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羅祖的結果 展開
羅祖
羅祖
《羅祖》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就故事本身而言,是對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俗話的解讀。“異史氏曰”則對於當時求神拜佛的人進行了諷刺,認為聖賢和佛祖本沒有根本的區別,都是要首先改惡從善,如果惡性不改,既成不了聖賢,也成不了佛祖。
這個故事與卷五的《錢流》都是沂水縣貢生劉宗玉向蒲松齡講的,沂水縣屬沂州府,可見蒲松齡故事創作的人脈圈子很廣,並不限於淄川一地的朋友。
羅祖,即墨人也。少貧,總族中應出一丁戍北邊,即以羅往。羅居邊數年,生一子。駐防守備雅厚遇之。會守備遷陝西參將,欲攜與俱去。羅乃託妻子於其友李某者,遂西。自此三年不得反。適參將欲致書北塞,羅乃自陳,請以便道省妻子。參將從之。
羅至家,妻子無恙,良慰。然床下有男子遺舄,心疑之。既而詣李申謝。李致酒殷勤;妻又道李恩義,羅感激不勝。明日,謂妻曰:“我往致主命,暮不能歸,勿伺也。”出門跨馬去。匿身近處,更定卻歸。聞妻與李卧語,大怒,破扉。二人懼,膝行乞死。羅抽刃出,已復韜之曰:“我始以汝為人也,今如此,殺之污吾刀耳!與汝約:妻子而受之,籍名亦而充之,馬匹器械具在。我逝矣。”遂去。鄉人共聞於官。官笞李,李以實告。而事無驗見,莫可質憑,遠近搜羅,則絕匿名跡。官疑其因奸致殺,益械李及妻;逾年,並桎梏以死。乃驛送其子歸即墨。
后石匣營有樵人人山,見一道人坐洞中,未嘗求食。眾以為異,齎糧供之。或有識者,蓋即羅也。饋遺滿洞,羅終不食,意似厭囂,以故來者漸寡。積數年,洞外蓬蒿成林。或潛窺之,則坐處不曾少移。又久之,見其 出遊山上,就之已杳;往瞰洞中,則衣上塵蒙如故。益奇之。更數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土人為之建廟;每三月間,香楮相屬於道。其子往,人皆呼以小羅祖,香稅悉歸之;今其後人,猶歲一往,收稅 金焉。沂水劉宗玉向予言之甚詳。予笑曰:“今世諸檀越,不求為聖賢,但望成佛祖。請遍告之:若要立地成佛,須放下刀子去。”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即墨:縣名。今屬山東省青島市。
總族:合族,全族。總,合。一丁:丁壯一人,成年人能任賦役者稱“丁”。按明、清以來、十六歲為丁。
“駐防”句:駐紮邊防的守備待他甚厚。守備,清為五品武官,隸屬於參將、游擊之下。雅,甚。
參將:清綠營正三品武官,位次於副將,掌理本營軍務。
“請以”句:請求藉此順路看望妻兒。省,探視,看望。
勿伺:不要等候。
更定:一更之後。
韜之:謂將刀收入鞘中。
而:通“爾”,你。
籍名:軍籍中之姓名。
馬匹械器具在:此據二十四卷抄木,原無“在”字。
桎梏以死:監押而是死於獄中。桎梏,刑具,手銬腳鐐。
驛送:由驛站轉送。驛,此指驛站,掌投遞公文、轉運官物及供來往官員休息的機構。自隋迄清,皆屬兵部。
樵人:打柴的人。
玉柱: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五柱”。玉柱,本作”玉筯”。佛道兩教稱人死後下垂的鼻涕,說是成道之徵。陶宗儀《輟耕錄·噪》:“王(和卿)忽坐逝,而鼻垂雙涕尺余,人皆嘆駭。關(漢卿)來弔唁,詢其由,或對云:‘此釋家所謂坐化也。’復問鼻懸何物?又對云:‘此玉筯也。’”
坐化:佛教稱和尚結趺端坐而死為坐化。
香楮(chǔ楚):香燭、紙錠,均為供神迷信用品。
檀越:施主。梵語意譯。佛教徒稱向寺廟及僧侶施捨財物的人為施主。詳《畫壁》注。
聖賢: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聖矣”。
“若要”二句:中國佛教禪宗(南宗)認為人人自心本有佛性,作惡之人,但轉念為善,便可成佛。《五燈會元·紹興府東山覺禪師》:“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颺下屠刀,立地成佛。”颺,拋下。
即墨縣有個叫羅祖的人,小時候家裡貧窮。有一年,恰好他們姓羅的族中攤著要個人去北部邊疆當兵,族人決定叫他去。
羅祖在北疆的好幾年裡,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隊伍上的守備官待他很好。不久,守備升了官,要去陝西當參將,打算把羅祖也帶了去。他把妻子和孩子託付給一位姓李的朋友照顧著,便跟守備去了陝西。一去就是三年。
一次,羅祖聽說參將想給北疆去一封信,就申請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他,也好借這個機會看望久別的妻子和兒子。參將同意了。
羅祖到家見妻子很健康,感到很欣慰。可是發現床底下有一雙男人的鞋,心想,我三年不在家,哪來的男人鞋?莫非……便和妻子到李姓朋友家,感謝他三年來的照顧。姓李的朋友見他回來,趕緊做菜擺酒,熱情地勸他夫婦吃喝;妻子也說三年來姓李的對她照顧多麼多麼好,簡直是個大恩人,羅祖也說了好多感謝的話。第二天,羅祖對妻子說:“我得替參將送信去,晚上回不來,不要等我了。”說完,騎馬走了。實際上他並沒有去送信,而在近處找了個地方藏起來,到了夜裡二三更的時候又回來了。一進門,聽見妻子跟姓李的正在床上睡覺,說些無羞恥的話,他氣極了,撞開門進了內室。妻子與姓李的嚇壞了,在地上跪著爬到他面前,說:“我們不是人,我們該死!”羅祖把刀抽出來,真想一刀結果了這兩個狗男女,但沉思了一下,又把刀插入刀鞘,對姓李的說;“我原來把你當人看待,你既然這樣,說明你是個禽獸,殺你反而玷污了我的刀。這樣吧,我的妻子和兒子你要,我的兵也由你替我當,馬匹和武器都在這裡,我走了!”說罷就走了。
羅祖的鄉鄰知道了這件事,一齊告到了官府。官府便把姓李的提去,拷問。姓李的全部招供了。但除了李的供詞,一沒有人證,二沒有物證,沒有充分的根據給他定刑。派人到處找羅祖,一點影子一點消息也沒有。官府便懷疑是姓李的因姦情殺了羅祖,便對姓李的及羅妻施以更重的刑罰。過了一年,這兩個男女都死在獄中,官府就把羅祖的兒子送回了他的即墨老家。
又過了好久,石匣營村有個打柴的人進山,經常看見一個道人坐在一個山洞裡,可從來沒見他下山化過緣求過吃。消息傳來,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他吃什麼活著呢?就一齊給他送去吃的。有人認識這個道人不是別人,就是羅祖。送來的吃食都放滿了山洞,羅祖始終也沒吃一點。看他的意思是討厭這麼多人去看他,漸漸地,就很少有人去了。好幾年後,洞外的亂草長得像樹那麼高了,偶爾有人到洞內看見他仍坐在那裡沒動地方。又過了好久,有人見他在山上走動,待接近他時,卻又沒了。再回洞中找他,還在洞中坐著,衣服上往日的塵土都沒變樣。大家更加奇怪,又過了幾天再去看,只見他的鼻樑都塌陷了,這才知道他早已坐著死了。
鄉鄰為了紀念他,建了一座羅祖廟。每年三月來燒香的絡繹不絕。他的兒子去燒香,人們都喊他小羅祖,香火錢都給了他。至今他的後代還年年去收香火錢呢。
這個故事是沂水劉宗玉對我講的,很詳細。我笑笑說:“現在出家的和尚道士不想當聖賢,卻想成佛祖,請告訴他們,要想立地成佛,得把手中的刀放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