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非儂

中國粵劇名男花旦,代表作《玉梨魂》

陳非儂(1899年-1984年2月18日),粵劇名男花旦,原名陳景廉,香港影迷公主陳寶珠之父。一八九八年生,廣東新會外海人,父親陳伯寅,是前清的秀才。

人物關係


生平


1906年,入讀廣州嶺南學校。1907年,開始參加校內話劇演出。1910年,入讀中學部並且參加廣州第一個白話劇團“民樂社”。期間,演齣劇目有《婦道苦》,《殺子報》。因為表演出色,被稱為“神童”。讀中學時,受辛亥革命的影響,由謝伯英介紹,馮自由監誓,後來加入同盟會,得到馮自由帶往會見孫中山,奉命與范展鵬組織“南天化宇”白話劇社,為革命活動作宣傳。1924年,加入黃魯逸組建的“甲子優天影”劇團,以演新編改良粵劇《自由女炸彈迫婚》而成名。不久南洋粵劇名班“永壽年”編劇馮顯洲推薦陳非儂給班主靚元亨,加入“永壽年”。他在隨班赴新加坡途中,為了避開父親陳伯寅的反對,陳景廉決定改名為陳非儂,從此走上職業戲劇藝術道路。
第一次職業性演出就是與胡津霖合編的《李師師》,並由千里駒白駒榮主演,而陳非儂則以“新劇家”名義參加演出。後來,因為陳非儂在《仁貴回窯》一劇中,飾演柳金花,表現出眾,深受靚元亨賞識。他與武生新白菜合演《百里奚會妻》,與武生公爺創合演《賣狗肉養親》,與丑生蛇仔禮合演《仗義還妻》,與馬師曾拍擋演出《孤寒種轉性》、《古怪公婆》等,都大獲好評。終於,他能夠成為“永壽年”的“擔綱”花旦大印。1922年,與肖麗湘、千里駒、鍾卓芳、上海妹合稱五大花旦。因為他擅長演花木蘭,英姿颯爽,身輕如燕,武打動作準確熟練。他和馬師曾演《賊王子》時飾公主,更成為一時佳話。1925年,“永壽年”解散后,他便前往香港與薛覺先組織“梨園樂”戲班,以文武生靚少華為班主。《大紅袍》、《紅樓夢》、《西廂記》、《玉梨魂》等都是他們的著名劇目。薛覺先離班后,陳非儂改與靚少鳳拍擋,合演的劇碼有《夏金桂》、《寶蟾進酒》、《梁祝恨史》。名噪一時,更被邀請往上海“新舞台”演出。期間,陳非儂得到鴛鴦蝴蝶派小說家嚴獨鶴的介紹,結識了“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返回廣州后,與馬師曾、林超群、曾三多、靚少華、陳鐵英、李瑞清加入由廣州海珠戲院院主兼《國華報》社長劉蔭蓀所組“大羅天”班。三十年代,他和馬師曾拍演了半年,在太平劇團擔任旦角。名伶吳仟峰、李龍、李鳳、吳君麗皆曾拜陳非儂為師。
1975年後,陳非儂由於年事已高,不再參與表演,把戲劇生涯和經驗撰寫成書,《粵劇六十年》於1979年開始刊登於《大成》雜誌,陳非儂口述,由余慕雲筆錄,以及《粵劇的源流和歷史》,皆成為粵劇歷史的寶貴資料。

出道背景


陳非儂
陳非儂
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志士班叫“優天影”,創辦人是報界名宿黃魯逸先生。當時陳受“優天影”的影響較深,使他更加堅定從事戲劇工作的決心。1910年中學攻讀期間,他參加廣州業餘“民樂社”演戲團體。中學畢業后,他父親命他跟舅父關子善往香港學做生意。當時陳非儂在港結識了“琳琅幻境”白話劇社一班朋友,並參加了該社活動,后該社停辦,並轉參加“鐘聲慈善社”。當時該社音樂部,有著名音樂演奏家呂文成、何大傻、丘鶴儔、何柳堂、沈允升、尹自重、錢大叔、宋三、蔡子銳、林粹甫、陳庶宗、梁漁舫、馮維祺、司徒文暉等。陳非依開始演戲,以《自由女炸彈逼婚》一劇成名。此時,靚元亨組“永壽年班”,並由南洋來港物色人才,陳非儂得馮顯洲推薦,接受了靚元亨的邀請,到南洋參加“永壽年”,這時他改藝名陳非儂。陳的演藝深得靚元亨等人讚賞,並正式收他為徒,陳非儂除了拜靚元亨為師外,還得到當時粵劇名伶利慶紅、大眼錢、何細杞、蛇仔公和著名女花旦仙花旺等的教誨,後來,京劇女伶 十三旦到星洲演出,陳又向他請教,學得了舞長綢和演《虹霓關》一劇中的雙槍對打等技藝。

社會影響


陳非儂自走班以來,曾與薛覺先、馬師曾、曾三多、靚少鳳、梁醒波、徐柳仙、金枝葉等合作,后自組“非儂劇團”,到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緬甸、香港、澳門等地演出了不少名劇,還拍過電影和灌制了不少唱片。他在粵劇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有紮實的幼功,豐富了旦角的表演藝術,唱腔音色柔潤甜美,行腔大方,他的演唱藝術力求切合人物的感情而不過分追求新奇纖巧,做功表情從塑造角色出發,從不孤立地賣弄技巧,表演人物,刻畫入微,他的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樂感。他的表演藝術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後來粵劇班興起男女演員同台演出,馬師曾拍譚蘭卿,薛覺先拍上海妹,女花旦由此抬頭,而男花旦卻從此日漸淘汰,陳並於一九四六年退齣劇壇,一九五二年在香港,主辦了“非儂粵劇學院”(后改香江粵劇學院),從事教學生涯,二十多年來培育了不少粵劇學生。其中較有成就的就有李寶瑩,鄭幗寶,吳君麗,南紅等。一九七五年,陳因年高,退出教學工作,非儂學院由他堂弟陳景澄繼續主理。
陳非儂是粵劇老一輩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由他口述並整理《粵劇六十年》一刊中闡述了粵劇歷史和表演經驗,教學方法等。內容豐富,獲得讀者很高的評價。在省港巨型戲班的著名男花旦中,陳非儂與千家駒、肖麗章齊名,戲班老闆爭出重金禮聘,年薪高達白銀四萬元。

著名劇目


陳非儂戲路很廣,主演的劇目比較著名的有《玉梨魂》、《賣怪魚龜山起禍》、《危城鶼鰈》、《佳偶兵戎》、《寶嬋進酒》、《海盜名流》等。

人物評價


演花旦行當他既能演雍容華貴、娉婷出眾的少婦,又能演落落大方、俠骨柔腸的少女。更難得的是他的表演細膩動人,善演苦情戲。
陳非儂不但善於表演人物的內心情感,在唱功上也字清腔圓,抑揚頓挫,曲盡其妙。他的念白功夫尤其獨到,往往在“打引”上場后,幾句詩白,便具有攝人心魄的魅力,戲行中人給以“打引儂”美號。
陳非儂不但擅演文場戲,兼擅武場戲。他既有紮實的南派武功基礎,還帶頭引進京劇的北派武功來增強表演藝術效果。在30年代初期,他曾以重金禮聘北派武師南下傳授,這對於後來粵劇糅合南北派應用的做法有一定的影響。
1984年2月18日,陳非儂在香港病逝,享壽85歲。粵劇界人士非常崇敬他,有輓聯曰:
想當年鳳眼娥眉,蓮步蠻腰,飲譽滬浜,名傳七府,數北地胭脂、南朝金粉,旖旎度新聲,撲朔迷離,非儂莫屬;
看今朝銀須白髮,樂天知命,寄情海角,藝授香江,耽東閣琴書、西樓風月,氍毹倡義演,依然丰韻,舍爾其誰!﹖

人物簡史


8歲入廣州嶺南學校,醉心戲劇。次年,參加校內話劇演出。
12歲,升入嶺南中學部,課餘參加廣州第一個白話劇團“民樂社”,演出《殺子報》等,被譽為“神童”。他讀中學時,加入中國同盟會,並同馮自由陪同晉謁孫中山,奉命與范展鵬組織戲劇團體宣傳革命。讀至預科,陳非儂遵父命赴港習商,任商行記帳員,業務參加香港第一間白話劇社“琳琅幻鏡”,並參加演出。
1924年,陳非儂加入黃魯逸組建的“甲子優天影”,扮演旦角,以演《自由女炸彈迫婚》一劇成名。后瞞了父親遠走新加坡加入“永壽年”演出,拜班主小武靚元亨為師,隨班學藝;同時又向利慶紅、大眼錢、何細杞、仙花旺、蛇公成等習藝。他曾與馬師曾演出《孤寒種轉性》、《古怪公婆》,大獲好評,二人分別穩居“永壽年”正印花旦與丑生的地位。
1925年,陳非儂應華昌公司聘至香港,與薛覺先組省港班“梨園樂”,演出《紅樓夢》等劇,名聲大噪,與馬師曾為台柱的“大壽年”分庭抗禮。后改與靚少鳳拍檔演出,到上海結識京劇名流梅蘭芳等。返廣州后,與馬師曾、林超群等被羅致加入“大羅天”劇團,與馬師曾拍檔公演《賊王子》,轟動省港,紅極一時。后加入靚少鳳組織的“鈞天樂”劇團,演出《文太后》、《三十年苦命女郎》,自認為畢生演過最滿意的劇目。
1931年,陳獨資經營“鈞天樂”,改班名為“新春秋”,所演首本戲《危城鳥》,膾炙人口次年到上海演出,與京劇名旦楊月樓、短打武生劉漢臣結為兄弟,返穗后改京劇《轟天雷》為粵劇,亦成首本劇之一。
1934年曾與馬師曾合作重組“大羅天”劇團,因馬主張改良粵劇,收效不佳。次年香港解禁男女同場演出,女花旦從此抬頭,而男花旦漸受淘汰,陳之景況不如從前。但由於他多年來的省港大戲班著名花旦中享有聲譽,戲班主重金招聘,年薪高達白銀4萬元之巨;且應“百代”、“歌林”兩唱片公司聘請與馬師曾合作灌錄唱片,收入亦還可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陳率劇團赴越南巡迴演出,後繼往泰國、馬來亞、緬旬登台演戲,受到華僑歡迎。后返港,遇日軍占港,他不願做順民,率劇團歷盡艱辛返回內地,前往肇、梧及四邑南路各縣演出反映抗暴內容的戲劇。抗日戰爭勝利后,他退齣劇壇,回新會外海定居。
1949年冬赴香港,不再登台,以培養粵劇後人為務。
1952年獨資創辦“非儂粵劇學院”(后改香江粵劇學院),培養大批粵劇人材,還先後受聘為 華仁英語粵劇團、閨秀劇團導師兼助演,年77歲才退出舞台生涯,但仍參與粵劇社團的各種活動。
1984年2月18日在香港逝世,終年86歲。著有《 粵劇六十年》、《 粵劇的潮流和歷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