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落

唐代王勃創作的古體詩

《落花落》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創作的一首古體詩。全詩以對春天落花的描述,襯托出一種傷春的情懷,表達了詩人對青春的嚮往之情。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
前六句亦是花兒落下變得冷漠無情!離人而去!詩人從最顯眼的色彩入筆,完全符合人的審美途徑,容易引起共鳴,“綠葉青跗映丹萼, 與君裴回上金合。”這兩句話,著重描繪色彩。詩中的色彩是鮮艷欲滴的,如:“綠葉”“青跗”“丹萼”。而且從“葉”“跗”“萼”,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賞花,目光逐漸上移。然而畫不是靜態的,一副色彩鮮艷華麗會動的畫面。“映”字點出色彩的互襯互溶,暗示了花朵襯在綠葉里在風中搖曳。著這樣的如夢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賞金碧輝煌的樓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玳瑁筵”,亦稱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繪有茱萸或者插滿茱萸的幕簾。色澤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經佔盡優勢。詩人再從動態上描述:“香飄”,“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領神會的。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動作,這些意動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心神放鬆,神氣宜然。敏銳的捕捉到香氣和爛漫變換。
中間句在春天裡看著色彩艷麗的落花,讓人心情變得美好,於是將花叢的色澤實化為玳瑁筵,將花香說成是簾幕隨風舞動而成。從而在神態和形態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內涵,達到了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態。這種靈敏的詩性和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是一樣的,但是詩人的描繪則更為鮮艷華貴,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帶有濃濃的春的氣息。這裡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詩中,作者都用的兩個動詞。若說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妝和舞則是徹徹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后內心激動恣意狂放的喜悅了。妝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嘗不是詩人自己整束衣冠,載歌載舞呢? 落花落,落花隨風飛舞,漫天的花瓣,在風中舞得繚亂,顯現了千萬種舞姿,落花如痴如醉,如夢如幻,隨風飄進了屋子,在飄飄的帷幔中飛舞,又如人生終於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態。“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歸不歸? 滿是疑問,其實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歲歲榮枯的花,自有其歸宿。
最後四句“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那花樹一身香氣,如那人,滿襟的花瓣,一臉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時春已繁,繁到了極點,彷彿春花便要落盡。詩人便在這絢爛而憂傷的落花季節,與知已友人一起了結同心。
所謂春傷,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華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的意思。人還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知青春已漸遠去。

創作背景


22歲時,因為“擅殺官奴”,王勃被判了死罪。王勃的父親被牽連,貶官至交趾令。逢了大赦,王勃免了死罪,人生經歷大起大落,於是詩人猛然明白了光陰,明白了落花,便有了這首落花之作。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男,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鬥雞檄》,坐罪免官。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二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