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卿雲的結果 展開
- 民國湖北公產清理處處長
- 河北曲周縣中共地方組織的創建人之一
- 清末地方官吏,著名中醫
張卿雲
清末地方官吏,著名中醫
張卿雲(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萊蕪北文字村人,清末地方官吏,著名中醫。
張卿雲幼年聰慧,成年後,工書畫,善詩文,曾遊歷淄博、沂蒙地區,遍交名士,入國學。因其精通醫學,入京應診,受到朝貴的熱情迎接,尤其治好了皇室成員的疑難病症,被封為御醫,一時名震京師。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赴廣東,當時海南省黎族百姓起義①,兩廣總督張之洞②委派馮子材③率軍入海南,張卿雲隨軍入瓊辦理各軍營務。當時,軍士染上溫疫,在張卿雲救治下得到保全,平叛之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奏保,補以知州,賞戴花翎。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直隸鬧飢荒,張卿雲捐資助賑,受到表彰,贈予“樂善好施”匾,允許他為亡故父母建牌坊④,張卿雲開始在家鄉北文字建造張家大院⑤。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又在欽廉地區立功,總督李瀚章⑥、提督馮子材奏保,以欽州直隸州⑦知州補用,賞加三品銜,誥贈兩代。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張卿云為馮子材編輯《軍牘集要》(三冊)《征南輯略》,安徽學政李端遇⑧為書作序。張卿雲在廣東20年,除供差平櫃、江門、釐金礦務各局外,歷任防城、靈山、合浦三縣知縣,實授連平、欽州直隸州二州知州。為官期間,清正廉潔,廣東百姓曾獻“萬民衣”、“清正扇”。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張卿雲病卒於廣東公署,其遺體運回家鄉安葬。著作有《嶺南集》。張卿雲長子張慈智⑨(字惠臣),清末候補知縣,後任國民政府石馬區區長;二字張房智(字干臣),清末候補鹽使,配口鎮冶庄己未科舉人魏尚先⑩女;三子張亮智(字銘臣)遇瘟疫早歿;四子張基智(字鎡臣),配安徽合肥李家圩子⑪,時任廣東瓊州鎮總兵李先義⑫女李美華;五子張增智(字漢臣),任國民政府棲霞縣縣長。
①光緒十一年(1885年),瓊州儋州、臨高縣發生大旱,顆粒無收。當地群眾在十二月間揭竿而起,在漢族人黃鄒強的領導下,黎、漢兩族民眾組成2000多人的隊伍,舉行武裝起義。光緒十二年(1886年)兩廣總督張之洞電令廣西提督、欽廉防務提督馮子材領兵去海南戡亂。馮子材率20營,3000餘名清軍入瓊,光緒十三年(1887年)徹底平叛起義軍。(據海南省志·民族志 第六章 少數民族的反抗鬥爭 第二節 清末及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②張之洞(1837年9月12日—1909年10月4日)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任兩廣總督
③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中法戰爭結束后公元1885年,馮子材奉旨督辦廣東欽廉(今屬廣西)防務。旋獲太子少保銜,三等輕車都尉世職。1886年,馮子材奉命到海南島鎮壓黎民起事,同時為當地經濟、文化開發事業做了不少好事,被補授雲南提督,旋賞兵部尚書銜,繼續留辦粵防。
⑤張家大院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為住宅區右為花園區。住宅區分前、中、后三個庭院加二門外四部分。大門在庭院東南角,坐西朝東,南為臨東西大街的花牆,東為南北大街,木質結構,十分寬敞,上有門匾“統義第”。1958年“大鍊鋼鐵”時拆毀。進大門,南為碾棚、磨棚、馬棚,碾旁有扇糠用的風車。往西有南北走向朝東5間大敞棚,放東西耳屋,和大門齊牆,耳屋為內侍人居住。二門面南,上有光緒皇帝御筆“樂善好施”橫匾,本質結構,門坎很高。和二門齊牆的是東西各兩間南屋。東邊南屋有旱磨一盤,專為磨面用。此進二門,三間青瓦屋,此屋加東西兩頭各一間小北屋,正北屋門口正對二門門口。此屋是前後門,庭院有西屋兩間,東屋兩間,門口均在此間,房屋所有窗子均為木質花格子窗戶。西屋南、南屋北有通道通西花園。從北屋後門進入北邊第二個庭院、第三個庭院。式樣、間數、格局與前院一模一樣。三個庭院的天井均鋪有青石,但三個庭院的石塊各不相同。三個庭院共計有北屋15間,東西屋各6間,另加第一個庭院中西屋4間耳屋兩間,共37間。伙房、廁所等在西屋後面,另加敞棚5間。
⑥李瀚章(李鴻章長兄)(1821年-1899年)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任兩廣總督
⑦原為欽州。根據《清史稿》,卷七十二記載:欽州直隸州:沖,繁,難。為廣東省廉欽道治所。本地沿襲明朝制度,屬廣東省廉州府所管轄,所以到此為止都是散州。爾後到了清朝晚期的光緒十四年(1888年),欽州被升格為直隸州,並析靈山縣林墟司隸之,又析州屬防城、如昔二司,置防城縣來屬,所以欽州直隸州此時管轄了防城縣。清代將符合“繁、難、要、沖”四種情況的重要的幾個縣級單位直接由一級政府領導,直屬於省,一般要麼地理位置很重要,要麼特別難於治理,要麼經濟特別發達,總之是為了便於管理,而賦予這幾個縣以府一級別的許可權,類似於今天的省縣直轄。而散州就是大一點的縣,跟縣一個級別,相當於今天的縣級市。
⑧李端遇 字小研,山東安邱人,同治癸亥進士,光緒二十年(1894)到光緒二十二年(1896)任刑部侍郎、安徽學政,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侍郎李端遇拜京師團練大臣,此後留京任辦事大臣。是中共創始人陳獨秀的宗師。
⑨中華民國續修萊蕪縣誌·政教志 民治 各區區長 石馬區區長 張慈智
⑩魏尚先(1837年——1902年),知縣。據續修萊蕪縣誌(第八冊人物誌文苑五)記載:“魏尚先,字聲甫,己未舉人,學問淹雅,工詩及書法。書法受法於潘少列太史,於、王、虞、顏、柳、無所不學,而皆有所得。詩格宗其也進拙亭,學博而清新過之,屢上公車不第,鬱郁不自得,某輔軍聞其名延之幕府,遨遊嶺表者數年晚歲歸途,次得偏佑疾(腦血栓),右手廢,有求書者,以左手應之,而書益奇”
⑫李先義 張之洞心腹,張之洞在任山西巡撫時派令署理陝西延榆綏鎮記名總兵李先義、副將吳元愷到山西操練新軍。從此,張之洞擁有了自己的軍隊,而李先義和吳元愷也成了他的心腹部將,也成為今後他組建廣勝軍、江南自強軍和湖北新軍的重要將領。光緒十一年(1885 年)兩廣總督張之洞令記名總兵李先義募兵二千五百人,編成廣勝軍,摒棄舊式冷兵器,配置德制克虜伯行軍炮及後膛快炮,採用新式訓練方法,“一練卧槍,一練過山炮,一練掘造地營,一練安放火雷,一練修築炮台,一練臨敵散隊,一練洋式火箭,一練安設行軍電線,一練疾步逾壕越嶺,一練夜戰,一練堅守地營及浚濠築牆一切工程”。(《清光緒實錄》載,光緒十一年。乙酉。秋七月。又奏、飭令總兵李先義所部廣勝軍五營。新立章程。專習洋操。報聞。摺包)光緒十五年(1889年)九月,張之洞命令雷瓊兵備道朱采和署瓊州鎮總兵李先義,負責督修海口炮堤、炮路和炮台工程。(綜合《張之洞評傳》《張之洞年譜》《清光緒實錄》)。
張卿雲在北文字修建的張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