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東新鄉的結果 展開

東新鄉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下轄鄉

東新鄉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下轄的一個鄉。地處南昌市郊南、贛江之濱,與紅谷灘區生米鎮隔江相望,距縣城蓮塘12公里,距省會南昌市7公里。轄石歧、河下、利用、東嶽、大洲、小洲等6個行政村和東新街居委會。

境內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特色農副產品有馬蹄、蔬菜、禽蛋、水產等。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512公頃,常住人口175479人。

歷史沿革


1958年設東嶽公社,1968年併入桃花公社,1970年改設東新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石岐、河下、利用、東嶽、大洲、小洲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新街,距市中心12千米。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東新鄉小洲小學
東新鄉小洲小學
東新鄉地域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萬畝,水域面積5000餘畝。下轄六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全鄉人口1.8萬。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捷,距青雲譜的貨運編組站約5公里,緊靠105、320和316三條國道,已建成的生米大橋和昌南大道緊臨東新北部區域。今後由東新可經生米大橋西至長沙,南通廣州,北上武漢,往東則可融入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全鄉依傍贛江黃金水道,船隻可經鄱陽湖入長江。
東新鄉地處贛江之濱,位於省會南昌市政府的東岸,北與南昌市西湖區桃花鎮和朝陽農場接壤,距市區中心6公里,是南昌市昌南一帶經濟開發的腹地,象湖新城區域內一顆日益耀眼的璀璨的明珠,已多次榮獲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和財稅工作先進單位。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

行政區劃


6個行政村轄東新街居委會,石歧、河下、利用、東嶽、大洲、小洲等
行政代碼360121205:~001東新街居委會~200石歧村~201河下村~202利用村~203東嶽村~204大洲村~205小洲村

經濟


東新是一個發展中的鄉鎮,199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280萬元,財政收入191.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進入21世紀以後,到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00元,全鄉實現財政收入600萬元。
2008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生產總值完成8.688億元,增長20%;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52.46萬元,增長666.3%,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完成9431.03萬元,增長968.8%,跨入全縣3個億元鄉鎮行列,位居第二,實現了從人口小鄉到財政大鄉的轉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847元,增長12.2%。全鄉綜合經濟實力跨越式邁上新台階。

社會事業


綜述

東新鄉位於生米大橋東橋頭堡旁,系昌南組團的核心板塊。東連八月湖街辦,南接小蘭經開區,西臨贛江與紅谷灘新區相望,北與西湖區朝陽新城一堤之隔。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境內開通了241、212、218、三路直達市區,526直達縣城蓮塘的班車,離鄉外出也十分方便,5分鐘可進入昌九、昌樟、贛粵高速公路,20分鐘可達昌北國際機場。鄉總人口2.3萬。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2017年以來,東新鄉按照縣委拼爭“四個率先”、建設“五個昌南”的總體部署,團結和帶領全鄉干群搶抓機遇,求真務實,奮發有為,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在全鄉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東新鄉經濟建設運行良好,重點工作有序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截止2017年10月,全鄉完成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6.24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9377萬元,其中國稅12506萬元,地稅6871萬元,分別占年初下達任務數的96%、106%、8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911萬元,占年初下達任務數的84%;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個,引進資21億元。
東新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我們始終堅定“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落實了“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2017年重點推進了“三類項目”,一是重大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了沿江快速路南延掃尾和千億建築產業園二期等重大重點項目的建設,積極為項目的開工建設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施工環境,保證重點項目順利施工,2017年6月沿江快速路已實現全線通車。二是市政路網項目,加快推進了銀湖三路、象湖三路、銀城路等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了東祥路、河洲路、八月湖路、銀湖路、東嶽路、芳湖路西延等路網改造工程建設,主動協調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問題。2017年9月,東祥路已全線通車,八月湖路和銀湖路已實現主道通車。與此同時,還啟動了東祥路南延、河洲路南延、小藍大道西延、桃新大道、桃花西路、東嶽二路、東嶽五路和銀湖四路等新路網開工的籌備工作。三是公建配套項目,重點推進南大一附院昌南院區、東嶽變電站、芳華路菜市場、石歧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居住主體公園學校、鴻雁學校以及石歧村一期安置房掃尾等項目建設;芳華路菜市場、居住主體公園和鴻雁學校三個項目已經交付使用,同時啟動了大洲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東新鄉衛生院和東新鄉派出所籌建工作。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著力實施獎學助學工程,為考取大學一、二本的新生28名、考取重點高中的新生18名發放獎勵資金15.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7名1.3萬元;免費為3017名中小學生提供教科書。完成了東新實驗學校的規劃設計及報批工作,利用村小學危房改造進展順利。

文化事業

每個行政村均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小洲、東嶽、石歧三個村均設立了農家書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已經啟動,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有序開展,群眾文化生活明顯改善。

衛生事業

新建東新衛生院主體工程已完工,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4%,享受人員997人次,補助金額140.3萬元,群眾就醫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計劃生育:出生率控制在11.38‰以內,計劃生育率77.82%。查處“兩非”案件2例,育齡婦女信息資料微機管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摘除了“全市計生重點指導鄉鎮”的帽子。

民政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組織12名白內障患者作了免費復明手術,幫助19名殘疾人員成功就業。幫助精殘7人、癱瘓2人、眼盲7人、肢殘4人開展康復工作,併發放藥物、輪椅、電子盲表、肘拐、腋拐等。就業保障:加快失地、失業農民的轉崗就業培訓和轉移工作,有序輸出勞務人員1428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0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完成38人,占年度任務的103%。

環境整治

在全鄉開展了環境整治,清理垃圾1000餘噸,清理路障130處,植樹造林110畝。投資11萬元改建了東新街農貿市場。投入30餘萬元,安排專職人員,對即將改造的濱江大道路面環境進行養護整治,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眾出行。新農村建設:突出加快了石歧楊巷新農村建設,在理事會、村民監督小組的指導下,已完成建房、改水及路網、管網、水塘改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文明和諧程度顯著提升。弘揚公平正義的社會風氣,平穩推進了征地拆遷,妥善處置了各類矛盾糾紛。一是大力推進項目拆遷安置。在省市重點項目上,積極配合省、市項目建設指揮部,安排專人負責,專職推進,以最快的速度平穩推進了南昌鐵路西環線、向莆鐵路及西斗高壓線等項目建設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確保了重點項目在東新境內如期順利開工建設。在拆遷操作上,實行黨政班子成員包村包項目,鄉村幹部包組包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到一把尺子丈量,一個標準補償,一種待遇安置,真正讓群眾放心、順心。其中主體房520棟,搬遷墳墓1500餘棺。

基礎設施

東新鄉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江南最大綜合批發交易市場——洪城大市場和南昌市朝陽蔬菜批發市場到東新分別僅有5.5公里和4公里。全鄉交通四通八達,省城外環線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到2008年,通往縣城和南昌市的三條主幹鄉道和80%的進村(組)公路完成了水泥路面硬化。通訊事業發展迅速,鄉、村組已全面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全鄉程式控制電話總量已超過450門,移動通訊和傳真通訊都已開通。水、電供應充足,全鄉電力實現市郊和南昌縣城雙線供應。

獲得榮譽


2018年12月18日,獲得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南昌市2017-2018年度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