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果

莽草果

莽草果,是莽草的果實,屬八角科,與調料八角極為相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或聚生於小枝上部,革質,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背面淡綠色。花1—2朵腋生;花柄長3—5厘米;花被片10一15,數輪,外輪的較小,有緣毛,內面深紅色;雄蕊6-11,排成1輪;心皮8-12,嫩時直立,成熟后輻射開展。蓇葖果木質,頂端有長而彎曲的尖頭;種子淡褐色,有光澤。花期5月,果期9—10月。
莽草花紅色或深紅色,嬌艷可愛。蓇葖果10至14枚,輪狀排列,直徑3.4至4厘米,呈飛蝶狀,十分奇特。葉厚翠綠,樹型優美,極耐陰,抗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葉與果美麗奇特,有強烈香氣。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600至1000米的山谷闊葉林下,常與紫楠大果蠟瓣花燈台樹、闊瓣含笑、桂南木蓮、穗花杉、狹葉四照花、海通等混生。怕曬,喜肥沃濕潤土壤。

分佈範圍


分佈於長江下游以南各省。
莽草產自江蘇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貴州

主要價值


根有毒,入葯有驅風散結、活血祛淤和殺蟲的功能;葉和果實均含芳香油;種子劇毒,切勿誤作“八角”代用品。
莽草作為園林綠化及生態林樹種配置時,只宜作為第二層林冠,上層必須有大喬木遮陰
氣味:(葉)辛、溫、有毒。
主治:1、賊風腫痹(風入五臟,恍惚)。用莽草一斤,烏頭附子、躑躅各二兩,切細,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豬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葯汁摩病處幾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癬疥雜瘡。耳鼻疾,可以棉裹葯汁塞。此方名“莽草膏”。
2、小兒風闡(抽筋、翻眼,重者一天發病數十次)。用莽草、舅丸各一雞蛋黃大,和豬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葯汁摩病處幾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癬疥雜瘡。耳鼻有疾,可以棉裹葯汁塞住。此方名“莽草膏”。
3、頭風久痛。作莽草煎湯洗頭。勿令葯汁入目。
4、瘰癧結核。用莽草一兩,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塗布上幟瘡。一天換藥二次。
5、乳腫不消。用莽草、小豆,等分為末,加苦酒和勻,敷患處。6、風蟲牙痛及喉痹。用莽草葉煎湯。熱時含口中,過一會吐去,很有效。

繁殖方法


莽草果實9月成熟,鮮果出種率3%至13%。種子宜隨采隨播或沙藏。每畝播種量5至8公斤,產苗3至4萬株,一般培育兩年出圃。莽草幼苗嬌嫩,需加強肥水管理,注意遮陰。培育綠化大苗,需移栽稀植,帶土球移栽。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山海經》:葌山,其下多青雄黃,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2.《范子計然》:莽草出三輔,青色者善。
3.《吳普本草》:(莽草)生上谷山中或冤句,五月采。
4.《本草圖經》:莽草,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葉稀,無花實。五月、七月間采葉陰乾。一說藤生,繞木石間。古方治風毒痹厥諸酒,皆用WANG草。今醫家取其葉,煎湯熱含,少傾間吐之,治牙齒風蟲甚效。此木也,而《爾雅·釋草》雲,葞,春草,釋曰,藥草、莽草也。郭璞雲,一名芒草。WANG音近故爾。然謂之草者,乃蔓生者是也。
5.《夢溪筆談》:世人用莽草者種類最多,有葉大如手掌者,有細葉者,有葉光厚堅脆可拉者,有柔軟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謬誤。按《本草》:'若石楠,而葉稀,無花實'。今考木若石楠,信然。葉稀無花實,亦誤也。今莽草蜀道、襄、漢、浙江湖間山中有,枝葉稠密,團欒可愛,葉光厚而香烈,花紅色,大小如杏花,六齣,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紅蕊,倒垂下,滿樹垂動搖搖然極可玩。襄漢漁人競采以搗飯飴魚,皆翻上,乃撈取之。
6.《綱目》:此物有毒,食之令人選罔,故各。山人以毒鼠,謂之鼠莽。古方治小兒傷寒有莽草湯。又《瑣碎錄》雲,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而兩腎縮入,二醫雲,此受寒氣而然也。以硫黃茱萸、大蒜研塗其腹,以WANG草、蛇床子燒煙熏其下部而愈也。莽草制雌黃雄黃而有毒,誤食害人,惟紫河車磨水服及黑豆煮汁服可解,豆汁澆其根即爛,性相制也。
7.陶弘景:(莽草)上谷遠在幽州,今東間處處皆有。葉青、新(新一作辛)烈者良,人用搗以和米納水中,魚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