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是世界幽默諷刺小說頂尖作品。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俄羅斯文學大師契科夫的精品傑作之一。
羅貝爾·薩巴蒂埃一九二三年生於巴黎,一九三五年像本書的小主人翁奧利維埃那樣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被姑夫領養,十三歲起在姑夫的印刷廠內工作;他也在那裡排印了自己寫的最早的詩篇,那時才十六歲。他自幼熱愛讀書,閱覽從拉伯雷到托爾斯泰、從大仲馬到瓦萊里等風格迥異 的作家的作品。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結束,二十歲的他進入上盧瓦爾山區參加了抵抗運動游擊隊。
戰後於一九四七年在羅昂辦《百寶盒》刊物時,登載過超現實主義詩人艾呂雅和羅什福爾派發起人之一勒內-居伊·卡杜的詩歌。一九五O年回到巴黎,同時從事文學創作,當文藝記者和出版社編輯。他出人各種詩社,並以自己的創作獲得不少文學獎。《太陽的節日》(1950)贏來了安托寧·阿爾托獎。
法蘭西學院給他的全部詩集頒發過詩歌大獎。一九八二年他完成了投人三十年心血、以普通讀者為對象的巨著《法國詩歌史》,全輯共分八卷,第一卷出版於一九七五年。文學評論家阿蘭·博斯凱說,這是一部“自然的”、“材料豐富的”詩歌史,在同類作品中寫得“最公允”,讀來又“最興味盎然”。
然而對於廣大讀者來說,薩巴蒂埃首先是童年三部曲《瑞典火柴》(1966)、《荷棒糖》(1971)、《野使子》(1974)的作者;在文學評獎會、文學圖書節、電視辯論欄目中頻頻亮相的作家,龔古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的一位機智敏銳、和藹可親的委員。大家還知道他愛好品嘗美酒佳肴,是烹飪叢書《羅訥河和地中海地區的酒》的撰稿人之一。他還寫過一部奇怪的《死亡詞典》(1967)。
薩巴蒂埃的詩深受瓦萊里的影響。旋律優美,富於象徵性,細膩典雅;開啟薩巴蒂埃的內心世界的鑰匙無疑要在他的詩歌中找尋。他在小說中語言直率熱情,筆調幽默有致,對市井平民甚至包括流浪漢、嬉皮士充滿溫情。
對童年的回顧與探索是薩巴蒂埃小說創作的主調.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六年,他先後出版了十幾部小說,其中包括《阿蘭與黑人》(1953)、《販沙商人》(1954)、《塵味》(1955)、《大馬路》(1956)、《血鴨子》(1958)、《神聖的鬧劇》(1960)、《無花果樹之死》(1962)、《人行道上的畫》(1964),他的筆下時時出現零星和隱蔽的童年回憶,在某些作品中。這個受他偏愛的主題往往還與尋求自己位置的賣藝人、異鄉客和孤獨者的傷心遭遇交織在一起。
從一九六九年以後,童年乾脆成了他的自傳體系列小說的絕對主題,前述的童年三部曲使作者贏得了巨大的成功,印數很高,並被譯成好幾種文字。這些充滿清新氣息和溫柔感情的作品叫人讀了又有趣又感動。一九七八年他又寫成充滿了美妙的童年軼事的《夏天的孩子》。
薩巴蒂埃筆下重現的蒙瑪特爾區、巴黎老街、外省小鎮的種種風情,顯然與今天的現實生活中見到的景象大異其趣;然而生活方式和思想習慣的不同,沒有妨礙人們對童年保持雖然不盡真實、卻依然那麼美好的回憶。在薩巴蒂埃以及其他許多作家看來,童年是人生中最明亮的日子。在這個時期一個人不但在學習觀察,而且最值得觀察,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退化。他在詩集《百年城堡》(1968)中是這樣寫的:
我帶了孩子時代的話
朝著我等待自己的地方逃亡。
毫無疑問,薩巴蒂埃在描寫童年的小說中顯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風格、《瑞典火柴》中對三十年代的蒙瑪特爾有滋有味的重現和近乎人種學的描寫,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他在三部曲以前出版的小說,情節則要複雜得多,常會透過日常生活的經緯線,令人感到一種奇異不安而又美妙的生命含意。
作 者:小雨康橋 著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28869
出版時間:
頁 數:277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小說 > 情感/家庭/婚姻
讀者對象:定 價:¥20.00
男主人公岳子行長期徘徊在妻子馮箏和情人譚璐之間,飽受兩份感情的拖累和煎熬,最終竟同時厭倦了兩個曾經深愛的女人,冒險去追尋新的愛情,對她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小說以誠實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中年男女對婚姻生活的迷惘和悲觀,將婚姻正面臨自由人性的挑戰這一重大主題隱藏在字裡行間,令人讀罷頓生悲哀和惶恐。
小雨康橋與慕容雪村在網路文壇有“北小雨南慕容”之稱。有名的書有兩本1.《誰站在愛情的芒上》讓我們在疼痛中看見了愛情的光芒。這是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的悲情故事,清晰地記錄了男主人公的情感挫折和崩潰。2.《瑞典火柴》
小說簡介
一八八五年十月六日早晨,某縣第二區警察分局長辦公室里,走進來一個裝束考究的青年人,報告說:他的東家,退役的近衛軍騎兵少尉瑪爾克·伊凡諾維奇·克里亞烏左夫,遇害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