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華僑農場
蕉嶺華僑農場
蕉華管理區東連蕉嶺縣藍坊鎮,西接蕉嶺縣三圳鎮,南鄰蕉嶺縣新鋪鎮,北承蕉嶺縣蕉城鎮。園區距蕉嶺縣蕉城鎮6km,到梅州客都機場、梅州站、梅州西站不到50km,至汕頭190km,約2.5小時,至廣州460km,約5個小時車程,至深圳420km,約4.5個小時車程,至廈門350公里,約3個小時車程,至龍岩190公里,約1個小時車程。天汕高速公路在距離園區南、北端各1km處均有出入口。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 (梅州市蕉華管理區),是梅州市人民政府直屬正處級單位,始建於1960年為安置歸難僑而設立,是廣東省23個華僑農場之一,梅州市唯一的華僑農場。位於粵東北部、梅州市北端, 205國道途經區域內6公里,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全場土地面積26.04平方公里,人 口8133人。自1960年至1978年蕉嶺華僑農場先後安置印尼、越南、巴基斯坦、菲律賓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4128人,現仍有Z175人。1993年,梅州市委、市政府為促進華僑農場的發展,增掛梅州市蕉華管理區的牌子(正處級單位),賦予縣級部分行政、經濟管理職能,相繼成立了財政、國土、公安、林業等科級職能部門。區內有l間中學、l間小學、1間一級甲等醫院。屬下已改制組成6個公司3個站。區內市縣駐區單位有國稅徵收分局、地稅徵收分局、郵政局、電訊局、工商所、供電所、金融分支機構等,是功能齊全的小社會。按照省市關於辦好華僑農場的指示精神,蕉嶺華僑農場充分運用設區的優惠政策,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區工農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國地兩稅收。入實現千萬元目標;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區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了教育、衛生、治安等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始建於1960年,當時由中僑委專為安置歸國難僑而設立。農場以農業為主,也有一些工業項目,如塑膠、鑄造、石材、水電等。1988年,省將農場管理權下放地方后,市委、市政府將蕉嶺華僑農場下放給蕉嶺縣管理。198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將蕉嶺華僑農場收歸梅州市農委管理。1990年,蕉嶺華僑農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由正科級單位升格為副處級單位。1993年經批准成立梅州市蕉華管理區,保留蕉嶺華僑農場的牌子,副處級建制,賦予縣級部分行政、經濟管理職能,內設立了工商、國土、公安、財政、林業、建設、環保、國稅、地稅等縣級相應的管理職能。1998年,市委、市政府落實省人大議案,批准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由副處級事業單位升格為正處級事業單位。2003年2月,梅州市委、市政府為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將蕉華列為市級工業園,蕉華成為市政府直屬的、行使部分縣級行政管理職能和經濟管理職能的工業園區,從此,蕉華走向工業發展新的里程,並開始了“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的管理模式。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蕉華工業園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梅市發〔2004〕20號),就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賦予縣級政府的行政管理的職權,市政府委託蕉華工業園管委會行使,蕉華管理區實行事業單位管理模式。2006年8月經全國清理整頓各類工業園區后,由省政府批准、並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升格為省級開發區,定名為“廣東梅州蕉華工業園區”,面積2.02平方公里。2008年1月份, “梅州市蕉華工業園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廣東梅州蕉華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2月份,梅州市蕉華管理區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
蕉嶺華僑農場是梅州市歸僑最集中的地方。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部分東南亞國家先後發生排華驅華事件,接受、安置歸僑、難僑工作成為國內僑務工作的…—項重要任務。1960年1月中僑委決定在梅州創辦華僑農場,分配給梅州市梅縣區第…·批接僑任務2000人。經過梅州市梅縣區委、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政府:的認真討論,並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從幾個備選地址中選定了國營梅縣區(三圳)果牧場。在原果牧;場的基礎上,將三圳、新布、興福、藍坊等鄰近公社的蓮塘、洋蚊湖、寨子坑、麻窩、石岌、松林、茶園、土坑溫屋、老福田、礤背的人口、土地、山林、魚塘等生產資料以及梘下山、蘭畲、石灰石廠一同划人新成立的蕉嶺華僑農場管理。西陽鄉黨委書記曾運元被任命為接僑領導小組組長。會同原國營梅縣區(三圳)果牧場幹部職工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1960年4月,第·…批歸難僑從廣州黃埔登陸接到農場時,由於時間緊迫,生活用房還沒有完工,洋蛟湖、土坑等地的居民無私把自己不多的房屋借出來,供歸難僑居住,—直至歸難僑逐步搬進新居。1960年4月至1978年5月,農場共接待安置歸難僑共25批,接待來自¨個國家和地區(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沙勞越、新加坡、巴基斯坦、柬埔寨、寮國、香港、印度、台灣、越南、緬甸、日本)的歸難僑,接待安置人數4016人。主要是:60年至67年印尼歸難僑共2043人,63年至69年馬來西亞、緬甸等國歸僑237人,1978年5月接待越南歸僑1736人。全場先後建有33'個安置點,總建築面積32062平方米。1998年實行住房改革,公有住房按優惠價出售給歸難僑,面積達25650平方米。房改后85%歸難僑都進行翻新、改建等,住房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