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與長江天鵝洲故道的夾角處,地理中心坐標為東經112.23°,北緯29.49°。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1567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野化麋鹿及其棲息的淡水沼澤生態系統。
麋鹿
1998年8月18日,國務院批升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3′,北緯29°49′。
天鵝洲故道是1972年長江自然裁彎形成,由遺留的長江故道、故道圍繞的小島和故道外的邊灘組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其邊灘中,屬典型的近代河流沖積物沉積而成的洲灘平原。該地海拔在31~36m。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5℃,極端高溫38.6℃,極端低溫-14.9℃。年平均降雨量1200mm以上,相對濕度82%,年均無霜期261天。
保護區內土壤形成歷史不長,成土母質單一,主要土類為草甸土及潮土,質地為輕壤和沙壤,有機質含量高,潛在營養豐富。
保護區南面緊接長江,北面和東面為長江故道環繞,西面是防洪民堤,堤內為農業區。面積1567公頃。
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野化麋鹿及其棲息的淡水沼澤生態系統。
植物
保護區概況
動物
截至2011年,保護區內的脊椎動物以鳥類最為豐富,共有鳥類14目28科45屬60種。鳥類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11種,其中一級保護3種(白鸛、黑鸛、大鴇),二級保護8種。此外,還有分佈有豐富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和魚類。
2020年4月,石首麋鹿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觀測到的新生小麋鹿已經超過140頭。
保護區概況
保護區先後與北京麋鹿生態試驗中心、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武漢植物所、武漢大學環境資源學院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取得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和數據,為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保護區具有五大生態特色,《湖北省旅遊總體規劃》已將天鵝洲列為湖北省十二大特色精品旅遊區之一,2006年又被中國旅遊營銷年會授予為“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保護區概況
2004年,北京市科委組織召開的“麋鹿重引進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專家們一致認定石首麋鹿保護區率先建立了世界上完全擺脫對人類依賴、可自我維持的野生種群,結束了數百年來無野生麋鹿的歷史,是中國物種重引進的成功典範。
保護區既是黑鸛、東方大白鸛、天鵝、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也是瀕危水生動物“長江女神”白鰭豚遷地之處。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被生物學家稱為“濕地基因庫”。
保護區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