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鎮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鎮
以那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地處織金縣西北部,東與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毗鄰,南連板橋鎮,西與中寨鎮接壤,北接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行政區域面積8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707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元代時期,屬高橋長官司,仡佬族拉家居住地,故名依拉家;1992年1月,撤區建以那鎮。截至2018年末,以那鎮戶籍人口為47382人。截至2020年6月,以那鎮轄10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以那社區。
元代時期,屬高橋長官司,仡佬族拉家居住地,故名依拉家。
明代時期,屬隴胯則溪,為彝族所轄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彝語稱“以那嘎”,意即水深山間平地,后改為以那架。
清初時期,屬大定府。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劃歸平遠州。
民國初期,屬北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復興鎮,屬十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復興鎮。
1950年1月,為第六區。
1952年2月,為第九區。
1955年5月,名以那架鎮。
1958年9月,設以那公社。
1984年2月,改以那區。
1992年1月,撤區建以那鎮。
以那鎮境內地形大部為山區丘陵,地勢崎嶇不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點海拔1760米,最低點海拔1250米,平均海拔1450米。
以那鎮境內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重晶石、高嶺土等。其中優質無煙煤現探明儲量1.5億噸。耕地面積23073畝。
2011年年末,以那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以那、松林、化泥、化合、銀松、金塔、茶林、蓮花、涼山、五星、砂田、松樹坪、三合、林家寨、光星、木興、大寨、龍興、箐口;下設186個村民小組。 |
截至2020年6月,以那鎮轄10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以那社區。 |
以那鎮區劃詳情 | ||
松塔社區 | 蓮花社區 | 三合村 |
松林社區 | 茶林社區 | 林家寨村 |
以那社區 | 五星社區 | 箐口村 |
涼山社區 | 沙田社區 | 龍興村 |
化泥社區 | 光星村 | 大寨村 |
化合社區 | 松樹坪村 | 木興村 |
街景
截至2018年末,以那鎮戶籍人口為47382人。
2021年6月,織金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以那鎮常住人口24707人。
以那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以那鎮生產玉米2.1萬噸,水稻0.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白菜種植面積6800畝,辣椒種植面積3200畝。
以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以那鎮生豬飼養量2.4萬頭,牛飼養量2600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
2011年,以那鎮有石材工藝開發廠1家,年產值1200萬元;磚廠1家,紗廠2家。
以那鎮因歷史上原屬彝族管理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引申而得名。
據文獻記載:以那原屬當地古夷族治理管轄之地,以那架即所轄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而來。又說:此地原為當地仡佬族拉家居之地盤,地名即稱依拉家,以那架由‘依拉家’經歷史變遷而來。
以那鎮境內有方家墳古墓群、水西果攏底古戰場遺址;曾建有萬壽宮、大佛寺等八大廟宇及雕、塔、牌坊、拱橋等歷史文物古迹(現存有川祖廟、三觀殿、龍王廟、黑石廟等)。
以那鎮有307省道橫穿全境。
2011年末,以那鎮有中心校1所,村小學18所,初中1所,在校生5000多人,專任教師200多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以那鎮學校
2011年末,以那鎮有遠程教育基本活動室8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8個,各類實用人才50多人。
2011年末,以那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2個,農家書屋15個,藏書10萬多冊。
2011年末,以那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4620戶,入戶率14.7%。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實現全覆蓋。
2011年末,以那鎮有郵政所1個。移動營業廳1個,電信營業廳1個,移動業務代辦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800戶,行動電話用戶6400戶,寬頻接入用戶26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