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吉豆

黑吉豆

osae)一年生草本。莢直立,成熟時為褐色,長4.7―5.1cm,披黃色茸毛。 (6)蚜蟲,用氧化樂果進行防治。

正文


中文名(拉丁名)
黑吉豆(Vignamungo(L.)Hepper)
種別名
黑綠豆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有明顯主根,根瘤圓形。第一對真葉為單葉,對生,此後為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卵形,葉背及葉柄有茸毛。在南京種植,苗期莖直立,基部有4―7個分枝,後期有的分枝成蔓,漫射生長。長的枝蔓,可達1.8―2.7m,草層自然高度約40cm,莖有棕色粗毛。腋生總狀花序,每序有花蕊8―9個。開花5―6朵,黃色,一般結2―3個莢。黑吉豆為自花受粉,約42%是在開花前受粉。莢直立,成熟時為褐色,長4.7―5.1cm,披黃色茸毛。每莢有種子6―7粒,種子黑褐色,有斑紋,也有暗綠色,深灰色和深褐色,圓柱形或長橢圓形,種臍白色,凸出種子表面,中間凹陷,其與綠豆的區別為黑綠豆有較短而粗壯具毛的莢,種子呈長圓形且較大,且帶有黑色為其特徵。出苗時子葉出土(圖77)。細胞染色休:2n=22、24。

地理分佈


黑吉豆起源於東南亞次大陸的“印度起源中心”,其次為“中亞起源中心”。在印度是一種古老作物,栽培面積較大,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都有栽培,並已傳布到熱帶、亞熱帶許多國家,如泰國,肯亞和美國都有所種植;目前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有少量種植。

生態特徵


黑吉豆與綠豆(V.radiata)可能來自同一祖先―V.Radiatavar.Sublobata(Roxb)Verdc.,但從黑吉豆和綠豆雜交看,只有單向的可交配性,其雜種沒有生活力或生活力弱,有分離,不育。黑吉豆的生育期長短視品種而定,大粒型早熟品種,在印度種植為75―85天,在南京為120―150天。耐旱,耐熱,適應於乾旱和半干早地區種植,從海平面至海拔1800m高度都能生長。在平均溫度25―35℃的充足陽光下,生長良好,不耐霜凍,在雨量大的地區,應在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黑吉豆屬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反應敏感。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粘性和輕壤土上種植,在紅壤,水稻
土及斜坡地上種植也生長良好。適應的土壤pH範圍是4.5―7.5。一般種子貯藏壽命可達3年。

飼用價值


黑吉豆的莖葉可以青飼或做青貯飼料,收種子后的殘餘部分如莖、葉、莢殼均可用為飼料,其籽實含蛋白質可達26%,可作精料。化學成分如表77。由表中可看出,黑吉豆含粗蛋白質在豆科植物中屬中等,而粗灰分和無氮浸出物相對較高。和綠豆一樣,通常種子供食用,種子油分中軟脂酸佔14.1%,硬脂酸佔4.3%,山�酸9.3%,二十四烷酸3.8%,油酸20.8%,亞油酸16,30%,亞麻酸35.7%,種子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和凝血素,可磨粉做各種糕點,其嫩莢可作蔬菜,鮮莖葉也有用為綠肥或覆蓋作物。

栽培要點


黑吉豆的栽培方法與綠豆相似。我國熱帶地區,可在早春2月,雨季6―7月或秋季10―11月播種。長江流域可以在4月份春播或麥收后夏播。北方則以1―5月份春播為宜。可與玉米,棉花、高粱間種,作填閑作物或補種作物。種子千粒重1.5―6g,每播種量視種子大小為20一45kg/ha。條播或撒播均可,條搖行距30―45cm。播前適宜施過磷酸鈣150―225kg/ha,或用草木灰和廄肥作基肥。在花期如噴施生長素a�萘氧基乙酸,p�對氯苯氧乙酸、赤霉素等,對增加做莢率有顯著作用。生長期要注意除草。莢果轉為黑褐色時即可收穫,收穫宜在早晨進行,以減少損失.主要病蟲害有:(1)葉斑病:採用輪作,燒毀病葉,降低田間濕度及噴灑波爾鄉液進行防治。(2)根腐病:在高溫高濕(土地低洼、土壤過濕時)易發病,應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來防治。(3)立枯病,採用與禾本科輪作,有病時提早刈割減少損失,也可試用退菌閑特等藥劑配成藥土施於田間。(4)鏽病:留種地在發病時採用代森鋅、敵銹鈉等進行防治。5)霜霉病(Erysiphepoligony):採取及時刈割以減少損失,留種地可用硫磺粉,石灰硫磺合劑或粉銹寧等進行防治。(6)蚜蟲,用氧化樂果進行防治。(7)豆象:用氯化苦或磷化鋁進行種子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