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

中醫病症

痿症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導致痿病的原因非常複雜,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機是肺胃肝腎等臟腑精氣受損,肢體筋脈失養,如肺熱津傷,津液不布;濕熱浸淫,氣血不運;脾胃虧虛,精微不輸;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辨證主要分清虛實,明確病位。治療虛者宜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實者清熱化濕,祛痰活血。要重視"治痿者獨取陽明",調治脾胃。臨床區分肺熱津傷、濕熱浸淫、脾胃虧虛、肝腎虧損證辨治。

簡介


痿症
痿症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遲緩,手足痿軟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以下肢不能隨意運動及行走者較為多見。中醫對“痿證”早在2000年前即有較深刻的認識。《黃帝內經》設《痿證》專篇,對痿證的病因病機作為較為系統詳細的描述,提出了“肺熱葉焦”為主要病機的觀點和“治痿獨取陽明”的基本大法,並根據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並認為痿證主要與肺胃肝腎四臟有關。這些基本原則直到今天仍然對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這個基礎上,歷 代醫家做了更為詳盡的發揮和完善,使痿證在診斷與治療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值得指出的是,祖國醫學在理論不斷完善的同時,總結出了一大批有效方葯和單驗方,為後世研究和施治積累了豐厚的實踐資料和有效的經驗。
中醫所論述的痿症,在臨床上相當於現代西醫所論述的肌肉疾病,包括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多發性肌炎及皮肌炎、周期性麻痹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症代謝性疾病、甲亢性疾病、強直性疾病等等。1672年,英國學者Thomas Williks 首先描述了骨骼肌極易疲勞和休息后癥狀減輕的重症肌無力典型病例;1868年,杜興氏首次描述了臨床特徵為骨骼肌的無力和萎縮,多由肢體近端開始,呈兩側對稱性進行性的肌肉無力和萎縮的肌營養不良症的典型病例。1865年,Charot詳細描述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所見等。其它肌肉疾病以後也陸續為一些學者所報道。
現代醫學對本證的認識相對較晚。隨著人類對自身免疫系統及神經肌肉的營養作用被認識之後,現代醫學對於痿證相類似的疾病才有較完整的論述。而治療上的進一步深索與實踐,一般地說還不能盡如人意,對某些病證幾乎是束手無策。但是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很快,現代醫學的發展也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認識上的不斷深化,對本病的發病情況更具體,更明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肌肉性疾病,由於西醫尚無特效藥物,而中醫在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從《內經》以後,歷代醫家都有關於痿證的論述,在痿證的病因病機、辯證治療方面有所發展。所以目前一般提倡使用中醫中藥來預防和治療。

病理學假說


1、體內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出現異常增多,導致其相應受體活性的下降,神經傳導閾值增高,敏感度降低,相應肌群出現運動傳導障礙。
2、受累機群的相應支配神經接頭處,其神經突觸后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數量減少,且由於乙醯膽鹼抗體的複合作用,降低了該部位的敏感程度,或由於其他異常複合物的聚集,影響了該受體的興奮。
診斷依據
診斷依據
3、胸腺瘤或其他胸腺疾病,影響了胸腺對合成乙醯膽鹼的促進作用,同時由於胸腺素與胸腺肽分泌量的下降,降低了骨髓淋巴細胞轉化成為T淋巴細胞的能力,導致 免疫機能的下降。
4、X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遺傳等障礙,可導致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進而發展成為全身性重症肌無力。
5、某些病原體侵害導致的脊髓前腳損傷、腦橋與延髓部分運動神經核損傷,錐體束變性等,可導致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害,累及相應機群出現肌無力癥狀。
6、因脊髓腫瘤手術導致下肢痿軟不能行走,也屬痿症。如無需化療、放療的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早期即手術后也無需化療、放療病人,可以在康復治療的同時,進行針灸(可加火罐)結合湯藥治療。

臨床表現


痿證的辨證分型

肺熱津傷

症見始發熱,或熱退後突然肢體軟弱無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咽乾咳嗆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細數

濕熱浸淫

初期表現為四肢感覺異常,繼而手足無力,大多見於下肢,肢體困重麻木,胸脘痞悶,大便粘濁,小便赤澀,舌黃厚膩,脈滑數而濡。

脾胃氣虛

臨床主要癥狀有四肢軟弱無力,漸致緩縱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虛浮無華,舌淡胖,脈沉細或沉弱。

肝腎虧損

症見一側或雙側下肢感覺障礙,或感覺消失,漸致下肢痿廢不用,腰脊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滑泄,或月經不調,舌談紅少苔,脈沉細數。

淤血阻滯

症見四肢軟弱無力,或麻木不仁,筋脈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見瘀斑,四肢脈絡青澀,脈澀滯。

注意事項


生活上注意注意節慎房事,避免損耗腎精,保持精神樂觀,避免七情過極,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時睡眠,按時起床,不要熬夜,要勞逸給合。
2、避風寒、防感冒,肌無力患者抵抗力較差,傷風感冒不僅會促使疾病複發或加重,還會進一步降低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3、飲食要有節,痿證的病機與脾氣虧虛關係密切,故調節飲食更為嚴重,不能過飢或過飽,在有規律,有節度,同時各種營養要調配恰當,不能偏食。
4、注意適量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但不能運動過量,特別是重症肌無力病人運動過量會加重癥狀,所以病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有助於恢復健康的運動。病情較重的病人或長期卧床不起病史的病人,應給予適當的按摩防止褥瘡的產生。
5、在治療上病人應有良好的心態與康復的信心。鼓勵病人和病人本身應該有積極樂觀的治療信心,減少病人的心理負擔,避免精神剌激和過度腦力(體力)勞累。
6、注意各種感染,生活保持有規律,飲食方面應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雞、鴨、魚、瘦肉、蛋類、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營養搭配對病人來講非常重要。同時應該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7、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煙酒等刺激。服藥其間禁食綠豆。
痿證的病因病機 西醫學認為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
中醫認為痿證發生的原因頗多,如陰血虛則濡養不足;陽氣虛則溫煦不充;濕痰著滯、瘀血停留阻遏氣機,妨礙血運,皆能導致筋骨、肌肉、皮膚失養,發為痿證。臨床以肺胃津傷,肝腎虧損,濕熱浸淫三個類型最為常見。
1.肺熱津傷,津液不布 感受溫熱毒邪,高熱不退,或病後餘熱燔灼,傷津耗氣,皆令"肺熱葉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潤澤五臟,遂致四肢筋脈失養,瘦弱不用。此即《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留"之謂也。以上病機重點在於肺熱葉焦,導致五臟失濡,筋脈失養。若不及時調治,可能重傷五臟精氣,使痿病更加嚴重。
2.濕熱浸淫,氣血不運 久處濕地,或冒雨露,浸淫經脈,使營衛運行受阻,郁遏生熱,久則氣血運行不利,筋脈肌肉失卻濡養而弛縱不收,成為痿病。即《素問·痿論》:"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也有因飲食不節,如過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損傷脾胃,內生濕熱,阻礙運化,導致脾不輸運,筋脈肌肉失養,而發生濡病。同時陽明濕熱不清,易灼肺金,加重痿病。以上病機重點在脾胃,濕熱困脾,久則傷及中氣,轉為脾虛濕熱,虛實互見,或流注於下,傷及腎陰。
3.脾胃虧虛,精微不輸 脾胃為後天之本,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成虛,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儒養五臟,運行血氣,以致筋骨失養,關節不利,肌肉瘦削,肢體痿弱不用。如果原有痿病,經久不愈,導致脾胃虛弱則痿病更加嚴重。《醫宗必讀·痿》云:"陽明者胃也,主納水谷,化精微以資養表裡,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而下潤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即是造成痿病進展的原因。以上病機重點在脾胃二經,多屬虛證。但脾胃虛弱,往往夾雜濕熱內滯,或痰濕不化。
4.肝腎虧損,髓枯筋痿 素來腎虛,或因房色太過,乘醉入房,精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罷極本傷,明精虧損,導致腎中水虧火旺,筋脈失其營養,而成痿病。或因五志失調,火起於內,腎水虛不能制,以致火爍肺金,肺失治節,不能通調津液以溉五臟,臟氣傷則肢體失養,發生痿壁。因此正如《儒門事親·指風痹痿厥近世差玄說》:"痿之為狀,……由腎水不能勝心火,……腎主兩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內太過而致然。"

調養


痿證的調養之道 注意節慎房事,避免損耗腎精
貪淫好色,房事太過,縱慾耗精,導致骨枯髓減,是痿證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如《素問·痿論》指出:“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因此,預防痿證,貴在節慾保精,力慎房事,節勿房事過度。
科學的性生活,應該是在晚婚之後,行房有度,合房有術。20-29歲之間的人,每4天行房1次,30-39歲之間的人,每8天行房1次,40-49歲之間的人,每16天行房1次,50-59歲之間的人,每20天行房1次,60歲以後的人,最好斷絕房事。若體力猶壯,可每月1次。同時,要懂得人房禁忌:酒後、情緒不好、身體疲勞、氣候異常時勿行房事,避免濫用壯陽藥物,刺激性慾勉強行房,以保腎精,免發痿證
保持精神樂觀,避免七情過極
七情過極常是痿證發病的直接或間接原因。七情之中,尤其悲哀、思慮、憂傷、驚恐等情志變化是易傷耗精氣神,導致正氣內虛,肢體失養而發痿證。因此,平時要養成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思想寧靜,心胸寬廣,“志閑少欲”,順應自然。
避免過度勞神,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憂鬱寡歡。凡事要與人為善,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光明磊落,安然處世,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和打擊要冷靜思索,認真分析,妥善處理,避免驚慌失措,使思想經常處在樂觀的狀態之中。

預防建議


先天后天因素

痿證的發生,既可由後天因素所致,也可由先天因素所造成。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等類似於痿證者,都與遺傳有關。因些,對於痿證的預防來說,其父母精血是否充盛?身體狀況如何?是否適宜婚配?有無遺傳疾症?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只有父母精血充盛,身體強壯,沒有遺傳疾病,其子先天稟賦良發,才能避免痿證的發生。因此,痿證重要預防,既要自身保重,又要責之於父母。

避免六淫為患

痿證的發生常與自身攝護不慎有關。諸如自然界的濕、寒、熱、暑等六淫邪氣乘機而入,侵害身體而發生痿證,現代醫學多責之於細菌、病毒感染。因此,預防痿證必須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禦寒保暖、避暑防熱,謹防濕氣。居室應清潔乾燥、通風透光,外出活動要注意氣候寒溫,適當增減衣服,防止感冒。尤其要避免久卧濕地或遭雨淋濕,避免出汗后濕衣久著於身。長期在水中作業者,或在歲土太過,濕氣偏盛之年,以及長夏暑濕之季,更當格外注意防止濕氣侵襲,而發痿證。

加強體質鍛煉

常參加一定的體育鍛煉,能使氣血流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臟腑功能旺盛,不致痿證發生。因此,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常做體操,打太極拳、練"五禽戲"、八段錦,以及跑步、打球等,都對痿證的預防具有積極意義。
注意事項
痿症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調暢肢體氣血,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是痿證調護的關鍵。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採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若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不能步履,卧床階段可採用卧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防止"畸天"發生。繼則採取主動練功訓練,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練功。根據病情,可選用相應的導引、按摩、氣功以及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鍛煉方法。生活作業方法更為實用易學。若上肢活動障礙者,採用寫字、投擲、接球、彈琴、編織、撥算盤等,若下肢活動受限者,採用踏三輪車、縫紉等作業訓練方法。
除肢體功能訓練調護之外,痿證的飲食調護也很重要,重在增加營養,增強體質。在主食的基礎上,要加用補益脾腎的八寶粥、龍眼肉粥、山藥粥、海參粥和補益精血的肉食。平時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蘿蔔、西紅柿等蔬菜,我飲甘泉水、檸檬汁等飲料,尤以牛乳、豐乳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棗、橘柑之類。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飲用果酒,如葡萄酒、啤灑之類。飲食宜五味得當,不可偏嗜。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飽餐高糖飲食,對周期性麻痹,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全身性癱瘓患者,應當禁忌。同時還要注意食品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特別是對一些吞咽難者,要少食多餐,給予半流質飲食,既有利於吞咽和消化吸收,又避免流質飲食引起的嗆咳。

調理措施


注意節慎房事

貪淫好色,房事太過,縱慾耗精,導致骨枯髓減,是痿證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如《素問·痿論》指出:“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因此,預防痿證,貴在節慾保精,力慎房事,節勿房事過度。科學的性生活,應該是在晚婚之後,行房有度,合房有術。20-29歲之間的人,每4天行房1次,30-39歲之間的人,每8天行房1次,40-49歲之間的人,每16天行房1次,50-59歲之間的人,每20天行房1次,60歲以後的人,最好斷絕房事。若體力猶壯,可每月1次。同時,要懂得人房禁忌:酒後、情緒不好、身體疲勞、氣候異常時勿行房事,避免濫用壯陽藥物,刺激性慾勉強行房,以保腎精,免發痿證。

避免七情過極

七情過極常是痿證發病的直接或間接原因。七情之中,尤其悲哀、思慮、憂傷、驚恐等情志變化是易傷耗精氣神,導致正氣內虛,肢體失養而發痿證。因此,平時要養成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思想寧靜,心胸寬廣,“志閑少欲”,順應自然。避免過度勞神,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憂鬱寡歡。凡事要與人為善,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光明磊落,安然處世,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和打擊要冷靜思索,認真分析,妥善處理,避免驚慌失措,使思想經常處在樂觀的狀態之中。

防止飲食不節

飲食狀況與痿證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飢餓,長期營養不良,四肢肌肉失於水谷水氣的稟養,萎而無力,可成痿證,若恣食膏梁厚味、肥甘之品而不運化,則脾濕阻滯、筋脈弛縱而成痿證。因此,痿證的預防,必須做到合理飲食,謹和味,避免偏嗜,按時節量,以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嚴禁過食五味,尤其是食勿過咸。既要攝入足夠的蛋白和脂肪,又要防止恣食膏粱厚味,大忌饑飽失常,飲食不潔,恣食生冷。平時要戒煙淡茶,飲酒則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加強鍛煉

常參加一定的體育鍛煉,能使氣血流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臟腑功能旺盛,不致痿證發生。因此,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常做體操,打太極拳、練“五禽戲”、八段錦,以及跑步、打球等,都對痿證的預防具有積極意義平時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傷害。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意外的事故,常會給人帶來不幸、墜落、摔傷等常易損傷臟腑筋骨、經絡氣血,導致肢體萎廢無用。因此,生活中必須具有安全意識,切不可麻癖大意,掉以輕心。特別是在現在化的大工業的今天和人口擁擠的城市,尤要注意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避免外傷事故的發生。

診斷


1.以肢體痿軟無力,和/或肌肉萎縮為主症。
2.有感受外邪與內傷積損的病因,緩慢起病或突然發病。
3.神經系統檢查肌力降低,肌肉萎縮,必要時做肌電圖、肌活檢與酶學檢查等有助於明確診斷。
近代醫家在總結古代文獻基礎上認為風痱病是一種慢性虛損性疾病,以兩手笨拙、取物不穩、站立行走不穩等運動失調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大體相當於西醫學的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等病。中醫認為由腎精虧虛所致。

治療偏方


治痿湯

組成:淫羊藿30g,熟地黃18g,巴戟天12g,附片(先煎)18g,龍骨(先煎)18g,天麻12g,杜仲12g,白蒺藜30g,茯苓18g,豬苓12g,桂枝15g,白朮24g,山藥18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培補肝腎,健脾利濕。
主治: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中醫辨證屬肝腎不足,脾失健運,筋骨失養所致者。
按語:本證屬筋痿、骨痿,為肝腎之病。治當補益肝腎,以地黃飲子合五苓散培補肝腎,健脾利濕。其中前方溫而不燥,為補肝腎之良方。配後方以祛濕,濕去本虛則溫補為宜,八味丸或天雄散加減。

起痿湯

組成:沙參9g,黨參9g,石決明15g,牡蠣30g,當歸9g,赤芍藥12g,丹參15g,小薊草30g,牛膝9g,仙茅9g,仙靈脾15g,虎潛丸(分吞服)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潛陽,滋陰活血。
主治:運動神經元病,症見下肢癱瘓有冷感,麻木痿軟無力,不能站立,舌質紅,脈細弦。
按語:本方證可因情緒激動,氣逆於上,肝陽隨之升動,血行不暢而致下肢筋脈失常。故以石決明、牡蠣、沙參滋陰潛陽;黨參、赤芍、牛膝益氣活血;仙茅、仙靈脾、虎潛丸補腎養筋;或加丹參行血,狗脊、續斷桑寄生強筋骨。在痿症已基本痊癒時給當歸、赤芍、丹參、珍珠母、牡蠣、牛膝、狗脊、桑寄生、虎潛丸以鞏固療效。

中醫認識


中醫對“痿證”早在2000年前即有較深刻的認識。1672年,英國學者Thomas Williks 首先描述了骨骼肌極易疲勞和休息后癥狀減輕的重症肌無力典型病例;1868年,杜興氏首次描述了臨床特徵為骨骼肌的無力和萎縮,多由肢體近端開始,呈兩側對稱性進行性的肌肉無力和萎縮的肌營養不良症的典型病例。1865年,Charot詳細描述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所見等。其它肌肉疾病以後也陸續為一些學者所報道。
現代醫學對本證的認識相對較晚。隨著人類對自身免疫系統及神經肌肉的營養作用被認識之後,現代醫學對於痿證相類似的疾病才有較完整的論述。而治療上的進一步深索與實踐,一般地說還不能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