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的孔安國《尚書傳》為"偽孔傳",以明非真出於孔安國之手。亦省稱"偽孔"﹑"偽傳"。
基本信息
【詞語】:偽孔傳
【注音】:wěi kǒng zhuàn
【釋義】:1.《
古文尚書》
東漢時已亡佚,至
東晉元帝時,
梅賾(一作"
梅頤"﹑"枚頤")獻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五十九篇。唐
孔穎達作《尚書註疏》即以此為底本。自宋
吳棫朱熹以來已懷疑其為偽造,至清
閻若璩惠棟更詳予考訂,遂成定論。后即稱此偽造的孔安國《尚書傳》為"偽孔傳",以明非真出於孔安國之手。亦省稱"偽孔"﹑"偽傳"。
《尚書》今文、古文之別,其先由於文字之不同。今文者,
伏生所傳,用隸書,漢世所通行,故當時稱為今文。古文者,孔安國所傳,
孔子壁中書,用蝌蚪文,漢世已不通行,故稱為古文。晉元帝時,
豫章內史梅賾獻《古文尚書》及孔安國《
書傳》,一時學者益信其說,遂以為
真孔壁書行於世。此書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書為三十三篇,並序共五十九篇。宋吳棫、朱熹皆疑其偽,清初閻若璩撰《
尚書古文疏證》一書,專辨東晉晚出之《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皆偽造,而其讞乃定。嗣是辨之者數十家,人人皆稱“偽古文”、“偽孔傳”矣。
梅頤所獻<古文尚書>,也包括伏生的今文二十九篇,並非全為偽作。據
陳夢家先生考證,偽孔傳當作於第四世紀的東晉,出於
江左,為南人之學。故偽
孔傳雖然已被證明並非
西漢時期的孔安國所撰,但其為伏生所獻今文<尚書>二十九篇所做之傳,因兩漢學者所做註解均已散失,所以是目前能夠見到的時代最早的完整書注,因而仍受學者重視,常見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