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震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徠震,拼音:zhè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震本義是雷擊,一說本義指霹靂。引申為震動。從震動引申為情緒過分激動。震亦是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又為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據已有文獻資料,此字始收錄於《說文解字》,具體始見於何時不詳 。常見組詞:震撼、震天動地

文字溯源


震
“震”字產生於何時暫無考證。有人認為,甲組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今天的“震”字。上部是“辰”,下部是表示行動的“止”。卜辭中用作軍事行動。《說文解字》中收錄了一個籀文“?”(乙組圖1),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說:“從雨,從玄、從二爻、從鬲、從二火會意”。王筠認為“?”從火表示雷出地時有火光,像鳥槍一樣。從鬲表示陽烝陰迫好像鼎沸騰了一樣。從爻表示霹靂所震物被其虐,離披散亂之狀。火爻皆二,取其整齊繁縟(參看《說文解字釋例》)。後來對字形進行了簡化,乙組圖3的小篆,以“雨”為形旁,“辰”為聲旁,“雨”表示雷雨。一說“辰”有震動的意思,在“震”字中也作形旁。“震”的本義為疾雷或雷擊。八卦的震卦,義亦為雷,和震字的本義一致,都是指雷。

基本釋義


震 zhèn
● ● 疾雷(霹靂)使物體振動:“~夷伯之廟”。~霆。 
● ● 雷:“燁燁~電。” 
● ● 巨大的力等使物體劇烈顫動:~撼。~盪。~顫。~響。~動。聲~遐邇。
● ● 迅速或劇烈地顫動:地~。身子不由得一~。
● ● 特指“地震”:~災。~源。~中。~級。~情。防~。抗~。余~。 
● ● 〔~旦〕佛教經籍中的譯名,指中國。
● ● 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驚。~怒。~駭。~懾。

詳細釋義


震 zhèn
● ● (形聲。從雨,辰聲。雷、雨常常並作,故從雨。本義:雷,疾雷)
● ● 同本義 [thunders]
震,劈歷振物者。——《說文》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春秋》。孔穎達疏:「何休云:震,雷也。電,霆也。」。
● ● 又如:震震(雷、鼓、車、馬等所發出的巨響);震厲(雷聲);震霆(轟雷,響雷);震雷(響雷);震響(震雷似的響聲)
● ● 八卦之一。雷之象 [one of the Eight Diagrams]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易·說卦》。
● ● 又如:震宮(東方);震方(震位,震維。東方);震區(東方)
● ● 與天子有關 [imperial]。如:震位(指東宮,即「太子之宮」);震宮(太子所住的宮殿);震業(帝王的事業);震儲(皇儲,太子)
● ● 威勢;威嚴 [power and influence;prestige;dignity]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國語•周語上》
畏君之震。——《左傳•成公二年》。
● ● 又如:震灼(威勢極盛);震肅(因懾於威勢而肅然)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雨部】章刃切(zhèn)
劈歴,振物者。從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籀文震。
【註釋】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釋名·釋天》:“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又日辟歷。辟,析也;所歷皆破析也。”存參。①《春秋傳》:指《左傳·僖公十五年》。
劈歷振物者。
註:劈歷,疾雷之名。《釋天》曰:疾靁為霆。《倉頡篇》曰:霆,霹靂也。然則古謂之霆,許謂之震。《詩·十月之交》《春秋》隱九年、僖十五年皆言震。振與震曡(疊)韻。《春秋正義》引作震物為長,以能震物而謂之震也。引申之凡動謂之震。辰下曰:震也。
《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註:左氏僖十五年經,傳皆有之。必引此者,以為劈歷震物之證也。《史記·殷》:武乙暴靁(雷)震死,神道設敎之至顯者也。
廣韻
徠章刃切,去震章 ‖辰聲文1部
震,雷震也。又動也,懼也,起也,威也。章刃切。十一。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震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7
古文: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竝音振。《說文》:劈歷振物者。從雨辰聲。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易·說卦》:震為雷。《詩·小雅》:㷸(燁)㷸震電。傳:震,雷也。《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疏:雷之甚者為震。《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書·舜典》:震驚朕師。《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春秋·文九年》:地震。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易·未濟》:震用伐鬼方。《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註:娠,猶震也。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為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妊)身動也。《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隸)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竝之人切,音真。怒也。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為震旦天子。從之人切。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近字辨析


震、振
這兩個詞音相同義相近,都有搖動、抖動的意思。區別在於:
● ● “震”比“振”的程度劇烈,“震撼、震天動地、震耳欲聾”中的“震”不能寫成“振”。
● ● “震動”與“振動”不同。前者指顫動或使顫動,並比喻重大事件、消息使人心不平靜;後者是物理學名詞,指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做往複運動。
● ● “震”可以單用,“振”不能。如:火車轟隆隆開過,震得玻璃直響;震了一下就不震了。這時不能寫成“振”。
● ● “振”有奮起之義,如振奮、振作、振興。這時不能寫成“震”。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
字形對比(宋體)
書寫提示
● ●
筆順動畫演示
筆順動畫演示
“雨”頭的第二筆豎改點,第三筆㇆改㇖。
● ● “雨”頭扁、窄,“辰”大、寬。
● ● “雨”頭,居上居中,豎筆在豎中線。
● ● “辰”,首筆橫在橫中線;第二筆撇從橫中線起筆向左下撇出;㇙(豎提)在豎中線左方,提尖抵豎線;捺筆從㇙(豎提)上端起筆;左撇、右捺收筆都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篆書書法
篆書書法
隸書書法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楷書書法
行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
草書書法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紐)清濁韻母韻目韻部韻系聲調四呼擬音韻攝
上古音tjɯn
廣韻章刃切全清二十一震真A去聲三等開口tɕjen
中原音韻全清真文去聲齊齒呼tʂiən
洪武正韻之人切全清八真平聲tʃiən
之刃切全清八震去聲tʃiən
分韻撮要第八賓稟嬪陰去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震撼、震動、震驚、震悚、震情、震中、震蕩、震懾、震災、震級

相關成語

震古爍今、震懾人心、響震失色、響震失色、聲威大震

方言集匯


◎ 贛語:dhen1 震人;dhən4 震動
◎ 客家話:[海陸腔] zhin3 zhin5 (zhin1) [寶安腔] zin3 [台灣四縣腔] tsiin3 tsiin5 (zin1) [陸豐腔] zhin6 [沙頭角腔] zun1 [客英字典] zhin3 [東莞腔] zin3 [梅縣腔] zhin3 zhun1 [客語拼音字彙] zin3
◎ 粵語:za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