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系列的艦級之一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英文:Independence-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是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LCS)系列的艦級之一。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前身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的一部分,是冷戰後美國艦艇轉型的一種三體試驗艦,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艦體將採用模塊化結構,並選用先進的艦體材料和動力裝置,能搭載無人飛機、無人水面和水下載具,具有吃水淺、航速高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戰鬥任務靈活調整戰鬥模塊,實現“即插即用”。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自2003年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設計,首艦2006年1月19日在美國奧斯塔造船廠開工建造,2008年4月26日下水,2010年1月16日服役,至2018年共建造有13艘,其中7艘已服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00年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被襲擊
2000年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被襲擊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海軍開始不斷地調整軍事戰略,先後提出了“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等戰略思想。2002年,美國海軍又提出了“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的概念,標誌著其“近海戰略”正式替代了“遠洋戰略”。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的作戰區域便已主要集中在近海,面臨的威脅也大都來自近海。而在最近30年中,美國海軍艦船在戰鬥中共損壞了5艘,全部都發生在近海水域。其中3艘被水雷損壞,1艘被反艦導彈擊中,還有1艘被自殺性小艇炸彈炸壞。鑒於戰略上以及實際戰術的要求,美國海軍認為,雖然其現有的艦艇具備了在瀕海區域對抗反介入威脅的能力,但若以放棄其主要戰鬥使命為代價,這樣做將得不償失。而且,美國海軍也沒有足夠的多任務艦艇去控制所有瀕海區域或戰場空間。因此在未來必須有一型新艦船來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任何地點都能自由地實施武力威懾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需要,能補足航母和潛艇的“短處”,填補戰略轉型后深海作戰艦艇和與海岸作戰之間的火力空白,既能保障美國海軍在瀕海區域的安全介入,也能夠保證其它作戰艦艇從事其主要的作戰使命,從而確保美國海軍將主要戰鬥力量用於執行“對陸突擊”這一中心任務。
美國海軍未來艦隊概念
美國海軍未來艦隊概念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提出了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打算研發一種低成本的小型多功能水面作戰艦艇來取代佩里級護衛艦,以滿足21世紀初期日趨多元的瀕海作戰以及美國本土海岸線的防衛需求(美國海岸線以往都由接近警察性質的海岸警衛隊來看守)。後來這個計劃演變成“Street Fighter”,目標是一種快速靈活、成本低、網路化的多功能小型艦艇,美國海軍的研究選型範圍從400噸級巡邏艇到4000噸級護衛艦都有,而“Street Fighter”便成為了多功能瀕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LCS)的前身。因此,瀕海戰鬥艦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新的艦種,只是一級新型護衛艦,在任務模塊和執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造沿革

任務需求
未來編隊雛形
未來編隊雛形
瀕海戰鬥艦編隊
瀕海戰鬥艦編隊
2001年,美國海軍為了適應海軍戰略的調整,在近海海域有效應付各種不對稱威脅,把研製單一艦級的DD-21計劃轉變為研製水面艦艇系列,包括擔負對地攻擊任務的未來驅逐艦DD(X)、擔負防空任務的新一代巡洋艦CG(X)和執行瀕海作戰任務的瀕海戰鬥艦。LCS具有瀕海制海功能,可以完成傳統大型水面艦隻所不能完成的一些作戰任務,主要目的是發展一種平台,能相對大量的部署並依靠靈活的作戰模塊,支持大範圍的聯合作戰行動,保障海軍部隊在敵方水面艦艇、潛艇和水雷的威脅下進入瀕海地區,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在“瀕海”作戰,而主要是在瀕臨大海的沿岸地區,擔負著保障美軍順利進入瀕海地區的任務。根據設計要求,LCS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必須具備大洋航行能力,能抵達全球任何距海岸幾百海里的近海區域,因此其排水量也要更大一些,至少應在800-3000噸左右;能夠快速機動地提供高度精確、強大的火力打擊;艦體將採用模塊化結構,可以根據任務的需要由不同的模塊來搭建,實現“即插即用”。簡言之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噸位不大、性能獨到的水面艦艇。
2002年7月,美國公布了LCS的任務需求說明,其任務包括瀕海反水面作戰(Anti-surface warfare),特別是針對敵方小型船舶;瀕海水雷對抗作戰(Mine Counter Measures);瀕海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情報搜集/監視/偵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本土防衛/海上攔截(Homeland Defense/Maritime Intercept);特種作戰支持(Special Operation Forces support);支持人員/物資輸送(Logistic support for movement of personnel and supplies)。
海刀鋒號試驗艦
海刀鋒號試驗艦
試驗驗證
英國“海神”號三體試驗船
英國“海神”號三體試驗船
早在1997年,美國海軍為了驗證LCS所需的種種概念,尤其是新式高速船型,就建造啟用了“海刀鋒”號(Sea Slice)測試船。除了自行建造測試外,還很大程度參考了其他國家的非傳統型艦船,如挪威海軍的260噸盾牌級導彈艇、瑞典海軍1999年6月下水的600噸維斯比級巡邏艦(亦屬輕型護衛艦)和英國海軍的800噸“海神”號三體試驗船。這三型艦艇分別採用了三種截然不同、頗具代表性的船體結構,而且具有全隱形、高航速、適航性強、自動化程度高等共同特點,因而成為了美國發展LCS的最佳參照原型。其中瑞典的維斯比級巡邏艦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瀕海戰鬥艦,長72米,寬10.4米,吃水2.4米,最高航速38節,最大航程2300海里/15節,具有經過精心設計、性能極佳的隱身能力,配備反艦導彈、多用途艦炮、榴彈發射器、深水炸彈和魚雷,動力系統和電子設備先進。
為了研究“海神”號三體結構船體線型,美國與英國達成協議,在“海神”號海試期間進行了長達18個月的合作。2002-2003年,美國海軍還租用挪威的盾牌級導彈艇進行了13個月之久的一系列測試,包括參加對抗演練等,以研究分析其設計技術概念。當然,與挪威和瑞典“近海防禦”的作戰思想不同,美國海軍要求LCS必須具備相對較大的排水量,可以在各大洋航行。同時,美國發展LCS的目的不僅是要像英國一樣具有遠洋型近海作戰能力,還要求其成為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網狀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招標
雷松水面效應船設計方案
雷松水面效應船設計方案
投標方案
投標方案
美國海軍首次提出LCS的構想時,最初將其定位為500-600噸的小型巡邏艦,不過500至600噸的艦體規模根本不可能有像樣的搭載能力、適航性與持續作業能力,無法滿足美國海軍對LCS的眾多需求;加上美軍又開始希望LCS具備快速運輸一定兵員與車輛的能力,所以LCS的噸位遂逐漸放大。因此前來參加競標的設計大多超過2000噸,而達到輕型護衛艦的等級,造價則介於1.5至2.2億美元之間。參與競標的六組團隊主要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雷神公司(Raytheon)、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簡稱諾格)和德事隆集團(Textron Systems)。其中洛克西德·馬丁競標方案是名為“海刃”(SeaBlade)的設計方案,採用一種被稱為“先進半滑航船體”的非傳統單船體設計;通用動力旗下巴斯鋼鐵聯合英國BMT公司競標方案是以英國“海神”號為原型的三體穿浪設計大甲板高速艦型,稱之為通用動力多用途艦艇(GDMMC);雷神公司則以挪威盾牌級導彈艇為基礎加以放大修改的水面效應船為競標方案;諾格集團則採用維斯比級巡邏艦為基礎放大修改的複合材料船體高度隱身化艦型設計;德事隆提出的設計案則為為混合雙船體氣墊船(Hybrid Catamaran Air Cushion,HCAC)。
得標的兩種構型
得標的兩種構型
2003年7月17日,美國海軍宣布洛克西德·馬丁、通用動力以及雷松等三組團隊通過初選,與之簽署價值1億美元初步設計合約,以各團隊在第一階段的概念為基礎,在七個月內完成LCS Flight 0的設計。美國海軍打算選擇一到兩家廠商,不過通用動力表示希望美國海軍只選擇一家廠商,這樣比較節省成本。諾格集團雖然落敗,不過與雷松的LCS團隊建立了合作關係。2004年5月,美國海軍宣布競標結果,通用動力與洛克西德·馬丁兩個團隊同時獲選,顯然美國海軍面對這兩組最被看好、各有所長的設計很難完全割捨任何一方,所以先由雙方各自建造原型艦進行測試,根據結果再選擇其一。
開工建造
LCS-2建造
LCS-2建造
2004年5月27日,美國海軍與洛克西德·馬丁、通用動力簽下總值至少九億五千萬美元的發展合約,各自設計建造兩艘Flight0規格的LCS;在此合約中,洛克西德·馬丁“海刃”的單價約4650萬美元,通用動力的三體設計則為7870萬美元,於2005年完成細部設計。根據最初的計劃,美國海軍預定在2005年度編列預算購買一艘LCS,在2006年度訂購三艘,這四艘首批LCS的經費列為研發項目,而非造艦;在確定LCS的最終構型后,於2007開工建造2艘生產型LCS,2008年度建造三艘,2009至2011年度則以每年六艘的速率建造,最終預計2035年之前採購55-60艘LCS,以及90至110套各型任務模塊,總價值高達120億美元以上,使艦隊總數維持在375艘。
2005年5月,美國正式命名首艘瀕海戰鬥艦LCS-1為“自由”號,即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首艦,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建造。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三體船瀕海戰鬥艦首艦LCS-2,於2006年1月在奧斯塔造船廠鋪設龍骨,2006年4月4日被命名為“獨立”號,2008年4月26日下水,在這次下水中,相關人員對莫比爾河水運作了協調使“獨立”號通過軌道轉移到浮船塢中,之後停靠在奧斯塔船廠附近進行艦載作戰系統的安裝和測試。2008年10月4日,在奧斯塔造船廠美國海軍正式為“獨立”號舉行了命名儀式,2008年11月中旬,“獨立”號在墨西哥灣進行接收海試,海試中“獨立”號全速航行時航速最快達到46節。海軍艦船檢驗局經過檢測認定“獨立”號的推進裝置、適航性和本艦防禦能力滿足交付的要求。

服役歷程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2010年1月16日,“獨立”號在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市舉行了服役儀式,此後通用動力公司還向國際市場推出了以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為基型的出口型號。在洛克西德·馬丁和通用動力各自的LCS首艦建造期間,美國海軍在2008年3月下旬向國會提交了《未來三十年部隊結構發展計劃》的文件。根據這項包括兩種不同方案的計劃,美國海軍將在2035年前進一步縮減大型戰艦的規模,其中航母的數量將由12艘減至10或11艘,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將由58艘減至40或43艘,而將艦艇發展的重點轉向以LCS為代表的小型戰艦。美國海軍此次“瘦身”計劃實際上徹底貫徹了五角大樓新《國防戰略》和《國家軍事戰略》的實質性動作。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型
LCS-2
LCS-2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為鋁合金複合型高性能三體艦,長127.6米,排水量2784噸,由一個瘦長的中央船體和兩個狹長的,約1/2主船體長度的側體組合而成,它的中央主船體從艦艏水線部位往後是由水線以上部分的深V型和水線以下部分尖削的半小線面糅合而成,從整船的1/3處開始,逐步融合過渡到普通的V型,水線面較小,船體狹長,形成了一個水動力優化了的細長主船體,艏部水下沒有明顯的潛體。這種船體不僅能減少波浪對船艏的撞擊,降低興波阻力,而且使艦船的縱向穩定性和推進效率均得到很大提高。此外,獨立級細長中央主船體的前後兩側各有一對自動控制的減搖鰭,其作用是進一步改善主船體的垂向加速度,使船體在波浪中獲得更高的縱向穩定性和耐波性,船體在不良海況下高速航行時的平穩性和適航性也大為改善。傳統設計的護衛艦一般在不利海況下60小時的航程約為1852公里,而獨立級的半小水線面深V型設計30小時就能達到2590公里,很大程度改善了高性能艦船續航力不足的問題。另外由於獨立級的動力系統是4台柴燃聯合的噴水推進裝置,這使其推進效率進一步提高,最高航速可以達到50節以上。
結構
LCS-2
LCS-2
獨立級利用下部兩個尖削的側體來增加整船的儲備浮力,較好的解決了大長寬比小水線面船體的橫搖問題。三體船型起主要支撐作用的是中央船體,主要設備都安裝在船體內的中央位置,兩個側體不僅能夠降低和改善橫搖角,還能使艦船獲得寬大的甲板面積和上部艙室容積,在相同排水量下,甲板面積要比單體船大40%,為更合理的布置武器裝備、攜載艦載直升機提供了充裕的空間,同時也為屏蔽主船體上的屋裡特徵以提高艦艇的隱形能力提供了幫助。而兩個側體所提供的艙室空間,主要是作為壓載水艙來調節整船的恆定吃水,甚至還可以用來儲備燃料和淡水以提高自持力。

動力系統

LCS-2艉部泵噴
LCS-2艉部泵噴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動力系統與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完全相同,安裝有兩台羅爾斯·羅伊斯生產的MT30型單機功率36兆瓦的燃氣輪機,具有可靠性好、功率重量比大、結構緊湊等突出優點。兩台費爾班克斯·莫爾斯公司生產的單機功率6.4兆瓦的皮爾斯蒂克16PA6B STC柴油發動機,用以驅動四部羅爾斯·羅伊斯生產的卡梅瓦153SⅡ大型聲學優化噴水推進器。該噴水推進器具有推進效率高、雜訊和振動小、操縱性能好等優點,特別適合淺水航行,大大提高了機動性。四台伊索塔-弗拉西尼公司生產的V1708型船用柴油發電機組提供輔助電力,而義大利Fincantieri海事系統北美公司將為期供應駕駛控制系統。

艦載武器

武器配置
LCS-4主炮射擊
LCS-4主炮射擊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裝備了一門美國聯合防務公司製造MK110型57毫米隱形艦炮系統,配用西班牙伊薩爾船廠生產的“多娜”艦炮火控系統,底部可以配置一部非觀瞄導彈發射裝置,發射射程為22海里的精確攻擊導彈。在直升機機庫上方裝備了2門30毫米艦炮和一套RIM-116拉姆反艦導彈防禦系統,拉姆反艦導彈系統由雷神公司製造,該系統由“拉姆(RAM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導彈發射裝置和與“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關聯的火控雷達組成,在瀕海戰區,特別是充滿著雜波干擾的地區,具有巨大的優勢。獨立級的艦載導彈發射系統是MK48通用型垂直發射系統,能發射北約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和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此外獨立級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加裝反艦導彈。
獨立級可以搭載2架MH-60R/S海鷹直升機或者1架海鷹直升機、3架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或者單獨搭載1架CH-53“海上種馬”直升機,或者2架黑鷹直升機,“翠鳥Ⅱ”武裝無人機,無人水面/水下航行器。
任務模塊
MH-60R/S海鷹直升機和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
MH-60R/S海鷹直升機和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
瀕海戰鬥艦作戰概念是一艘戰艦攜載以三種任務包中的一種執行作戰任務,這三種任務包是水面戰任務包、反潛戰任務包和反水雷戰任務包,稱之為戰鬥系統“可配置使命模塊”,這也是LCS在設計上的最大特點,可容易地在岸上或其他設施上進行重新配置,因此能承擔各種不同的使命。LCS的反潛戰、水雷戰和反水面戰這三種主要任務都將通過不同的“任務模塊”來完成。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艦內容量很大,甚至可以同時配置兩個任務包。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反潛戰,包括1架配備聲吶聲吶浮標和魚雷的MH-60R/S海鷹反潛直升機、配備了改進型魚雷系統的反潛無人機、可攜帶感測器和發射武器的MQ-8B型“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回聲測距系統等。水雷戰,包括一架MH-60R/S海鷹反潛直升機、WLD-1遙控獵雷系統(RMS)、戰區預置型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等水面/水下無人航行器,此外水雷戰也將同樣搭載垂直起降的無人機,為反水雷的爆炸處理小組提供支持。反水面戰,艦體上層建築的兩座30毫米艦炮,能搭載一架安裝有光電/紅外感測器和“地獄火”導彈、機槍、火箭彈的海鷹直升機,還將採用配備了光電/紅外感測器和機載武器的垂直起降無人機和無人水面航行器(USV)等。

艦電系統

LCS-4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
LCS-4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採用了三體船設計,其重心在船體中央,比單體船要穩定的多,結構強度則要優於雙體船,這有利於把各種雷達電子感測器布置在上層建築較高的位置上,從而減小了因地球曲率所造成的掃描死角,擴大了探測範圍,能更早更遠地發現來襲目標,並為艦艇提早預警和為艦載武器遠距離引導提供了方便。
獨立級採用三角桅杆,配備EADS研製的TRS-3D型C波段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以實施空中與水面目標的定位、監測、跟蹤和火力分配,該雷達還採用了最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尤其適合在極端條件下對低空飛行或慢速移動目標進行探測,如反艦導彈和直升機。還裝備了瑞典薩伯公司建造的“海長頸鹿(Sea Giraffe)”雷達,該雷達在測試中成功跟蹤了模擬飛機和巡航導彈的假目標。
在進行傳統水面作戰時,獨立級將運用全新的技術,使用“海長頸鹿’雷達來進行遠程探測,採用“拉姆”導彈系統實現精確導引,打擊任何目標,並進行有效火力控制。
獨立級還裝備了“多娜”艦炮火控系統達,WLD-1遙控獵雷系統和回聲測距系統。此外,獨立級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製將控制在100人以內。

輸送能力

LCS-2艦艉
LCS-2艦艉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具有大面積的飛行甲板,可以容納2架MH-60R/S海鷹直升機或者1架MH-60R/S海鷹直升機和3架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甚至能單獨搭載1架美國海軍最大型的直升機CH-53“海上種馬”直升機,並能夠同時進行2架MH-60R/S海鷹直升機或黑鷹直升機的作業,這在相同排水量的美國海軍戰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獨立級採用三體船型所帶來的優勢。獨立級還配備有升降機,可讓“火力偵察兵”無人機配置到飛行甲板下的任務艙內,配備有艦艉艙門和一個雙尾撐吊臂,可以攜帶、發送並回收小艇,水中感測器和各種無人航行器。直升機甲板下還裝有摺疊跳板,可以進行輕型裝甲車火炮等裝備的滾裝運輸以及兩棲突擊隊的運載。

隱身技術

LCS-2
LCS-2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上層建築採用了與主船體融合的一體化設計,整船水線以上的主橫剖面是一個兩舷內傾、在多面錐體上形成的一個有一定內傾角的封閉多邊形,而且大部分武器裝備內置隱蔽在水線以上的封閉體內,外表看上去十分簡潔。這樣看上去外型比較“怪異”,但十分有利於它的電磁波隱形,其上層建築可能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外表塗敷了吸波材料,動力採用雜訊比較低的噴水推進,主機廢氣被引入主船體與側體之間排出,熱信號特徵被兩個側體屏蔽,加上紅外信號特徵也較低,所以獨立級的聲、光、電等無理特徵的隱形性能也要比普通艦艇更好。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127.6米
艦寬31.6米
吃水4.27米
排水量
2176噸(標準)
2784噸(滿載)
航速45-50節
續航力
4300海里/20節
4500海里/16節
艦員編製40人(軍官11名),加上任務小組和空軍人員,總數不超過78人
傳動4部153SII噴水推進器
動力系統
2台MT30燃氣輪機,單機功率36兆瓦
2台16PA6B STC柴油發動機,單機功率6.4兆瓦

服役動態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2010年2月,“獨立”號瀕海戰鬥艦離開阿拉巴馬州,前往諾福克海軍基地,並進行一系列交付后海試,之後“獨立”號將前往其母港聖迭戈海軍基地。
2014年4月30日,“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首次完成30毫米艦炮“結構化試射(STF)”工作,這是獨立級瀕海戰鬥艦30毫米艦炮的首次試射。測試任務包括艦上的2門30毫米艦炮、任務包軟體,以及相關測試設備,測試過程中採用實彈。測試共包括3次實彈射擊:開火射擊、最差條件下裝填、持續開火。在完成了STF測試后,水面戰任務包於5月1日完成了多目標跟蹤演習,美國海軍用高機動型水面目標模擬了單艘和集群式小艇。
2014年6月至7月,“獨立”號和“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參加了在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2014”,其中“科羅拉多”號只限於聖地亞哥海域參加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的水雷戰和潛水訓練部分。
2015年8月,美國海軍在一次演習中,從“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上成功試射了一枚“海拉姆(SeaRAM)”戰術導彈,這是該型導彈首次從瀕海戰鬥艦上進行發射。
2016年9月,美國海軍出動了一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在其一旁引爆水下炸彈,用於測試該艦的抗爆炸性能。
2017年5月初,美國海軍“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海事防務展覽會。5月18日,“科羅拉多”號參與了一次交匯演習,演習包括人員交流、跨甲板飛行操作、通信演習、跟蹤演習等內容。

該級各艦


序號舷號英文艦名中文艦名開工日期下水日期服役日期現狀
1LCS-2Independence獨立2006.1.192008.4.262010.1.16在役
2LCS-4Colorado科羅拉多2009.12.222012.1.102014.4.5在役
3LCS-6Jackson傑克遜2011.8.12013.12.14 2015.12.5在役
4LCS-8Montgomerie蒙哥馬利2013.6.252014.8.62016.9.10在役
5LCS-10GabrilleGilfors嘉貝麗·吉佛斯2014.4.162015.2.242017.6.10在役
6LCS-12Omaha奧馬哈2015.2.182015.12.192018.2.3 在役
7LCS-14Manchester曼切斯特2015.6.292016.5.122018.5.26 在役
8LCS-16Tulsa塔爾薩2016.1.112017.3.16/舾裝
9LCS-18Charleston查爾斯頓2016.6.282017.9.14/舾裝
10LCS-20Cincinnati辛辛那提2017.4.19 2018.5.22/舾裝
11LCS-22KansasCity堪薩斯城2017.11.152018.10.19 /舾裝
12LCS-24Auckland奧克蘭2018.7.20//
13LCS-26/莫比亞2018.12.14//

總體評價


獨立級LCS-4
獨立級LCS-4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一種高速、高機動性的網路化水面戰鬥艦,也是被稱為DD(X)的美國未來水面戰艦家族中的一種專用艦型。獨立級的艦載感測器、作戰系統和C4ISR系統等設計突破傳統觀念,能根據任務需要靈活組裝、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塊系統,使其在反潛艇、反水雷和反水面作戰的技/戰術性能方面有質的提升。獨立級憑藉其戰鬥能力和靈活性對各種威脅做出快速反應,,如能攻擊和躲避水面艦艇特別是高速密集小艇;能切斷潛艇接近的途徑;避開水雷從容地進行反水雷作戰;配備先進的感測器和近程防禦武器,承擔有限的防空任務;憑藉其隱身能力和電子設備,能擔負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作為醫療救援平台,為其他艦艇提供維修和保障以及用於打擊走私、緝毒等非作戰任務。此外,獨立級還具有良好的雷達探測規避能力和通信指揮能力,能秘密行駛至敵方海岸線附近協助特種部隊執行秘密任務。因此,獨立級不僅但可用於傳統的作戰模式,還將具備對付敵方“非對稱作戰”的能力,是未來的“全能戰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計劃建造55艘瀕海戰鬥艦,而獨立級有可能成為美國海軍選擇的一種艦型,它的列裝標誌著高性能船舶技術開始成功地在大中型艦船領域廣泛應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用於滿足濱海作戰對淺吃水艦艇的迫切需求,美國海軍在“藍水”海域的力量很強大,但是在近海領域、“綠水”或“褐水”水域存在空白,獨立級吃水較小,速度較快,正好能填補這一空白。獨立級提供獲取和支配沿海水域的戰場空間,作為一種快速、易操作和可聯網的面作戰武器,能夠和其他艦船、潛艇、飛機、衛星、聯合作戰單元和瀕海戰鬥艦集群聯網來共享戰術信息,即把海洋、陸地、天空、太空和計算機網路空間,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綜合到一起,為指揮員快速有效地提供正確的信息,它將是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作戰的重要組成,是美國海軍軍事戰略由遠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標誌,是美國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堪稱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軍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