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山記
明代官吏程啟充創作的散文作品
徠《游千山記》是明代官吏程啟充創作的散文作品,此文是作者在被貶途中的及景記游之作。然而文中不見頹唐沮喪之氣,反倒讓人從中賞見了關外山水風光。文章筆墨瀟灑,鋪繪寫景精鍊老到、形象生動,每處景色都洋溢著迷人的魅力。文中時有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寫,如“愀然”之感,“高爽清曠”之概,“危甚”之嘆等,都增強了清靜的感染力。作者用千山和五嶽相比,惋惜千山“僻在東隅”,可能暗含寓意;接著卻是說明自己寫此作乃是仿柳宗元著文為柳州揚名,目的是宣傳千山。
出南門,過八里庄、石門、釣魚台。台,蓋屯戍舊址也。東北有溫泉,瑩潔可鑒。南折入山,數里,抵祖越寺。路頗峻,稍憩於寺之禪堂,乃登萬佛閣。閣在山半,緣崖旋轉,越飛梁而入。憑欄四望,天風泠然,因宿於寺。時戊子日也,循東山,望螺峰,附太極石,入岩澗,高不滿丈,深倍之,廣半。俯看萬佛閣,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覽。自一覽亭迤西而北,入龍泉寺。晡時,往香岩,亂溪而東,岩壑窈窕,僧房半出雲間,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設齋,乃行,憩大樹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遺世之想。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東而北。自龍泉至此,約二十餘里,陡絕洿陷,懸崖怪石,后先相倚,撫孤山,瞰深壑,奇花異卉,雜然如綉。行複數里。隍堂中開,諸山羅列,高爽清曠。視三寺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題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晴霽,登中峰,顧瞻京國,遠眺荒徼,山海混茫無際。東有羅漢洞,高寒襲人。又數息,至雙井,一在樹下。一在亂石間,泉甚冽。又數息,抵仙人台,峭壁斷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慄。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環弈焉。自仙人台尋中會寺,入溪,穿石,荊棘塞路,不可杖,徑僅容雙趾。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武,摘山花以詩贈余。余亦倚聲和之。趺坐石上,一老進麥餅。值飢,食之厭,問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幾二十里,因憊,坐僧房。久之,起視山岡,兩浮屠相向爭聳,乃自中會反祖越。
從者病,取道石橋,宿南村農家。回望諸峰,如在天上矣。茲山之勝,弘潤秀麗,磅礴盤結,不可殫述。使在中州,當與五嶽等。僻在東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顯,予之劣陋,弗克傳其勝,姑撮其大概如此。
1、千山:指今遼寧鞍山東南的千朵蓮花山,簡稱千山。
2、遼陽:縣名,今遼寧遼陽市。
3、疊:重疊。
4、嶂:如屏障的山峰。
5、綿亘(gèn):連綿不斷,延伸。
6、引:牽引,牽挽。
7、甌(ōu)脫:亦作“區脫”。漢時匈奴語,為邊境屯戍或守望之處,因泛指邊界。
8、嶻嶪(jié yè):形容山高聳。
9、蓊(wěng)郁:形容草木茂盛。
10、佳氣:美好的雲氣。古代認為是吉祥、興隆的象徵。
11、海蜃:即海市蜃樓。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或全反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種奇異景象。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古人誤認為是蜃吐氣而成,故稱。
12、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共45年(1522—1566)。
13、丁亥:指嘉靖六年(1527)。
14、戍:謫戍。指因罪而被遣送至邊遠地方,擔任守衛。
15、撫順:今遼寧撫順市,明代在此設有防區。
16、丙申:指嘉靖十五年(1536)。
17、遷:指職官調動,多指升職。
18、蓋州:今遼寧蓋縣,明代設有蓋州衛。
19、同志:志趣相同者。
20、釣魚台:在遼陽南三十里。
21、屯(tún)戍:屯田和駐防。明代軍事制度,衛、所的軍士大部分屯田,以高軍餉,小部分駐防。
22、可鑒:可當鏡子照。
23、憩(qì):休息。
24、禪堂:寺廟中唱經修行的佛殿。
25、飛梁:懸空架設的橋。
26、泠(líng):清涼。
27、戊子日:指當年農曆四月初四日。下文“己丑”、“庚寅”依次指初五、初六。
28、螺峰:即海螺峰。
29、深倍:承接上句“不滿丈”而言,深約兩丈。
30、廣半:廣約五尺。
徠31、晡(bū)時:即申時,指下午三點至五點。
32、香岩:寺名。
33、亂溪:橫渡溪水。
34、岩壑:山岩溝澗。
35、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
36、扶:拄持。
37、人境:塵世,人所居住的地方。
38、翛(xiāo)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39、遺世:拋棄塵世,指辭官出家。
40、危險:指險惡、險要之地。
41、浮白:願意為罰飲一滿杯酒,后也稱滿飲或暢飲酒為浮白。
42、引滿:舉飲滿杯的酒。和“浮白”一樣,都指滿杯飲酒。
43、笳:即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種樂器,多用作軍號。
44、樾(yuè):道旁的林蔭樹。
45、愀然:凄楚的樣子。
46、大安:寺名。
47、陡絕:高而陡峭。
48、洿陷:低凹下陷。這句指地勢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49、后先:後邊的和前邊的。
50、雜然:混雜的樣子。
51、隍(huáng)堂中開:山壑像高大的客廳一樣從中間展開。隍,無水的城壕,這裡指山壑。堂,堂屋。
52、高爽:高大軒敞。
53、清曠:清朗開闊。
54、三寺:指前文所說的祖越寺、龍泉寺、香岩寺。
55、空洞:即“崆峒”,山高峻的樣子。
56、倚天:靠著天。
57、翼日:次日。翼,通“翌”。
58、霽:雨停日出。
59、顧:回頭看。
60、瞻:仰望,表示尊敬。
61、京國:指明代國都北京。
62、眺:向遠處看。
63、荒徼:荒遠的邊境。
64、混茫:廣大無邊。
65、數(shuò)息:多次休息。
66、冽:寒冷。
67、北隅(yú):北邊。
68、股慄:兩腿發顫,形容恐懼之甚。栗,通“傈”。
69、匍匐(pú fú):竭力,儘力。
70、枰(píng):棋盤。
71、弈(yì):下棋。
72、挽:拉,拽。
73、之:這裡指自己。
74、扶:攀附。
75、盤跚:同“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76、武:半步。
77、倚聲:指依照原詩的聲律節奏填詞。
78、和(hè):應和。
79、趺(fū):盤腿坐。
80、麥餅:小麥麵粉做的餅。
81、厭:通“饜”,飽足。
82、幾:將近,幾乎。
83、浮屠:亦作“浮圖”,梵語譯音,指佛塔。
84、弘潤:指山勢高大,草木豐潤。
85、磅礴(páng bó):氣勢盛大的樣子。
86、盤結:盤曲交錯。
87、殫:盡。
88、中州:指中土,即中原地區。
89、物理:事物的道理。
90、柳州:今山西柳州。
91、子厚: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他被貶柳州刺史后,曾寫過介紹柳州山水的文章。
92、顯:揚名。
96、弗:不。
94、克:能夠。
95、姑:姑且,暫且。
96、撮:摘取。
千山在遼陽城南面六十里的地方,高高聳立的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山嶺,綿延橫亘幾百里。向東面牽挽著邊境屯守之處,從南面環抱著遼陽城,高峻的山嶺上長滿著蓊鬱茂密的草木,遠望山中,經常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景物,好像是海市蜃樓一般。嘉靖六年,我被謫戍守撫順所,嘉靖十五年,調往蓋州衛,經過遼陽,就同志趣相投的朋友徐、劉二位到千山遊覽。
從遼陽城南門出發,經過八里庄、石門、釣魚台。釣魚台是屯邊戍守的舊址。它的東北邊有一個溫泉,泉水清瑩明潔,可以照見人。從這裡向南轉彎進山,走了幾里路,到達祖越寺。這裡的道路頗為險峻,在佛寺中唱經的殿堂里稍稍休息了一會兒,就向萬佛閣攀登。萬佛閣建在半山腰上,沿著山崖盤旋而上,跨過一座架在空中的橋樑走進閣里。我們靠著欄桿向四面眺望,天空吹著清涼的風,打算就到山上一座寺院里去過夜。這一天是四月初四日。我們順著東面的山嶺:遠望海螺峰,攀附著太極石,走進一條山澗,山澗岸高不到一丈,水深大約有兩丈,寬有五尺。低頭再看萬佛閣,它已經處在我們的下方了。前面有一座山亭,名叫一覽亭。從一覽亭往西北方向慢慢走去,來到了龍泉寺。下午時分,前往香岩寺,渡過一條溪水向東走,一路都是山岩和澗谷,深遠而又曲折,遠遠望見香岩寺隱隱出現在雲霧間,就拄著拐杖一口氣登了上去。
第二天是初五日,寺院的僧人給我們安排了齋飯,吃過飯就上路,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樹下面休息。四周環境空曠寂靜、安適自在,使人產生超脫塵世的遐想。東面山峰高聳險峻,徐、劉兩位朋友舉起一大杯酒一飲而盡,那時正巧有一個吹奏胡笳的人,笳聲在茂密成蔭的樹林里震蕩,使人聽了之後心裡感到悲凄。從這裡又前往大安寺,由東向北而行。從龍泉寺到這裡,大約已經走了二十多里,一路都是陡峭的山嶺、低陷的溝谷,高懸的山崖、怪異的岩石,前後相靠,一個接著一個,遠望孤立的山峰、俯看深邃的峽谷,奇花異草,雜然交錯如同錦繡。又走了幾里路,見一條大峽谷從中間豁然展開,一座座山峰排列在兩旁,峽谷里非常清爽而開闊。從我們所游過的祖越、龍泉、香岩三座寺院的方向來看,這裡是最西面的一座高峰,在開闊的空谷中直聳雲天。姓除的那位朋友給它取名“通明天”。這一天晚上,天好像是要下雨的樣子。
又過了一天是初六日,雨後天晴,我們登千山的中峰,回頭瞻望京都,遠眺荒遠的邊地,山海相連渾然一體,茫然無際。東面有一個羅漢洞,洞里的寒氣侵人肌骨。走走歇歇好幾次,來到了雙井,一眼井在大樹底下,一眼井在亂石之間,井裡的泉水十分清冷。又走了一陣,來到仙人台,這裡有陡峭的石壁和斷絕的山崖,從山崖北邊角上用木梯爬上去再往下看,兩腿直發抖。身體健壯的人匍匐著爬了上去,那裡有一個石頭的棋盤,傳說有九位神仙曾在這裡圍坐著下棋。從仙人台走出來尋訪中會寺,走過一條小溪,穿過雜亂的山石,荊棘塞滿了山路,手杖都無法插下去,小路只能容下兩腳的腳趾。我們就用一匹布綁在胸部,讓人從後面牽拉著,援著藤條,側著雙腳,一瘸一拐地走著,非常危險。劉先生在前頭走,徐先生和我兩個相隔只一兩步,他摘下一朵山花,作了一首詩贈給我。我也就依著他的詩韻和了一首。我們盤腿坐在石頭上,一位老人送上了麥餅。我正好肚子很餓,吃了麥餅感到非常滿足,問老人姓什麼,他笑著不回答,我們這才來到了中會寺。我們從大安寺出發走了將近二十里山路,都感到十分疲憊,就在和尚的住房裡坐下休息。坐了好久,站起來觀看四周的山峰岡嶺,只見兩座佛塔相對著互相比試高低。於是,我們從中會寺又返回到祖越寺。
有個隨從,我們的人生了病,我們就經過那座石橋下山來,在南村的一戶農家借宿。回頭仰望群峰,全都像是在天上了。千山的美好景緻,高大而又潤澤,清秀而又瑰麗,山勢磅礴無際,樹木盤曲交錯,不能用文字一一盡述。如果這座山處在中原地區,應當與五嶽相等。然而它卻地處偏僻的東部一角,名望高貴的人、四方遊歷之士,都很少有人來到這裡。事物的道理就這樣有的幸運、有的不幸,這是為什麼呢?古時柳州的山水因為柳子厚寫過遊記文章而得以名揚天下,我的文筆粗劣淺陋,不能寫出千山的美妙所在,姑且摘取它的大致情況記述在這篇文章里。
作者作於嘉靖十五年(1536)被貶戍守東北邊地,在由撫順所轉調蓋州衛的途中,順道和友人一起遊覽了千山,並寫下這篇遊記。
作者於1536年(嘉靖十五年)由撫順戍所遷蓋州,道以千山,因游之,遂作此記。文章隨著作者的步伐,質樸自然地記下了千山的主要名勝及其特色,也隨時抒發作者的感嘆。它不作鋪陳的描寫,具有一種真切自然之美。文章最後說,千山若在中州,當可與五嶽等同,今僻處東隅,實為不幸。寄託了人事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