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儀座

六分儀座(天文學)

六分儀座是獅子座長蛇座之間的暗星座,是波蘭天文學家赫維留斯為紀念他長期用於測量天體高度的“六分儀”而設置的,為赤道帶星座之一。中心位置位於赤經10時10分,赤緯-2度。只有α星為4等星,其餘的星都微弱。

觀測指南


觀測範圍:78°N-83°S
22時到達最高點的月份:三至四月
六分儀座十七,十八遠距雙星分別為5.9等及5.6等肉眼或雙筒鏡距離地球分別為530及470光年,彼此無關連。
NGC3115﹝紡綞星系﹞橢圓星系小或中等口徑望遠鏡紡錘星系的名字來自於橢圓的外形。
六分儀座是17世紀由約翰·赫維留創立的一個南天小星座。最亮的星(六分儀座α)視星等4.49。包含好幾對雙星系統:六分儀座αγ,六分儀座35和六分儀座40,另外還有幾個變星
六分儀座
六分儀座

深空天體


星系包括NGC3115,位於大約2千萬光年外,9.1等,呈側面觀。其餘還有NGC3156,NGC3165,NGC3166,NGC3169等星系;其中以NGC3166,NGC3169最為明亮,在10等左右。這兩個星系之間距離只有5萬光年,互相影響結構。NGC3156為12.4等,NGC3165為13.9等。
命名類型赤經(J2000.0)赤緯(J2000.0)大小視星等
NGC3115星系10h05m14.1s-07°43′09″8.3′×3.2′9.1
NGC3166星系10h13m45.6s03°25′31″5.2′×2.7′10.4
NGC3169星系10h14m14.8s03°28′00″4.8′×3.2′10.2

重要主星


拜耳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其他名稱中國星官視星等備註
六分儀座α——————————
六分儀座γ——————5.58、6.07雙星系統
六分儀座β————————CVn型變星
六分儀座δ——————————
六分儀座ε——————————
——六分儀座18————————
——六分儀座19————————
——六分儀座35————5.79,7.14雙星系統
——六分儀座41————————
——六分儀座17————————
——六分儀座25————————
——六分儀座60————————
——六分儀座70————————
——六分儀座14————————
——六分儀座40————————
——六分儀座33————————
——六分儀座36————————
——六分儀座26————————
——六分儀座37————————
——六分儀座13————————
——六分儀座27————————
——六分儀座34————————
——六分儀座40————————
——六分儀座23————————
——六分儀座120————————
——六分儀座90————————
——六分儀座21————————
——六分儀座31————————
——六分儀座20————————

激變變星


一種爆發性的恆星,或稱為CV型變星,指新星、超新星耀星和其它正在爆發的恆星。激變變星(CV)是擁有一顆白矮星伴星的雙星系統(參考雙子座U),這顆伴星通常是紅矮星,但有些情況下它也可以是一顆白矮星或正在演化成次巨星。已經發現數百顆激變變星。以觀測的觀點來看,激變變星很容易被發現。它們通常是相當藍的天體,而大多數的天體都是偏紅的;這些系統的變化經長是相當強且快速的,強烈的紫外線甚至是X射線和一些特有的發射線是這類變星的典型產物。
這兩顆星非常靠近,以至於白矮星的引力可以扭曲伴星,並且白矮星可以從伴星吸積物質。因此,伴星經常會被稱為施主星,失去的物質會在白矮星的周圍形成吸積盤,強烈的紫外線和X射線經常從吸積盤發射出來。吸積盤也是不穩定的,當盤內的部分物質落至白矮星時,會導致矮新星的爆發。在吸積的過程中,物質在白矮星的表面累積。而因為施主星通常含有豐富的氫,在多數的情況下,吸積層最底部的密度和溫度終將上升達到足夠點燃核聚變的反應。反應在短時間內將數層體積內的氫燃燒成氦,外面的產物和數層的氫會被拋入星際空間內,這就被看成是新星的爆發。如果吸積的過程持續進行的足夠久,白矮星的質量將會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內部增加的密度可能點燃已經死寂的碳,融合併觸發Ia超新星的爆炸,將白矮星完全的摧毀。
激變變星可以細分成幾個次級的群組,經常是以一顆明亮的原型特徵為典型為來命名。這些群組可能會有些重疊,包括天鵝座SS、雙子座U、鹿豹座Z、大熊座SU、武仙座AM、武仙座DQ、天蠍座VY、獵犬座AM和六分儀座SW。在某些情況下白矮星的磁場會強到足以打亂、甚至完全阻礙了吸積盤的形成。在強烈磁場下的可見光會顯示出強烈和易變的極化,因此有時稱為中度極化(在吸積盤只有部分被摧毀的情況)或高度極化(在阻礙吸積盤形成的情況下)。如同在早先就提到的,變星習慣以知名的原型星命名,高度極化和中度極化的分別被以相關的武仙座AM和武仙座DQ來命名。是一個巨型旋渦星系,Sb型,共有4條旋臂。包含一、二千億顆恆星。銀河系整體作較差自轉,太陽處自轉速度約220千米/秒,太陽繞銀心運轉一周約2.5億年。銀河系的目視絕對星等為-20.5等,銀河系的總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萬億倍,大致10倍於銀河系全部恆星質量的總和。這是我們銀河系中存在範圍遠遠超出明亮恆星盤的暗物質的強有力證據。關於銀河系的年齡,目前佔主流的觀點認為,銀河系在宇宙誕生的大爆炸之後不久就誕生了,用這種方法計算出,我們銀河系的年齡大概在145億歲左右,上下誤差各有20多億年。而科學界認為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大約發生在200億年前。

觀測歷史


2018年10月,加那利群島研究所和拉古納大學的天文學家,在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新論文稱,這個矮星系已有大約120億年歷史,而且很小,質量僅為銀河系的十萬分之一——還是在吞吃了一個更小的鄰居之後。 
2020年10月, 中國天文學家對六分儀座SW進行監測,並結合歷史資料,發現其亮度在大概9.7年的持續增亮之後快速下降,下降時標不到1年,光變振幅大約為0.6個星等。這種約10年的光度准周期性振蕩是首次在類新星中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