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陶塔
千佛陶塔
在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鼓山湧泉寺山門前。原在龍瑞寺內,因寺毀,1972年移今址。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b/m2b98f6e962867d68da04225b0aadd164.jpg)
千佛陶塔
景區級別:未知
地址:在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鼓山湧泉寺山門前
所屬地區:福建 福州市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b/m7b580fb92d94972abab445bd8e6100f2.jpg)
千佛陶塔
該對陶塔,高 6.83米,東邊的稱“莊嚴劫千佛寶塔”,西邊的稱“賢劫千佛寶塔”。
兩塔形式相同,均為八角九層,每塔須彌座兩層,底層角柱雕8尊袒胸露臂的托塔力士,上層束腰飾有獅子、麒麟等動物浮雕,整座塔身施釉,呈棕褐色。每層八面,每面均雕有佛像,塔檐上雕瓦當、滴水。
每翹角下掛一個鈴鐸,上塑一尊鎮塔武士或僧人。每座塔壁均貼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懸掛陶制塔鈴72枚。石砌塔座刻有金剛力士、蓮瓣、舞獅等,刻銘文記述建造時間和捐獻者以及造塔工匠的姓名。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00bda50f27de7acb84495d6bec4df6.jpg)
千佛陶塔
塔身逐層收縮,造型輕巧玲瓏。塔身、門窗、柱子、塔檐、斗拱、椽飛、瓦隴等各種構件,都是事先按照木結結構形制財主模刻制后,作出泥坯,先用分層逐段燒制的方法上釉燒成,然後再按榫口安裝。這樣不僅便於製作,又便於搬遷和裝配。此塔裝飾非常富麗,各層塔身上貼塑佛像共1078尊,塔基座上塑出的金剛力士,有力負千多的姿態,並塑有奔跑追逐的獅子、各種花卉圖案。各層塔檐檐角上有鎮檐佛,轉角處的檐下,均懸有風鐸,清風徐來,叮鐺作響,有如音樂。
塔剎為三重葫蘆式,上冠以寶珠,尤為珍貴的是塔座上除刻有燒制的年代和塔名之外,還刻有施捨者和燒制的工匠姓名。此塔上塗紫銅色釉彩,表面光澤明亮,是研究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重要實物,而且體重如此巨大,燒制又極精美的大型陶土寶塔,國內是罕見的。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2/mb2ef481c9cd96e3b0374c883e3f86b14.jpg)
千佛陶塔
菜乾扣肉
原料是菜乾和豬五花肉。先將豬肉煮至七成熟,用醬油塗勻后晾乾后,再用八成熱的油炸至肉皮起泡,切成3厘米長、1厘米寬的肉片。菜乾事先要用水泡軟洗凈並擠干水分,切碎末。將目魚肉去膜,切成片加白糖、醬油、蒜瓣、紹酒等爆炒,然後舀入骨湯燜5分鐘后撈出各料,鍋中加入菜乾末稍煮片刻取出。將燜好的肉片皮朝
下扣入碗中,再目魚片,菜乾末鋪在碗面上,淋上燜汁用大火蒸1小時,最後將汁倒出,將內翻扣於圓盤。淋上勾芡汁即成。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8/mf8e4eb37b1a5e53a2ee40170c3e68d14.jpg)
千佛陶塔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麵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製成的一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麵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面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
麵線糊
麵線糊系以蝦、蚝、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麵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亂,糊得清楚。麵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加入麵線糊中煮爛,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腸也爛熟,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閩江飯店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130號
![閩江飯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0/mc0652a9645f0e32bd2f430688f2617c4.jpg)
閩江飯店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湖濱路
福州金源國際大飯店
地址:福州市晉安區溫泉公園路59號
東方國際大酒店
地址:莆田市市區南園路88號
福建山水大酒店
地址:福州市省府路13號
福州邦輝大酒店
地址:福州市溫泉路58號
華福賓館
地址:福州市晉安區五四路173號
福州金百合大酒店
地址:福州鼓樓區 五四路252號
可在南門乘坐專線車到鼓山。
![千佛陶塔](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8/m081e5e9ab461a589b2a4a1bf827a77f3.jpg)
千佛陶塔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待線面上浮后撈起,盛放在碗內,即倒入燉好的羊肉或雞肉、上排等高湯,芬香味美。福州風俗,過生日時要吃線面煮成的壽麵,一般用雞湯,再加上兩個鴨蛋,稱為“太平面”,象徵平安長壽;外出遠行或迎送賓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順風和居家平安。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清乾隆年間,福州髹漆大師沈紹安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獨特的脫胎漆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福州脫胎漆器,質地固輕巧,裝飾精細,色澤鮮艷,結實耐用,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並譽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馬藺草編,福州市著名特產,由形狀呈三角、細長而柔軟的馬藺草編織而成。品種有床席、沙發席、草帽、手提包、遮陽笠等,具有細緻、光潔、堅韌耐用、散熱性強等特點。
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一月平均氣溫為10.5℃,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