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排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古代漢族人民發明的機械
- 水力風箱
水排
中國古代漢族人民發明的機械
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引 這種鋼材的製作方法。
排囊
桿機構將迴轉運動轉變為連桿的往複運動。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我國古代又叫“橐”。一座爐子用好幾個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或“排橐”。用水力推動這種排橐,就叫“水排”。
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其制,當選湍流之側,架木立鈾,作二卧輪;用水激下輪。則上輪所用弦通繳輪前旋鼓,棹枝一側隨轉。其棹枝所貫行桄而推挽卧鈾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隨來去,揙冶甚速,過於人力。”
——王幀《農書》
選擇湍急的河流的岸邊,架起木架,在木架上直立一個轉軸,上下兩端各安裝一個大型卧輪,在下卧輪(水輪)的輪軸四周裝有葉板,承受水流,是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的裝置;在上卧輪的前面裝一鼓形的小輪(“旋鼓”),與上卧輪用“弦索”相聯(相當於傳送皮帶);在鼓形小輪的頂端安裝一個曲柄,曲柄上再安裝一個可以擺動的連桿,連桿的另一端與卧軸上的一個“攀耳”相聯,卧軸上的另一個攀耳和盤扇間安裝一根“直木”(相當於往複桿)。這樣,當水流衝擊下卧輪時,就帶動上卧輪旋轉。由於上卧輪和鼓形小輪之間有弦索相連,因此上卧輪旋轉一周,可使鼓形小輪旋轉幾周,鼓形小輪的旋轉又帶動頂端的曲柄旋轉,這就使得和它相連的連桿運動,連桿又通過攀耳和卧軸帶動直木往複運動,使排扇一啟一閉,進行鼓風。
利用水力鼓動鼓風設備向鑄鐵爐里壓送空氣。用水排代替人排、馬排,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古代每一熟石合一百二十斤。馬排用馬一百匹冶鐵一百二十斤;改用水排,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冶鐵三百六十斤,提高功效三倍。
杜詩,河南汲縣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讚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1、《水經注》說:“白超壘側舊有塢,故冶官所在,魏、晉之日,引谷水為冶以經國用,遺跡尚存。”
2、《太平御覽·資產部》引《武昌記》云:“北擠湖本是新興冶壙湖。元嘉初發水冶。水冶者,以本排。冶令顏茂以數破壞,難為功力,因廢水冶以人鼓排,謂之步冶,湖且因破壞不復修冶,冬日則涸”。
3、唐李賢在《後漢書·杜詩傳》注文說:“冶鑄者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