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拳
象形拳
象形拳是一種模擬各種動物的特長和形態,以及表現人物搏鬥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術。結合武術動作模仿動物或人的某種動作特徵為主。
象形拳
少林猴拳
它從一個方面體現了禪宗吸收老莊哲學的道法自然的精神,同時也表現出佛教萬物一源,生靈同性的觀點,這也是少林象形拳能夠達到出神入化境界的根本原因。
象形拳,顧名思義,象外物之形而創立的拳法。世間萬物大者如雄獅、猛虎,小者如螻蟻、螳螂,各自具有特殊的生存本領,人雖為萬物靈長,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禪家便從嵩山特有的自然環境中,獨得萬物之靈性,以鳥獸蟲魚之類所長,豐富和完善人自身的生存本領,創造了高境界的少林象形拳。
南派白鶴拳
少林象形拳最講究的就是要出神入化,所謂出神,即要達到禪思時的無我境界,象龍為龍,象鶴為鶴,於一攻一守中深刻體驗所象之物的生存慾望,唯此才能攻則必勝,守則難克。
所謂入化,即講究外在形似,以形似而求神似,狀蛇如蛇,狀犬如犬,於一招一式中汲取萬物所長以增強自身面對惡劣境遇的適應能力,正是這出神入化的特殊要求,才使少林象形拳得到了武林同道們“非禪家不能達此境界”的讚歎。
鶴拳是南拳的一種。多流傳干永春、福州、福清、長樂、莆田、連江,寧德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和東南亞。正宗的白鶴拳,相傳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創,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
宗、鳴、飛、食四種鶴拳既然同出一源,它們在技法和訓練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它們都講三戰為基本;都講氣沉丹田,練丹田功,以氣補勁。技擊時都要求內外合一,藉助明暗二勁。在身法上都要求頭頂、項穩、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襠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變化,講相生相剋。步法都要求穩固,五點金落地,落地生根,等等。
但是,它們作為不同的拳種,一又各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宗鶴注重用“宗勁”,剛柔相濟;鳴鶴以聲催力,激烈勇猛;飛鶴舒展大方,動作形象;食鶴輕巧快捷,靈活多變。
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