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起源於重慶民國時期的1931年,享有中華名小吃、重慶老字號、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十大包子名店及中國特色包子等榮譽的“九園包子”,具有極強的品牌塑造力和產品號召力。

介紹


“九園包子”歷經近百年,陪伴重慶人民與這座城共同成長。它起源於重慶民國時期的1931年,在重慶城魚市街(現在的較場口得意廣場輕軌通風口前),享有中華名小吃、重慶老字號、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十大包子名店及中國特色包子等榮譽,是“老重慶”耳熟能詳的食店,婆婆輩兒提到九園包子總是舌下生津。上個世紀30年代,九園老闆叫蘇澤九,蘇原為孫中山革命軍喻畢威部的參謀長,後退伍,由開書畫店的公孫長治資助2000個大洋開辦餐館,公孫長治以蘇澤九名字的第三字“九”為題材,取名“九園”,有期盼“長久”之意。而後九園落戶小什字,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什字附近以新華路、打銅街為主的幾條街道,被喻為中國的“華爾街”,從朝天門到小什字的公路上汽車很少,從車裡出來的人,常常是著名的銀行家。“九園包子”是那個時候的重慶“城裡人”最“資格”的食肆。

品牌故事


民國時期1931年,重慶城魚市街(現較場口)一家叫“九園”的小吃店開張了,老闆蘇澤九原為孫中山革命軍喻畢威部的參謀長,退伍後用2000個大洋開辦了餐館。他的包子選料上乘,每天只做500客位,上午10點開門,售完為止,一時間“洛陽紙貴”,人們爭相品嘗。2016年在重慶中山四路重裝開業,開業第一天就出現火爆排隊現象。“老字號”應時而變,時尚年輕創新升級,倡導健康早餐,快樂生活,獲年輕人喜愛。

發展歷程


1931年九園包子第一家店在重慶城魚市街(現較場口得意廣場輕軌通風口前)開業
80年代九園包子開設三家門店,新華路、民族路店先後因舊城改造閉店
2004年九園最後一家門店上清寺中山四路店因舊城改造關門歇業
2014年“九園包子傳統製作技藝”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7年10月九園包子於重慶上清寺中山四路重裝開業,正式復出
2018年5月重慶博茂餐飲集團獲得高榕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截止2019年12月,重慶博茂餐飲集團先後獲的熊貓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旗下子公司「茂隆科技」獲漢能創投的天使輪投資。

榮譽


九園包子有中華名小吃、重慶老字號、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十大包子名店、重慶市著名商標及中國特色包子等榮譽。

品牌語


來九園,愛上吃早餐
●喚醒城市的飄香熱氣
花少的時間
吃暖的早餐
●近在身邊的貼心食肆
穩定的好味
活得更健康
●告別平淡的進化好味
時刻有元氣

招牌產品


1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九園醬肉包非遺技藝醬肉包,油潤可口留駐心,醬香濃郁傳百年,進店必點。
2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九園糖包細磨堅果糖心,口口留香甜不膩
3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重慶糯米團重慶傳統早餐,手包糯米團
4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重慶豆腐腦九園招牌小吃,微火熬漿,豆腐腦澆鹵舀上滿滿的佐料,口感細嫩柔軟
5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桂圓八寶粥配4種以上食材,香糯甘甜,元氣早餐粥
6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重慶油茶幼時油茶味道,傳承一代人的記憶
7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山城小湯圓俘獲山城人民的小吃,獨特的湯圓製作工藝,湯圓小巧玲瓏,皮薄餡大,口感香甜滑糯
8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雜醬酸辣粉必點招牌,秘制酸辣配方,選以新鮮鹵料,手工紅薯粉條,口感筋道,酸辣可口
9
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
秘制酸梅湯正宗重慶酸梅湯,酸甜可口

咸餡製法


去皮肋條肉1斤,乾貝7克,味素5分之一克,香油5分之一克,凈熟火腿30克,豬油75克,醬油5克,料酒5克,胡椒粉少許,大蝦米15克,甜醬半克,精鹽少許,口蘑8克,瘦肉1兩,小蔥5克,老薑一片。
乾貝洗凈撈出盛入碟內,放老薑,小蔥一節,用清水少許蒸耙后取出撕碎。(蔥姜扔掉)
大蝦米洗凈,用沸水泡漲。
口蘑用沸水泡漲,洗凈,切成薄片。
火腿切豌豆粒那麼大。
瘦肉1兩去筋,垂成絨。
去皮肋條肉切成3.5厘米長,2厘米寬,3毫米左右的塊。
鍋燒熱,下豬油,肉塊,炒六成熟,放鹽,大蝦米,甜醬,醬油(3克)料酒,炒到9成熟哦,然後下乾貝,口蘑,稍微炒下出鍋。
然後把炒熟的肉剁成綠豆大的粒。
把肉茸,味素,胡椒粉,香油,火腿,蔥花,醬油(2克),拌勻,加入上面的綠豆大小肉末拌勻。
發麵
特級麵粉1斤加入冷水4兩左右,面肥30克左右,飴糖60克,牛奶65克,揉勻。
發酵好后(如棉花狀態)加入白糖30克,蘇打半克,(用做蛋糕的電子秤稱)泡打粉半克,揉勻就可以用了。
面劑子的大小大概一個一兩。面很軟,手藝不好的還是不要試了。
包好后,放在已經開了的蒸籠上,旺火蒸6分鐘。

甜餡製法


豬板油75克、蜜棗適量、蜜櫻桃適量、蜜瓜條適量、核桃仁適量、芝麻適量、白糖50克,純牛奶270克。
將核桃仁用研缽磨碎。
蜜棗、蜜櫻桃、蜜瓜條、切碎。
芝麻用擀麵杖擀碎一些。
把蜜棗、蜜櫻桃、蜜瓜條、核桃仁、芝麻碎倒入碗中混合。
倒入白糖徹底攪拌均勻。
發麵
發酵麵粉時,將將酵母粉放入溫水中拌勻、靜置、溶解,發麵要多揉和,令其質軟如綿,揉成表面光滑的麵糰;發麵加少許白糖和化豬油揉勻,將揉好的麵糰放入盆中,蓋上紗布發酵2小時。
特級麵粉加牛奶、飴糖、老面發酵,再加白糖、蘇打揉勻擀成麵皮。
將發酵好的麵糰取出放在撒有一層薄粉的案板上,充分地揉壓出裡面的空氣。
制皮
鬆弛后的麵糰用刀切成兩份,再分別揉搓成長條。
用刀切開成約40克重的劑子。(劑子要用濕紗布蓋起來以防表面發乾)
將劑子按扁,然後用擀麵杖將它擀成中間略厚邊緣稍薄的麵皮。
取適量的餡料放入麵皮中央。
由一處開始先捏出一個褶子,然後繼續朝一個方向捏褶子。
蒸煮
蒸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在蒸屜上刷一層薄油或墊上屜布,放入餳發好的生胚,蓋嚴鍋蓋,大火,蒸約18分鐘后關火,等約3分鐘后再打開鍋蓋,取出即可。

起源


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的重慶,因含香茴甜、醬香濃郁而聞名全國的九園包子,在主城消失十多年後,2011年11月在上清寺中山四路1號恢復營業。
復出后的九園包子在口味、視覺上有哪些不同?九園蒸菜館有關負責人透露了原因:在製作工藝、重量上均沿襲傳統,醬肉、素菜包重量均為1.5兩/個,餡0.7兩,皮0.8兩。“現在的九園包子麵皮白潔,無添加劑,是通過選材和製作工藝達到優效的。”據介紹,原來的九園包子,麵皮用料為普通的富強粉,選擇玫瑰粉,皮更潔白口感更鬆軟。麵皮以前加入了奶粉,換成鮮牛奶。“促進麵皮潔白度,而且更具營養。”
該負責人還透露,餡料中的前胛肉和五花肉比例,原來是3:7,變為7:3,更滿足現代人少油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