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

漢語詞語

雲門,漢語詞語,拼音是yún mén,即山門,借指寺廟。也指道門,仙家。天宮雲殿。

基本解釋


【詞目】雲門
【拼音】yún mén

基本概況


爾時,復有雲霧之神、四天神王、崑崙四方八十天神遙聞天尊大開玄囿,將領部從一十四萬乘風而來,至於會所,悉皆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八神力,足指案地,震動世界,身生水火,眉間放光,裸形跣足,頭面著地,胡跪合掌,遙禮 雲門。
天尊說此語已,即從毫東 雲門之中出見,左手團此大地,和以海水,如一芥子,擲向上方空虛之中,經八萬大劫,湛然不動。——《太上大道玉清經》
我在幽仞山,三界之所尊。
夙聞無上道,乘霧入雲門。
是謂天中天,何期無相仙。
五情不異世,神識未超然。
雖處雲宮 上,焉無生死緣。
爾時,六十萬外道一時解頸寶珠、瓔珞,積著雲門,遙心奉上,供養天尊。
真氣周流布十方,重昏巨夜明晨光。
幽扃苦爽伺時曉,遊魂逝魄及神香。
慈悲手執金剛劍,調柔忍鎧折邪芒。
六度威兵齊列陣,俱乘定惠騁龍釀。
高據雲門銷五苦,恆秉丹旌定八方。
掃除戰堞行屍臭,灌沐枯骸鎮使芳。
雲門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①人名: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姑蘇嘉興人,姓張氏,嗣雪峰。南漢主晟歸依之,賜匡真禪師之號。乾和七年己酉歲示寂。后,宋太祖乾德四年(南漢主鋹天寶九年),賜謚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見傳燈錄十九、會元十五、稽古略三。
②周 六樂舞之一。用於祭祀天神。相傳為黃帝時所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鄭玄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 曰《雲門》、《大卷》。黃帝 能成名萬物,以明民共財,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舊唐書·音樂志一》:“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 之《大濩》,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 《訄書·辨樂》:“古之作樂,各用其宮。”自註:“如《大司樂》:舞《雲門》,則圜鍾為宮。”
③高聳的大門。多比喻富貴之家。《古文苑·孔融之一》:“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章樵 註:“雲門謂門第穹崇,上侵雲漢。”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玉宇璇階,雲門露闕。”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珍藏既出於雲門,傳刻僅留於朔塞。”
④漢雲陽縣的城門。《文選·班彪<北征賦>》:“歷雲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李善 註:“雲陽,古縣,在 池陽 西北,屬右扶風。雲門,即 雲陽縣 門也。《漢書》:左馮翊 有 雲陽縣。”
⑤山門。借指寺廟。唐·杜甫《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詩:“雲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唐·陸龜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詩之一:“雲門老僧定未起,白閣道士遙相迎。”唐·尚顏 《寄荊門鄭准》詩:“不許姓名留月觀,終攜瓶錫去雲門。”
⑥急流的出口。因水氣狀如雲霧,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指渠口以為雲門,灑滮池而為陸澤。”張銑 註:“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為雲門,猶雲來則雨至也。”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六:“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⑦蜀的代稱。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煙沉冰井,雨歇雲門。”倪璠 註:“此以《蜀都賦》有雲門,故以雲門指蜀。”唐·崔塗《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詩:“雲門 一萬里,應笑又擔簦。”
⑧指谷口。晉·惠遠《廬山東林雜詩》:“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唐·馬戴 《早發故山作》詩:“雲門夾峭石,石路蔭長松。”
⑨山名。在 浙江紹興南。亦名東山。山有雲門寺。南朝梁處士何胤曾居於此。《梁書·文學傳下·王籍》:“﹝ 王籍 ﹞除輕車 王諮議參軍,隨府會稽。郡境有 雲門、天柱山,籍嘗游之,或累月不反。”宋·方岳《水調歌頭·壽趙文昌》詞:“胸有雲門禹穴,筆有禊晉帖,風露洗脾肝。秋入紫宸殿,磨玉寫琅玕。”
⑩山名。(1)在山東省青州市南。一名雲峰山。清·周亮工《雲門送胡元潤還白下》詩:“屴崱君能到,雲門 得暫停。”(2 )在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北,連樂昌縣界。山有 雲門寺。五代文偃禪師居此。參見“雲門宗”。
佛教宗派名。即雲門宗。宋·陳師道《請興化禪師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記為世導師,紹雲門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章炳麟《建立宗教論》:“至雲門之訶佛,則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參見“雲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