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關鄉的結果 展開

小關鄉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下轄鄉

小關鄉,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地處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城西南角。

清代屬於西鄉十五會。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於永壽鄉。1958年,撤銷鄉建制。1978年,從癿藏公社析出,成立小關公社。1983年,改人民公社為鄉人民政府。2020年6月,小關鄉下轄6個行政村,57個合作社,2082戶,常住人口10086人。

2011年末,小關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50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9%;各項貸款餘額15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7%。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小關鄉轄小關、唐藏、吳家堡、大寺大茨灘、尕陰窪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7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小關鄉下轄6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小關村。
尕陰窪村大茨灘村大寺村
小關村唐藏村五家堡村

歷史沿革


清代,屬於西鄉十五會。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於永壽鄉。
1958年,撤銷鄉建制,設小關公社。
1966年併入癿藏公社。
1978年,從癿藏公社析出,成立小關公社。
1983年,改人民公社為鄉人民政府。

人口民族


1996年,面積29.7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其中回族佔68%,保安、撒拉族佔8%。
2011年末,小關鄉轄區總人口10838人。
2017年,小關鄉常住人口11161人。
2018年,小關鄉戶籍人口11343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小關鄉常住人口10086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關鄉地處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城西南角,東與癿藏鎮接壤,南與臨夏縣接壤,西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積石山為界,北與中咀嶺鄉相連。區域面積29.67平方千米。
小關鄉
小關鄉

地形地貌

小關鄉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交會地帶,地形為低山溝谷及山前丘陵區。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最高點尕陰窪村,海拔2800米,最低點吳家堡村,海拔1900米氣候多年平均氣溫5.2℃,無霜期年平均122天。

水文

小關鄉境內河道屬季節性河流,境內河流牛義河,長7千米,年均流量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小關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暴雨、洪澇、霜凍、病蟲害。

經濟


綜述

2011年,小關鄉有耕地面積14270畝。農業總產值1652.3萬元。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玉米、馬鈴薯、蠶豆為主,生產糧食2791噸,其中小麥1875噸,玉米11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油菜種植面積3000畝。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牛存欄2644頭,羊存欄9492隻,生豬存欄1143頭,畜牧總產值800萬元。
2011年末,小關鄉有商業網點7個,職工13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50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9%;各項貸款餘額15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7%。

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縣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從戰略的全局和高度出發,以全力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重點,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各族幹部群眾,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進一步解決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紮實工作、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促進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努力把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台階。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穩定和發展"兩大"主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培育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通過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把我鄉建設成為全縣具有盛譽的養殖基地、勞務輸轉大鄉。

畜牧業

充分利用沿積石山麓一帶草場資源優勢,在大茨灘、尕陰窪、大寺、小關四個村大力發展草場養畜。在現有的基礎上積極培育養殖大戶,每年建成1-2個示範養殖大戶,以養殖大戶示範帶動草場養畜和暖棚養畜的發展,經過三至五年的時間使草山養畜和暖棚養畜發展成為山陰地區群眾發展經濟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勞務產業

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向外輸出勞務人員,特別是向浙江、山東、福建等南方發達地區輸送勞務人員,年均輸送200-300人,為我鄉勞務人員赴南方打工開拓渠道,樹立樣板,進一步鞏固我鄉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開闢的勞務基地,為今後向南方輸送大批勞務人員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通過三至五年的時間,將勞務產業做成增加我鄉群眾收入的主要產業。

林業建設

林業生產堅持以生態林和經濟林相結合,以規模連片種植為重點,在沿山區一帶種植生態林,進一步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流失;在川區種植經濟林,大力推廣啤特果、沙棘等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力爭3-5年內建成基地2個,規模產銷渠道1個。

農業生產

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努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快產業優化結構調整步伐,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落實農業主要增產措施,增加農業中的科技含量,力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總面積的一半,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

社會


教育事業

以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為重點,採取"321"幫扶結隊等各種措施辦法,想方設法讓適齡兒童入學,加大對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儘快實現"普九"目標。通過幾年的努力,全面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及時掃除青壯年文盲,進一步提高我鄉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
2011年末,小關鄉有小學6所,在校生1072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
小關鄉
小關鄉

計生工作

按照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充分發揮村社計劃生育專兼職幹部的作用,形成鄉、村、社三級組織聯動工作的長效機制,在抓好基礎工作的同時,以純女戶結紮、計外費徵收、"少生快富"、獎勵扶助、特殊困難家庭救助工程等工作為重點,力爭改變以往工作方式,使計生工作逐步走向政府宣傳教育、群眾自主、自覺實施的軌道。力爭3-5年內計劃生育率達到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內。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小關鄉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室4個;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5萬餘冊。體育場地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1800戶,入戶率8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小關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病床15張。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448人,參合率96.4%。

社會保障

2011年,小關鄉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3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2戶,人數3256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576人,參保率77%。

交通


2011年,小關鄉已形成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方式,有310國道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