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五聲的結果 展開

五聲

中醫術語

呼、笑、歌、哭、呻合成為五聲,根據中醫五行學說理論,五聲與臟腑的對應關係為:肝,在聲為呼;心,在聲為笑;脾,在聲為歌;肺,在聲為哭;腎,在聲為呻。五聲的異常可反映臟腑功能的異常,臨床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解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肝,在聲為呼;心,在聲為笑;脾,在聲為歌;肺,在聲為哭;腎,在聲為呻。”指明了何為五聲,並說明了五聲與五髒的對應關係。《素問》以呼、笑、歌、哭、呻為五聲。《醫宗金鑒》進一步闡明:“聲為音本,音以聲生。五音之變,變則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聲,腎聲低微”。

中醫應用


五聲與五髒的關係
1、肝聲呼。肝藏血,主疏泄。肝血旺盛,呼喚有力,或偶然遇事憤怒,面色蒼(青),握拳擊案,呼聲凌厲,肝聲正。若處逆境,不善排解,久鬱氣滯,化熱傷陰,肝陽上亢,頭暈耳鳴,暴躁易怒,“肝呼而急”,甚則狂呼,肝聲失正,知病在肝。
2、心聲笑。心主血脈,主藏神,血脈充盈,神智清醒,精神充沛,面色紅潤,心情舒暢,言歡喜笑。或逢喜事,歡喜顏開,心聲正。如志願高大,所欲未遂,心情不暢,久郁痰生,甚則化火,痰火擾心,喜笑不休,“心笑而雄”,心聲失正,知病在心。
3、脾聲歌。脾為聲之本,脾胃健運,中氣充足,唱歌吹笛,聲音響亮,脾聲正。久思傷脾,中氣不足,無力歌唱。或久病脾虛,中氣下陷,體倦神疲,面色萎黃,肌肉削瘦,氣短無力,語聲斷續,散漫顫動,其象如歌,“脾歌以漫”,脾聲失正,知病在脾。
4、肺聲哭。肺為聲之門,司呼吸,主宣降。遭災遇難,悲傷哭泣,人之常情。若過於哀痛,疾哭不休,“肺哭促聲”,耗傷肺氣,致使聲音嘶啞。外邪犯肺,宣降失職,症見鼻塞、流涕、多淚、咳喘,聲音重濁,其狀似哭,肺聲失正,知病在肺。
5、腎聲呻。腎為聲之根,腎主骨,藏精生髓。例如突然跌扑損傷,或骨折脫臼,痛苦呻吟,聲大有力,腎聲正。若因久病,精氣衰敗,形體衰瘦,面色晦暗,行動困難,或痿症偏廢,“腎呻低微”,腎聲失正,知病在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