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巴拉珠爾的結果 展開

巴拉珠爾

蒙醫學家

巴拉珠爾全名是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公元1704~1788年),蒙古族,一名也協班覺、額爾德尼班智達·松巴堪布,蒙古衛拉特人,著名蒙醫學家、文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

簡介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學識淵博,是十八世紀聞名蒙藏地區的大學問家。近年來,內蒙古醫學院中蒙醫系副教授巴·吉格木德研究蒙醫史過程中搜集、考察和考證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的有關文物史料。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是以醫名世的僧醫,農曆8月15日。父布里牙特·道爾吉拉希台吉,衛拉特貴族;母姓希思系衛拉特,蒙古准格爾部人。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從小聰穎好學,四歲時拜查干哈達廟蒙古朝胡爾為師習藏文,七歲後到青海貢龍寺(佑寧寺)學徒,八歲送往塔爾寺學習醫藥學、語言學和佛學。二十歲時赴拉薩哲學部學習,五年後因成績優異獲得“林思日尕伯卓”學位。從五世班禪·洛桑也協及塔爾寺絳白嘉措那裡,學到了各專科學問;跟五世達賴太醫惹瓦·普波切弟子尼瑪堅贊,學習和掌握了《四部醫典》的理論,並遠用於實踐。
當時,拉薩的條件很差,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克服種種困難,刻苦學習和鑽研醫學、藏文、梵文、曆法等知識,終於完成了學業,大約在三十歲時從西藏返回故鄉貢龍寺。從此,他在行醫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活動。他曾在北京住過兩年,並被清朝政府封為“扎那格堪布”(中國教師)。
又到過呼和浩特市的烏蘇圖召、多倫、伊克昭盟、阿拉善旗和山西五台山等地行醫和舉行法會,組織了許多蒙漢族學者和名醫。古稀之年,就幾個哲學難題,曾和青海著名學者班欽巴拉丹進行過一場辯論,從而聞名於青海一帶。后因他反對紅教教義,被滿清政府取消了“扎那格堪布”的職位。
伊希巴拉珠爾於1788年在青海貢龍寺圓寂,享年84歲。

成就卓越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精通大小五明,獲得“班智達”學位。由於他是一位學識淵博,聞名於蒙藏地區的大學問家,所以曾被禮請擔任青海藏族大活佛托旺的經師。
在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晚年,有不少蒙古族名醫或學者,如蒙古烏蘭喇嘛嘎拉僧蘇勤哈木、烏審旗名醫卻因珠爾,科爾沁的墨爾根綽爾吉、阿旺勞布桑和烏力吉圖,四子王旗的莫爾根敏珠爾等人,每逢春節都聚禮於貢龍寺為他祝壽,並在一起研討蒙醫學術問題。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由於天資聰穎又肯努力,對傳統蒙醫藥學和藏醫《四部醫典》以及古印度醫學頗有研究,造詣很深。他在行醫實踐戶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特別是對醫治蒙古地區常見病和地方病更有豐富的經驗。他所著的頗具影響的五部醫學著作,是從蒙古民族的體質、生活特點及居住地區的氣候等實際出發,將古印度的《醫經八支》和西藏《四部醫典》的理論同傳統蒙醫藥學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研究的成果。

個人著作


巴拉珠爾完成的五部著作是:
《四部醫典》
《四部醫典》
1.《甘露之泉》(藏名,都德澤楚俊),是蒙醫學基礎理論的經典著作。該書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藥方等,從理論上進行了精闢的論述。蒙醫的“六基症”理論,就是他在這部著作中最先提出來的。全書共四十頁,有木刻版印刷本。
2.《白露醫法從新》(藏名:都德澤色拉尕爾),木刻版,全書共九十四頁。這是一部以臨證各病為主的著作。作者將臨近細分為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外科、溫病、傳染病、臟腑病等學科,除分別論述了病因、病狀和治療外,還增加了脈診、尿診、腹瀉劑、涌吐劑、配藥注意事項(藥物劑量、碾末、代用、加減等)、藥物炮製法和針灸刺血穴位等內容。蒙古民族數百年前就發現了旱獺是傳播鼠疫的傳染病源動物,這一重大發現首先被十八世紀的伊希巴拉珠爾寫入他的著作中。
3.《甘露點滴》(藏名:都德澤梯格巴),全書共七十四頁,木刻版印行。這是一部臨證各科和術療的簡明論著。該書將臨證各科按“六基症、十要症、五官病、臟腑病”等內容分成二十二簾五十四節編寫。其內容除重點論述各科疾病的治療外,還附有腹瀉劑等七種療法以及礦泉浴、蒙古正腦術等術療和有關藥方的知識。伊希巴拉珠爾在他的這部書中,進一步論述了他所提出的“六基症”理論,更加完善了寒熱病理學說。
4.《甘露彙集》(藏名:都德澤尕教),全書共十四頁。這是一部臨證療法的簡明著作,進一步論述了“六基症”和“十要症”的治療方法,並把它概括為一百零一種疾病。
以上四部著作合稱為《四部甘露》,它的前三部是伊希巴拉珠爾在四十多歲時完成的。後來他總結經驗,續寫第四部著作時,已經是八十一歲高齡的老人了。
5.《認藥水晶鑒》(藏名:西勒尕爾米龍),全書共一百頁,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蒙古藥物學著作。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的上述五部著作,在清朝曾收入其全集,用藏文木刻版印行。也有以蒙文手抄本形式流傳民間。

理論與實踐貢獻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的這五部著作,使蒙醫學在理論方而更加系統化,在臨床實踐方而更加豐富了。譬如,古代傳統蒙醫雖然很早就有了“寒熱理論”,但並沒有系統化。後來傳入的《四部醫典》中,雖有寒熱病的論述,但只詳細論述了熱病,而對寒病並沒有設專門章節。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認真總結蒙古地區多發病--寒性病症的治療經驗,並把古代傳統醫藥的“寒熱理論”同《四部醫典》的有關熱病的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化了對“寒熱病”的研究。在他的《四部甘露》中以“沉土(五大元素之土)般的寒症”、“強敵對抗般的寒熱相抗症”、“野牛回擊般的寒熱相互倒變”為題,專章論述了“寒熱病”,使蒙醫寒熱學說進一步系統化,成為十八世紀以後蒙醫學病性的辨證總綱。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在他的《白露醫法從新》一書中,還提出了以赫依症、希拉症、巴達干症、白症、黃水症、蟲菊症為核心的“六基症”學說,作為臨床各科的指導理論。同時在《甘露彙集》、《甘露點滴》兩部著作中,進一步闡述了“六基症”理論,從而使這一學說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獲得了較系統地發展,成為病因辨證的理論原則。
在醫療方面,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彙集了如蒙古正腦術、脫臼複位術、損傷治療、飲食療法等很多蒙醫傳統治療經驗。特別是在“如何防治旱獺疫”一章中,較詳細論述了“旱獺疫”的病因,傳染途徑,癥狀,危害,預防和治療方法,並進而得出鼠疫也可由旱獺傳染的結論,這是一項重大的發現。

人物評價


布里牙特·伊希巴拉珠爾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而且也是一位在研究蒙古史、文學、語法、哲學、天文曆法等方面,頗有建樹的學者。他的著作均收入在以“吉祥八祭”定名的八函全集中,並在清朝由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蘇圖召木刻版印行。遺憾的是,原木刻版已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中被毀掉。有幸保存下來的幾部全集,現已成為研究蒙古學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