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義

蔡東滔的長篇歷史小說

《宋史演義》為民國蔡東滔在“演義救國”思想指導下創作的系列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宋史演義》描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朝代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參透疆場血戰、宮廷陰謀,千古興亡中的生存智慧。陳橋變起,黃袍加身,那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竟奪了徠周室的江山,自己做起了皇帝,偏是皇天有眼,使得遼、金、元三國迭起北方,屢為邊息。北宋抑兵太過,外乏良將,總道是收復燕、雲十六州,誰知竟連二帝也被人家虜去。南宋任賢不專,內乏良相,稍稍出了幾員大將,又被那賊臣奸相多方陷害,風波亭上,冤獄構成,西子湖畔。騎驢歸去,大家心灰意懶,坐聽敗亡,後來弄得連趙氏最後一塊骨血也孤懸海外,徒落得崖山覆沒,帝子銷沉。沒奈何,只得把趙宋三百二十年的江山斷送了事。

內容簡介


蔡東藩編著的《宋史演義》是《新編白話中國通俗歷史演義》中的一部,共有一百回。本書以章回體結構,通俗的文章,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演進波瀾壯闊的進程,敘述了宋代的興亡。經過五代十國漫漫長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聰明一世的他,杯酒釋兵權也自廢了武功。塞北強鄰外患不斷,一場靖康之難而失去了半壁江山。靖康后,高宗趙構在天堂之下的蘇杭重建了帝國,也失去回歸中土的幻想了。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於1911年稱病歸里。其後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抗日戰爭爆發,他不願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於抗戰勝利前夕。清朝末年,嚴復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說的巨大社會教化作用,企圖借小說宣傳變法維新思想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流亡海外,創辦《新小說》雜誌,提倡“小說界革命”。自此,小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包括“歷史演義”在內的各種小說風起雲湧。民國時期,此風相船,小說創作日趨勢繁榮。蔡東藩是個愛國者,他為武昌起義、共和初建興奮過,歡呼過,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凱竊國。蔡東藩幽憤時事,立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以歷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陸續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11部,1040回,以小說形式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2166年間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義》,總計約七百餘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歷史演義作家。出版以後,迅速風行,多次再版。

圖書目錄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
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
第三回 憂父病重託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
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
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
第六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
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第徠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
第九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
第十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
第十一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
第十二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
第十三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修怨背盟皇弟受禍
第十六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
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
第十八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
第十九回 報宿冤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
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
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
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
第二十四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邀寵繼中宮
第二十五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準遭貶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
第二十七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
第二十八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
第二十九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
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
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
第三十三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
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潁王長男主器
第三十五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鬼名山
第三十六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
第三十七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朱明府尋母竭孝思
第三十八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
第四十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
第四十四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后正儀
第四十五回 囑後事賢后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
第四十六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
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致勝 竊后位喜極生悲
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
第四十九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
第五十回 應供奉朱面耐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
第五十一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
第五十二回 通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
第五十三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
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
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
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
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
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
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刻史氏力扶名教
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
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
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璃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
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師告熠 陷臨安幼主被虜
第一〇〇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官悵斷重洋

文摘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
“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這是元朝的伯顏拒絕宋使的口頭語,本來沒有什麼秘讖作為依據,但事後追憶起來,卻似有絕大的因果隱伏在裡面。宋室的江山,是從周朝皇帝宗訓那裡奪來的。宗訓幼年登上皇位,哪知道什麼保國保家的法兒?而且周世宗的繼后符氏又是初入宮中,才為國母,所有宮廷大事,一點沒有接觸處理過,突然遇上這件大喪事,就整日里以淚洗面,恨不得隨世宗同去。可憐這青年孤孀,黃口孤兒,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便起了不良之心,暗中聯絡將士,假託發兵北征,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居然自己做起皇帝來,帶領軍隊回到京城。七歲的小周王,二十多歲的周太后,無拳無勇,如何抵擋得了?眼睜睜地由他擺布,被趕到西宮,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時間就被趙氏奪去了。而史官們還說是什麼禪讓,什麼天命,什麼保全故主,什麼坐鎮太平,這個歌功,那個頌德,把趙匡胤說成差不多似舜、禹復出,湯、文再生。
這時正好是亂紛紛的五代以後,此前亂臣賊子你爭我奪了幾十年,現在得了一個逆取順守,比以前好的皇帝,百姓都快活得很,哪個還去追究其中的隱情?因此遠近歸附。好不容易南收北撫,統一了全國,一番事業,兩次完成,這真叫作時來福也來,僥倖成功呢。偏偏皇天有眼,看他的皇位傳到八九代以後,降下一個勁敵,把他河北一帶先奪去了,仍然讓他守著一個小朝廷。康王南渡后,又傳了八九代,元將伯顏領兵渡過長江,勢如破竹。正巧南宋趙氏一脈只剩下了兩三個小孩子,今年立一個,明年就被敵兵擄去,明年再立一個,不到兩年,又驚嚇死了,留下趙家一個骨肉,孤苦伶仃,流落到沿海一帶。勉勉強強地過了一年,只落得崖山覆沒,帝子消沉。就是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幾個忠臣做到了力竭計窮,最終還是無用,也先後畢命,一死謝責。可見得果報昭彰,天道不爽。任憑你怎麼巧計安排,完成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到了子孫手裡,也有人學你那祖宗的榜樣,不是巧取,便是強奪。那天下不合理地得到,也不合理地失去,總歸是無可逃避的。不過惡多善少,報應必速;善多惡少,報應較遲罷了。試看朱溫、李存晶、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人,多半是淫凶暴虐,做的好事沒有壞事多,自己雖然快意一時,子孫卻不免遭殃。一會兒興盛,一會兒滅亡,總計五代十三位君主,在位一股腦兒只有四五十年。唯獨兩宋傳了十八個皇帝,共有三百二十年。這也由於趙氏得國以後,頗有幾種深仁厚澤,維繫人心,不像那五代時的君主,只干強暴的事情,所以經歷的時間很久,比兩漢只短几十年,比唐朝還長幾十年,等到山窮水盡時,才至於滅亡。這卻是天意好善,格外優待呢!
我閑暇時瀏覽宋史,常常感嘆於宋朝的善政也有幾種:第一種,是整頓皇宮內院,沒有女禍;第二種,是抑制宦官,沒有閹禍;第三種,是皇親國戚和睦相處,沒有宗室禍;第四種,是防範外戚,沒有外戚禍;第五種,是罷典禁兵,沒有強藩禍。在這五點上,不但漢、唐不能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還稍遜一籌。但也有兩大壞處:北宋過於抑制軍隊發展壯大,抵禦外敵時缺乏良將;南宋不能堅定不移地任用賢才,在國內建設方面缺乏良相。遼、金、元三國相繼興起於北方,屢為邊患。當趙宋處於全盛的時候,還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後來國勢日衰,沒有將領負責率軍作戰,敵兵一到,如摧枯拉朽一樣,今天丟了兩河,明天割讓三鎮,皇位顛覆,皇帝被俘虜。到了康王南渡以後,苟延殘喘,已經成為強弩之末,稍稍出了幾員大將,又被那賊臣奸相多方牽制,有力沒處使,有志沒處行。風波亭上,冤案形成;西子湖邊,騎驢歸去,大家心灰意冷,坐視敗亡,或者無可奈何地迎敵求降,或者無可奈何地蹈海殉國。說起來也可憐,兩宋在三百二十年間,始終受少數民族控制,最終弄得整個江山給了敵人,寸土全無。那時吸取五代的教訓,謹慎行事的趙太祖,哪裡預料得到這樣的結局?這真是人有千算,天教一算。如果不是冥冥之中有一個主宰,那篡位竊權得來的國家反而能永遠長久,千年不敗。咳!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且說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陽城的夾馬營內,生下一個香孩兒,遠近的人都把這當作一件奇聞傳說。什麼叫作香孩兒呢?相傳這個小孩兒剛出生時,紅光繞空,並且有一股異香圍裹著小孩兒的身體,整夜不散,因此人們把他叫作香孩兒。有人說後唐的明宗李嗣源繼位以後,每天晚上都在宮中焚香,向天拜祝,說自己本是胡人,為民眾推舉,暫時繼承唐朝的統治,希望老天爺早生聖人,作為百姓的主宰,撥亂反正,統一中原。誰知他的一片誠心感動了上蒼,異人誕生了,那洛陽的香孩兒便是將來的真命天子,他出生時有奇異的徵象,也是應有的預兆。究竟這香孩兒姓什麼叫什麼?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祖籍是涿州,本來就是世代為官,不同於一般的平民百姓。趙匡胤的高祖名字叫趙胱,曾在唐朝當過官,做過永清、文安、幽都的大令。曾祖父名趙埏,歷任藩鎮官職,兼任御史中丞。祖父名趙敬,又做過營、薊、涿三州的刺史。父親名字叫趙弘殷,年輕時驍勇雄健,善於騎馬射箭,後唐庄宗時,曾在禁軍里任職。娶的妻子是杜氏,是定州安喜縣人。杜氏治家嚴謹,很有禮法,第一胎就生了一個男孩兒,取名叫趙匡濟,不幸早夭;第二胎又生了一個男孩兒,就是這個香孩兒。香孩兒身上有金色光,幾天不變。長大以後,容貌雄偉,性情豪爽,大家認為他是一個英雄。其父趙弘殷在後唐、後晉兩朝歷任官職,沒有丟過官。香孩兒趙匡胤在軍營中進進出出,很喜歡騎馬,還愛好射箭。有時趙弘殷出去打戰,趙匡胤在家侍奉母親,無所事事,就把騎馬射箭當成遊戲玩。母親杜氏勸他讀書,趙匡胤奮然說道:“太平時候靠文治,動亂年代用武力。現在世事擾亂,戰爭不斷,兒願意練習武功,熟讀兵書,留待後用,如果將來有機可乘,能安邦定國,那才算出人頭地,不至於虛過一生呢。”杜氏笑著說:“但願兒能繼承祖業,不要玷辱門楣,便算是好事了,還想什麼大功名、大事業呢!”匡胤說:“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過是一個將門之子,為什麼他能化家為國,成就帝業?兒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也想和他一樣,轟轟烈烈地做個大丈夫,母親認為可好?”杜氏發怒說:“你不要信口胡說!世上說大話的人往往後來沒什麼用,我不願聽你瞎鬧,你還是讀書去吧!”趙匡胤看見母親發脾氣,才不敢多嘴,默默地退出門來。
怎奈他天性好動,不喜歡安靜地待在家裡,常常偷空出去遊玩,與附近的小青年騎馬比試射箭,大家很多時候比不過他,就免不了產生嫉妒之心,有暗害他的打算。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