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新圩鎮的結果 展開
新圩鎮
福建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
新圩鎮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位於廈門市翔安區北部大帽山下,北與南安市的九溪、鳳巢等村毗鄰;西與同安區五顯鎮的布塘、店仔,洪塘鎮的溪西、郭山、三忠相連;南與馬巷鎮的沈井、曾林,內厝鎮的美山、鋤山接壤;東靠大帽山農場。下轄14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5.36萬人。
新圩鎮先後被列為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國首批國家級建制鎮示範試點、“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點”。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1958年建新圩鄉,
1959年併入布塘公社,
1961年析置新圩公社,
1984年復改鄉,
1988年改鎮。
1997年5月,同安撤縣設區,屬於同安區。
2003年10月設立翔安區,劃歸翔安區管轄。
新圩鎮
新圩鎮位於廈門市翔安區北部,北接南安市,東鄰大帽山農場,西鄰同安區五顯鎮,南與同安區洪塘鎮和本區馬巷鎮、內厝鎮接壤,總面積77.03平方公里(不包括大帽山農場),其中山地面積49平方公里,屬半山區。鎮區距翔安區駐地新店鎮15公里,與廈門島直線距離25公里,車程大約半小時。
新圩鎮轄1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分別是:
村 | 古宅村 | 後埔村 | 金柄村 | 鳳路村 |
村尾村 | 烏山村 | 雲頭村 | 面前埔村 | |
上宅村 | 詩坂村 | 東寮社區 | 桂林村 | |
庄垵村 | 后亭村 | 馬塘村 | ||
新圩社區 |
新圩鎮經濟比較發達。全鎮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7.96億元,其中工業企業產值達17億元,農業產值9600萬元。工業企業主要以食品飲料、塑料建材、輕工電子產業,現已建成的企業有銀鷺集團、武峰塑料(已倒閉)、利勝電光源、吉源制罐、聯合化學等48家企業。
正著手規劃佔地8平方公里的以食品輕工為主的銀鷺高科技園區及佔地20平方公里的翔安北部生態休閑旅遊區。農業以生產蔬菜、花生、稻穀為主,果業以產龍眼、荔枝、芭樂、菠蘿、釋迦等。“古宅大蒜”以其色香味辣而飲譽海內外,遠銷東南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古宅大蒜”現有註冊專利商標,其發展前景廣闊,還有香譽廈門地區的作坊加工“新圩豆乾”也有註冊專利商標,可供客商投資開發。
按照已經制定的總體目標,至2015年,新圩鎮工農業總產值將達120億元,鎮區建成面積達到3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規模達到3萬以上,城鎮化水平70%,綠地率達30%以上,鎮區供水普及率達到100%;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5%以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鎮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2015至2020年,工農業總產值將達250億元,常住人口將達8萬人。
現代工業集中區無疑是這雙翅膀的一個強勁引擎。新圩鎮現代工業集中區將以廈門翔安工業園區銀鷺片區為基礎,規劃面積12.22平方公里,含原銀鷺高科技園區一、二、三期(西部),2009年西部園區總產值近60億元,年創利稅1.8億元。A、B、C地塊、銀鷺森林人家項目正穩步推進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A地塊年底可投產。南部現代工業集中區2009年總產值近10億元,下一步將依託利勝片區為基礎,加快發展。
2018年全年工業總產值69.73億元;財稅總收入7.07億元;本級財政收入396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4.17億元;引進企業114家,合同利用內資8.13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3.29億元元,實際利用外資11.01億元。
社會事業持續發展。加大教育的投入,全面整合教育資源配置,主動配合區教育局推動新圩中學與廈門六中,中心小學與五緣灣實驗小學的合作辦學,為實施十年一貫制義務教育打好基礎。設立新圩鎮“新圩·新曦”獎教獎學基金,激勵形成尊教愛學氛圍;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大力培植新圩女合唱團、金柄“拍胸舞”和古宅“豎笛演奏”等本土文化品牌,在國際、省、市比賽中多次獲獎。完成14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新建和完善60個籃球場、39條室外健身路徑。發展農村民俗文化,創建民俗表演基地,組建“拍胸舞”、踩高蹺等農民藝術表演隊;加強計生、衛生建設,完成村級衛生所配套,計生綜合大樓和新圩鎮中心衛生院醫技綜合樓建成並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醫療環境。
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完善基本養老、醫療、生育等社會保障制度,鎮衛生院加掛紅十字會醫院,在全區率先實現“一卡通”參保,全民醫保參保率達99.48%,46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嚴格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幫助優撫對象解決各種困難,關注社會弱勢群體,低保履蓋率連續12年居全區首位,落實優撫政策,開展助殘助困助學系列活動,形成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水稻、花生、龍眼、茶葉、蔬菜……在如今的市場上,眾多的品牌農產品都打上了“新圩”的標籤。按照《新圩內厝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未來的空間布局規劃,新圩鎮將以同新路和馬新路交會點為圓心,向北發展高優農業及旅遊業,形成北部農業旅遊產業區。到2020年,新圩還將建成具有持久競爭力的高優生態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起農民多渠道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最終形成以城市為依託、整體現代化水平較高,集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於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新圩還積極利用地理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銀鷺森林人家、東寮岩后咖啡園、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廈門古宅大峽谷山地運動休閑基地、大帽山山地運動休閑基地等項目已滾動開發,金柄文化體驗、烏山古厝探幽、古宅峽谷探險和曾溪水庫垂釣等項目正在加快規劃推介。在不久的將來,新圩將變為廈門人休閑娛樂的美麗後花園。
八面來風助騰飛,百舸爭流謀發展。今天,新圩人正用山一樣的情懷,舞動歷史賦予的畫筆,勾勒新圩山水環繞、美麗富饒、文明生態、和諧平安的新畫卷!
新圩鎮
新圩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鎮區社會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鎮政府大院是廈門市農村鄉鎮唯一的花園式單位,現正在開展創建全國優美鄉鎮活動。
基礎設施建設所支撐的,是一個現代化的新鎮區的迅速崛起。新圩鎮將以“水”為核心,充分發揮新圩鎮的地方特色,溝通鎮區內外的水系,沿河布置一系列的濱水空間。新圩濱水新城核心區總面積1200畝,將建成集商貿、居住、辦公、休閑為一體的濱水新城,如濱水綠化帶、濱水廣場、濱水公園、濱水小遊園、濱水生態綠地等。新鎮區以新圩溪為軸線,沿溪設有公交樞紐站、廣場、中心步行街等。與此同時,以建築、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將構成城鎮自然生態系統。而沿溪兩岸林帶以及公園、廣場的景觀設計,將融生態環境、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於一體,將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廣播電視傳輸中心,電影院、農民健身活動中心,中心廣場,游泳池遊樂公園等一批文體設施,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著力打造新圩廈門鄉村藝術中心,塑造廈門民間藝術品牌。投資千萬元的新圩東溪南支流河道整治工程已全面啟動。
在建的城市二級主幹道新馬公路、大帽山進場路以及城市三級主幹道全長10公里的同新公路和即將建設的古羅公路為新圩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輻射空間;按市政道路標準建設的橫三路、橫五路、橫七路、鎮口路,市政化改造老鎮區道路,為促進鎮區、銀鷺片區、南部工業片區三大組團之間的連接提供便捷條件。由於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未來的新圩,必將成為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們。
這是廈門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的又一喜訊。據介紹,新霞東西街改造總投資3300多萬元,包括所有管線纜化,實施市政化改造、騎樓建設、景觀綠化工程、夜景工程等。截至目前,綜合管線、文化廣場、騎樓主體施工、路面水泥穩定層鋪設等已全部完成,下一階段,有關部門還將對街道二樓“立面”進行提升優化。
過去的新霞東西街,車來車往,秩序混亂,一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而昨日,記者在這裡看到,馬路已變寬變平,騎樓式建築、休閑廣場等一應俱全,幾十年來雜亂無章的老鎮街已經“改頭換面”。經過改造,新霞東西街這條著名古街,變身成為具有閩南生態特色的繁榮商業街、島外“中山路”。
2010年2月,新圩鎮被列為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根據已經通過評審的《廈門市新圩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總體規劃》,新圩鎮將被規劃建設成以工業和現代農業為產業主體,帶動旅遊及商貿服務業發展的生態宜居的創業新城。
大帽山三角梅園地處翔安區大帽山農場場部東北方約2公里處,毗鄰溪美水庫,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大帽山農場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資源,計劃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為發展方向,開發建設的一個成規模的三角梅觀賞園。園區於2005年11月開始規劃建設,現已栽植三角梅700多畝,近十萬株,有大紅、粉紅、紫紅、銀白、橘黃、變色花、鴛鴦雙色花等數十種。園區內的道路、引水工程、管理中心、停車場,觀景亭、步行道、周邊景觀林綠化等配套建設正逐步完善,隨著作為三角梅園區水景資源基礎的溪美水庫大壩和水電站的建成以及大帽山上的唐代甘露禪寺、宋代三太子宮、明代抗倭遺址等名勝古迹的開發建設,園區將推動翔安北部山地生態旅遊業的發展,為廈門市新增一個生態旅遊、休閑觀光的理想景區,也為廈門的自駕游愛好者提供了新去處。
新圩鎮
大帽山境·寨仔尾里田園綜合體,是廈門特房集團和翔投集團共同牽頭建設的大型休閑農業項目。可以通過遊覽路線規劃,將唐代甘露禪寺、宋代三太子宮、明代抗倭遺址等名勝古迹,以及三角梅公園、溪美水庫、古宅水庫、古村落,類似寨仔尾里的具有鄉土氣息的民宿、農家樂,納入大帽山風景區。
青山綠水圍繞著這個古樸的村落,一入村口豁然開朗,油菜花田、竹林菜園和一幢幢極具閩南紅磚古厝建築特色的民宿映入眼帘。除了民宿之外,精品餐廳、咖啡館、休閑茶社、豆腐手作坊、親子學堂、兒童牧場、生態農產品自助採摘區等首批特色配套項目,還有面積達20000平方米的田園景觀配套工程。“大帽山境”田園綜合體是廈門實施鄉村振興,全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促進農民轉產就業增收的標桿之作。未來“大帽山境”還將與周邊其他休閑農業項目開展多層級合作,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並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