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經驗開始
從中國經驗開始
王林: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策展:《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1-6回》《“中國經驗”畫展》《首屆上海(美術)雙年展》《“聽男人講女人的故事”與“聽女人講男人的故事”觀念藝術展》。
前言
用自己的眼光直面世界
我們對藝術要求什麼
中心的墮落與區域的拓進
——’89后中國美術一瞥
我們何以能夠談論自然
藝術在今天的使命
批評追問三題
我們如何談論艷俗與反諷
行為何以能夠成為藝術
90年代中國美術的基本問題
批評何以獨立
野生的價值
藝術良知與苦難記憶
“八九后”中國油畫的描述與反省
再識俄羅斯藝術
——評俄羅斯當代油畫展
《收租院》評論管見
當代中國雕塑的創作狀態
陶藝創作的文化身份問題
從中國經驗開始
——試論西南藝術的深度追求
生活在問題中
水墨與觀念
空洞的繁榮
——9O年代中國水墨藝術透視
裝置藝術與中國經驗
中國觀念藝術描述
——關於藝術實驗與實驗藝術
我想和維納斯握手
明星與稻草人
說“笑”
中國的美術文化亟待建設
如何啟動中國的藝術市場
明天天氣晴朗
——為“天氣預報”國際交流展而作
媒體即思想
——關於“裝置一環境一行為”文獻資料展
陌生情境與都市人文主義
——“’94陌生情境展”序言
文化場景與藝術方式
——關於“執白”裝置藝術展
具體藝術展序
藝術是一種信仰
——“個人·主義”畫展序
都市文化與新人文主義
——評廣州“藝術與社會”藝術展
都市繁華與新表現主義
——記“深圳外線藝術展”
“‘視網99’藝術作品展”引言
長江上漂移的平台
——關於“漂移的平台”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以批評的名義
——中國當代藝術交流展述評
“雕塑與當代文化”展分析報告
尋覓於都市的人與藝術
——“‘都市人格’藝術組合展”綜述
上海美術旋渦中的個人記錄
“旋轉360度——中國方案藝術展”的批評話語
精彩書摘
藝術的俗化傾向,大致有兩條線路,一條是藝術消費的擴大,精英藝術跌落為通俗藝術,如西方學院派油畫和中國文人水墨畫,在今天均已喪失其作為精英藝術的精神價值而成為世俗情感的附庸。另一條是藝術資源的擴大,從杜桑利用現成品開始,經波普藝術擴展至大眾文化領域。與此相應的,則是大眾文化與通俗藝術本身藉助公共傳媒的日益興盛,而波普藝術不過是文化精英和藝術前衛對大眾文化和通俗藝術不失矜持與別有用心的挪用。
所謂“不失矜持”,意味著藝術家依然保持思想的嚴肅性,並通過作品的技藝性加以呈現,典型如勞生柏和沃霍爾的絲網印刷。由於繪畫乃是存在於平面的藝術,即使波普作品也只能藉助現成圖像,一涉及現成物品或現成對象時,便需要空間轉換,於是就會有繪畫技藝和個人風格介入其中。所以在波普藝術中,真正借花獻佛、“別有用心”的作品更多是雕塑或裝置。
杜桑之後,有兩個人起著過渡作用,一個是漢森,照相寫實,一個是奧登伯格,實物波普,他們為波普藝術帶來了不同的景觀。照相寫實主義把觀者和對象距離縮短到最小程度,作品混同於人群,觀者有可能去逼視生活,從觀察方式上改變了精英化的文化態度。藝術家回到大眾之中來思考大眾,而不是像杜桑那樣,讓現成品保持形式的沉默,我們只能“藝術史”地觀看作品。當然,行為藝術和環境藝術的湧現也推動了這種文化態度和觀察方式的轉變。奧登伯格的作品主要是現成品放大的衣夾、口紅、牙膏筒、壘球棒等等,作品以超乎尺度給人以異樣、怪誕之感,由此造成意識上的反差,達到對世俗生活的善意嘲弄和對日常生活事物的形式體悟,其作品的親近感和荒誕性構成了機智的反諷。
P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