邯鄲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征會議。這裡還是《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新華日報(太行版)》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涉縣開播,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銀行總行在邯鄲涉縣誕生。左權、徐向前、劉伯承夫婦都安葬在邯鄲。
將軍嶺位於劉鄧大軍129師司令部舊址西北角,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岳等將帥靈骨安放在山上。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為將軍嶺題寫嶺名。
劉鄧大軍誕生地是指邯鄲市。邯鄲市地處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脈。人口165萬。
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運籌涉縣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響了抗日戰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鬥、戰役,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駐紮長達6年之久。
建國后,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先後有近百名一二九師老領導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紀元,這塊紅色熱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在這裡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征會議。這裡還是《人民日報》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播,《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太行版》在邯鄲創刊,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銀行在邯鄲誕生。
將軍嶺
將軍嶺位於司令部舊址西北角百米處,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岳等七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從此,廟坡山改名為"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劉鄧大軍誕生地
鄧小平故居
鄧小平故居,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林、二女兒鄧楠在這裡出生。南房5間為129師司令部作戰處。七十年代被村民拆除,伙房僅剩斷壁,兩遺址2000年被重新修復。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
門前是劉華清題寫的“劉鄧舊居”匾額,中院是首長住宿處兼辦公室。南屋是劉、鄧首長的舊居。東屋為二層樓房,是李雪峰的宿舍和辦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戰室,為機關辦公地,院東南角有一防空洞。後院的劉伯承、鄧小平、太行區黨委書記賴若愚的宿辦室,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和二女兒鄧楠就出生在這裡。
129師司令部舊址
劉鄧大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由下、下、后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軍政辦公室、作戰處辦公室及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李雪峰、賴若愚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警衛室、伙房等舊居及原物陳列。下院有當年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親手栽種的丁香和紫荊樹。1996年11月,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司令部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朝鮮義勇軍紀念館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是我國第一座安葬中韓抗日烈士的墓園。
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持興建的“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在涉縣石門村蓮花山落成,並舉行了左權將軍諸烈士公葬大會。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李大章、八路軍副參謀長騰代遠、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朝鮮義勇軍代表崔昌益及太行各界代表人士五千餘人出席公葬大會。
大會通過決議:電慰中韓抗日死難者家屬。1982年,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韓建交以來,前來祭拜的韓國遊客不斷增多。石正烈士的家鄉――韓國密陽也經常組織團隊前來開展“朝鮮義勇軍太行山抗日遺跡尋訪”活動。來自韓國的遊客已佔邯鄲海外遊客的一半以上。全面記述了中韓抗日烈士並肩作戰,共同抗敵的光輝歷史。它的建成,將成為太行山紅色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五指山附近,由朝鮮義勇軍紀念館和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組成。
1942年七月,朝鮮義勇軍司令武廷率領朝鮮義勇軍進入河北省涉縣南庄村的五指山附近,義勇軍司令部選在群眾王書文家中,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生活中,朝鮮義勇軍在當地創辦太行紡織廠、朝鮮義勇軍醫院(又名朝鮮大眾醫院)、“31”商店、義勇軍照相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