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浙江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上最偉大的人,並確立“求是”校訓和《浙江大學校歌》。
浙江大學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C9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
截至2018年,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學校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佔地面積5739978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2575983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708.4萬冊。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在浙江杭州建立,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1901年,清朝統治集團迫於外界形勢,不得不擬議實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奏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
1902年,求是大學堂改稱為浙江大學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學堂遵《奏定學堂章程》改為浙江高等學堂。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將浙江高等學堂更名為浙江高等學校。1914-1927年期間暫停辦學。
1927年,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攻克了杭州,在原校址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校名係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定。學校下設文理、工、勞農三個學院,其中工學院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勞農學院由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
摺疊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浙江大學西遷辦學紀念碑1928年4月1日定名為浙江大學,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被國民政府冠以“國立”二字,稱國立浙江大學,下設文理、工、農三個學院。
1936年4月,蔣介石任命竺可楨為浙江大學校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打響,戰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學在國民政府的指示下,從1937年11月開始從杭州往內地西遷,先後經浙、贛、湘、粵、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於1940年初,到達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並在那裡堅持辦學長達七年之久,史稱“浙大西遷”。遵義湄潭也因此成為了浙大人心目中永恆的聖地和浙江大學的第二故鄉。
西遷辦學時期,浙江大學曾集聚了竺可楨、蘇步青、陳建功、王淦昌、盧鶴紱、束星北、談家楨、貝時璋等一批在國內外頗具盛名的科學巨人;同一時期,浙江大學還培養出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葉篤正、谷超豪和程開甲。這些都是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浙大老校長竺可楨
在中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老校長的領導下,浙江大學歷經艱辛,篳路藍縷,在西遷辦學期間崛起為中華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是我國科學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和一個奇迹,史稱“文軍長征”。竺可楨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也是最輝煌的時期。
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秋,浙江大學遷返杭州。
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學發展為擁有理、工、農、醫、文、法、師範7個學院、25個系、9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的綜合性大學。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國民政府在杭州的統治宣告結束。
1949年6月6日,杭州市軍管會決定對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並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中國去掉。
摺疊四校分治時期
1952年,正值中蘇關係蜜月期,新中國仿照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對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綜合性的浙江大學按照蘇聯模式被拆分成了多所單科性大學,部分系科併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校於1998年再次融為一體)。
浙江大學歷史沿革浙江大學的師範學院的全部和文學院、理學院留在杭州的部分等成立浙江師範學院,1958年更名為杭州大學。
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大學的醫學院等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的工學院則繼續留守本校,浙大暫時從綜合性大學變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學。
195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複,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第一個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浙江大學的復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歷史機遇。從此,浙江大學獲得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了復興的歷史新時期。
1978年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1979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複,浙江大學由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仍然是全國重點高校。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路甬祥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歷史上第二偉大的校長。1989年1月28日,經國家教委批複,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定地全面地居於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一步。
1995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7所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全國同類大學前列,在海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重點大學,並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四所學校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摺疊新浙江大學時期
浙江大學1998年9月15日,鑒於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以及國家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經國務院批複,曾經從浙江大學分離出去的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回歸浙大母體,共同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置,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再次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並邁上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二步。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恢復了195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的航空航天系,該系隸屬於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醫藥學部。
2009年10月9日,中國的九校聯盟(C9)啟動,浙江大學成為聯盟成員之一。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和海洋工程學系組成,隸屬於工學部,位於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江大學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
2017年9月,浙江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高等學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意見》及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名單,浙江大學獲准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按照研究型大學實驗師資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加強高素質的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隊伍的梯隊建設,為實驗教學提供優質服務。為穩定實驗室技術骨幹、引進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學校實行教學科研與實驗系列分開聘任的崗位聘任政策,在實驗聘崗體制上實行校、院兩級聘崗體系。校級實驗崗分為實驗教學關鍵崗和實驗技術關鍵崗,崗貼為3-5萬元/年,達到了校級教授崗的崗位津貼額度,以穩定高層次實驗室技術骨幹隊伍,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
在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力學實驗教學中心的人才隊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由中科院院士掛帥,實驗教學和技術水平高,結構層次合理的人才隊伍。中心結合學校創建國際一流大學的目標,根據學術、技能、學歷及職稱等具體情況,制定實驗技術人員培養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優秀實驗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和出國進修,不斷提高和完善實驗教學隊伍。
中心現有教師51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38人,45歲以下人員17人。其中專職實驗教師26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5人,中級職稱1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5人,45歲以下人員17人。
主要成員有有10年以上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經驗,並且有豐富的科學研究和教改研究經歷。在主要成員中有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優秀人才。鼓勵高水平教師兼職指導力學實驗教學工作,實驗教學中心對兼職優秀實驗教師實行動態管理。
人才培養實現滾動式:結合學科建設工作,抓緊青年實驗教師的培養和提高。中心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優秀年青教師攻讀更高學位和出國進修。目前全中心45歲以下的年青教師已有70%以上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近五年來,實驗室建設結合國家工科教學基地教改項目,先後派出9位青年教師赴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等國進修並已回國,引進留學歸國實驗室主任2人,培養了年輕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10多人,形成了高水平的實驗教學和建設的骨幹隊伍。
實驗教學中心重視在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為基礎,形成以專利、自製教學儀器為載體的實驗教改成果輻射過程中,對全國200多所兄弟院校的實驗教學和實驗指導培訓;舉辦了新世紀全國高等工科基礎課程力學師資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