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與人們各種生活有著直接緊密聯繫,功利目的性比較明確,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包括:習俗舞蹈、宗教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生活舞蹈又可稱為節慶、儀式舞蹈,是我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穫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所舉行的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現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牲。
朝鮮族農樂舞
是進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對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力量――神靈的一種形象化的再現,使無形之神成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主要用以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凶化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詆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和賜福。如民間的巫舞、師公舞、攤舞,佛教的“打鬼”、薩滿教的“跳神”,滿族的《腰鈴舞》、《單鼓舞》。
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活動。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在各種節日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如: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節”、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扎扎”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節日中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
英文Waltz的音譯,因英文字本意是旋轉的意思,故也叫“圓舞”。屬於三步舞。華爾茲在交誼舞中,起源最早,歷史最優久,它來源於奧地利民間的一種三拍子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法國路易王朝用來作為宮廷舞。十八世紀後半葉使用於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舞時兩人成對旋轉。根據它的速度,分為慢華爾茲(Slow Waltz)簡稱“華爾茲”與快華爾茲(Quick Waltz)也就是“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慢華爾茲即“慢三步”舞,音樂3/4,速度每分鐘約為30-34小節,舞步緩慢,是英國標準舞的一種,它保持著典雅的風格,隨著音樂強→弱→弱的韻律,形成一種自然波浪起伏狀態。慢華爾茲舞姿柔美,舞步順暢,風格華貴典雅、飄逸悠舒,如波紋漣漪,在旋轉的起伏中見秀美與瀟灑,因此慢華爾茲有“舞中皇后”的美稱。
英文Viennese Waltz,由於風行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因此得名。因節奏的快速,所以又稱為“快速華爾茲”(Quick Waltz)即“快三步”舞。維也納華爾茲最早來源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地區的農民民間舞,於十八世紀末已逐漸演變,在十九世紀初十分流行。音樂3/4拍,速度每分鐘約為50----60小節,節奏是重輕輕,節律是強弱弱,步度是大小小,步距是長短短。運步輕快,有較多的旋轉,旋轉的角度往往很大,使有些步子無法或無必要邁開,而是更多地用腳尖或腳跟旋轉來代替邁步。維也納華爾茲旋律流暢,節奏輕盈,充滿朝氣,顯現出輕快、流利、活潑、興奮的風格特點。
英文Blues的音譯,慢四步舞。其舞曲來源於美洲叢林中黑色人種的有憂傷感的樂曲,4/4拍,速度每分鐘約為28----36小節。傳入英國以後,被改變成慢速穩健的舞廳舞,這是一種莊重,保留著宮廷色彩的社交舞蹈。布魯斯的節奏清晰有力,富有彈性、較慢,舞步簡單易學。布魯斯的風格穩重文靜,平緩端莊,從容大方,悠閑輕適。
英文Fox-trot,中四步舞。狐步舞最早來源於美國黑人的舞蹈,根據英文Fox-trot的意思是狐狸快速行走,為此認為狐步舞是模仿狡猾的狐狸行路,流暢、圓滑、多變。1914年狐步舞傳入英國,後來成為典型的英國式舞蹈。1920年狐步舞開始流行於歐美。狐步舞曲是較慢的四拍子,節拍為4/4,速度為每分鐘約30----34小節。狐步舞的風格:文雅、輕柔、恬靜、幽宛、安詳。
英文Quick Step,也稱“快狐步”,“快四步”舞。在1923 年左右,快步舞起源於美國。狐步舞流傳后,分為快狐步舞與慢狐步舞兩種,慢狐步舞就是今天流行的狐步舞,快狐步舞演變成為快步舞,風行於歐洲。快步舞節拍是快速的4/4,速度每分鐘約46---50小節,標準的是每分鐘48小節。快步舞的特點是:動作快速、機靈、起伏、彈跳敏捷,舞姿活躍動人,風格高貴優雅。
西班牙文Tango的譯音。一種阿根廷雙人舞。探戈 最初由非洲牧童所發現,先傳入西班牙,後傳至南美洲。於1880年,又由阿根廷米隆加舞演變而成。1900年左右,在阿根廷很盛行,成為民間舞,后經整理加工歸屬舞廳舞。因此,除了阿根廷探戈外,還有西班牙探戈。二十世紀初,作為一種表演舞介紹到歐美等國家后,發展成一種高雅活潑的舞蹈形式,用於社交舞會。其音樂特點為中速,每分鐘為30----34小節,二或四拍子,旋律與節奏常形成交錯節奏,伴奏節奏通常為XOX XX │ XXX XX │。以切分音為特色,斷奏式演奏,頓挫感很強,所以步伐要果斷有力,表現出挺拔俊俏、倜儻灑脫、爽快利落、剛勁有力的風格。探戈表演性很強,在交誼舞會中。常作為表演的精彩節目,故有“舞中之王”的美譽。
英文Rumba的音譯。原為非洲蘇丹黑人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為4/4拍。舞蹈動作的特點是兩跨輪流撐動,上身比較自由。傳入古巴后,在民間發展成為男女雙人對舞的鬥雞形式的倫巴。進入城市后形成交際舞形式的倫巴。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逐漸傳入歐美各國。
桑巴:英文Samba的音譯。桑巴舞是巴西一種生動活潑的民間舞蹈。四十年代初,從一種交誼舞形式流傳到歐美各大城市。舞曲節拍為4/4拍或2/4拍,音樂速度為每分鐘56小節。每逢節日,巴西城鎮盛行狂歡,人們跳起豪放而又帶點即興發揮的桑巴舞蹈。舞蹈者隨著音樂節奏一重一輕地自然屈膝彈動,運用下腹部的前後搖擺,帶動上身的擺動。
是人們以自娛自樂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動。用舞蹈來抒發和宣洩自己內在的情感衝動,從而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如:我國漢族民間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民間舞蹈,以及西方的“迪斯科”、“霹靂舞”等,都是人們所喜愛的自娛性舞蹈。
是近幾年在世界風行的一種伴舞音樂。這種音樂繼承了爵士樂、搖滾樂以及拉丁美洲音樂的某些節奏特點,結合西班牙人和印弟安人的舞步的特點發展而來。迪斯科舞來源於美國黑人民間舞蹈和爵士舞蹈。這種舞蹈除了一些規定的步伐外,還可以根據節奏的變化即興地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自由奔放。它的特點:一是膝部隨節拍顫動,二是身體中段鬆弛,力量主要用在胯上,隨節奏擺動或轉動。迪斯科舞活動量大。音樂節奏強烈。舞時全身關節逐次扭動,特別是腰胯扭擺的幅度較大,兩腿不停地跳躍、旋轉。上體放鬆,兩臂在保持平衡的同時,做出各種動作。步伐靈活自由,可難可易,還可即興發揮。可男女成對而舞,也可集體同舞。
霹靂舞與迪斯科舞,有著同樣的特點,舞者情緒興奮。霹靂舞隨著搖滾樂激烈地扭動身體,有時模仿走太空步、機器人、擦玻璃、頭腳倒立、跟頭旋子等動作。動作特點,野性又瀟灑,粗獷又細膩,全身有控制地自如動作,時而如波瀾起浮飄飄逸逸,時而光怪陸離。總之迪斯科舞與霹靂舞都表達出舞者內心的衝動,具有濃厚的個性解放色彩和一種不可抑制的振奮。舞者體驗到一種醉意的瘋狂,打破了傳統舞蹈的風格。它是當代青年情感宣洩的一種表達方式。現代的霹靂舞又稱街舞,更加的自由化也更大眾化,而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元素,比如加入故事情節、B-box伴奏、多種音樂元素、混音的使用等等。在舞蹈表現方面更具獨特性,更加的展示團隊合作和個人表演。隨著街舞的發展krump、鬼步舞等多種舞蹈被人接受也更豐富了街舞的創作和表現欲。
是舞蹈與體育相結合,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煉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們傳統武術中的舞劍、舞刀和象徵模擬各種動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等均是。
是指學校、幼兒園等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開設的舞蹈課程,用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質,培養完善人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由專業和業餘舞蹈家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創造,從而產生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台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根據其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新創舞。
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
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一般來說,古典舞都具有嚴謹的程式、規範性的動作和比較高的技巧。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我國漢族的古典舞,流傳下來的舞蹈動作,大多保存在戲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態和造型,保存在我國極為豐富的石窟壁畫、雕塑、畫像石、畫像磚、陶俑,以及各種出土人物上的繪畫、紋飾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國豐富的文史資料也有大量的對過去舞蹈形象的具體描述。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對我國古典舞進行挖掘、研究、整理、復現和發展創新工作,建立了一套中國古典舞蹈教材,形成了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諧合與高度統一的美學特色。它在形體運動規律中的擰、傾、曲、圓、柔、收、伸、展、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兼容並包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傳統特色,在世界古典舞中是別具一格的。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羅多、卡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契普迪六大傳統舞系組成。其主要藝術特徵是,舞蹈動作韻律鮮明,造型性強,具有豐富內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啞語手式和細膩的面部表情。
由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作,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並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由於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民間舞蹈是專業舞蹈工作者的創作基礎。各國的宮廷舞和各民族的古典舞蹈與民間舞蹈都有不可分割的聯繫。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風格特色的民間舞蹈。在歐洲芭蕾舞劇中的民間舞蹈,一般稱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它是經過舞蹈的專業加工,使其與芭蕾的風格相和諧、統一在一起。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民間舞蹈特別豐富多彩。如:漢族的“秧歌”、“腰鼓”;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鍋莊”、“弦子”;傣族的“孔雀舞”等。
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舞蹈編導者根據表現社會生活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鑒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種舞蹈風格、各種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從而創造出不同於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具有獨特新風格的舞蹈。這種新風格的舞蹈,又以表現我國當代新生活題材為多。如:《戰馬嘶鳴》、《割不斷的琴弦》、《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等均是。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區分,可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八種。
獨舞
又叫單人舞,是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獨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結構完整的獨立的舞蹈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水》、《希望》、《敦煌彩塑》、《海浪》等。另一類是在舞劇和大型舞蹈中,常用獨舞形式突出刻劃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在集體舞中的獨舞一般稱為領舞。
雙人舞
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表現人物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關係,是作品中人物對話的一種表現形式。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結構完整的獨立的舞蹈作品,如:《再見吧!媽媽》、《小倆口趕集》、《啊,明天》、《小蘿蔔頭》等;另一類為大型舞劇和舞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典芭蕾中的雙人舞,大多使用一套固定的程式:先是男、女主人公共舞,其次男、女各跳一段獨舞,最後是合在一起的共舞。在男、女單獨的舞蹈中,多是技巧性的表演,在合舞中一般都要使用托舉技巧。
三人舞
由三個人合作表演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結構完整的獨立的舞蹈作品;另一類為大型舞劇和舞蹈的組成部分。三人舞,根據內容又可以分為表現單一情緒(如:《瀑布》、《節日的金鈸》、《快開、快快開》、舞劇“天鵝湖”中《三隻大天鵝舞》)和表現一定情節(如:《金山戰鼓》)以及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矛盾衝突內容(如:《驚變》)等三種不同的類別。
群舞
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群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緒或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大型舞劇中的群舞,常用來烘托藝術氣氛,展示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有時也用其作為獨舞或雙人舞的陪襯,為塑造人物服務。如:《荷花舞》、《孔雀舞》、《快樂的啰嗦》、《戰馬嘶鳴》、《難忘的潑水節》等。
組舞
由若干段舞蹈組成的比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個舞蹈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它們又都統一在共同的主題和完整的藝術構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