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賢村
閔賢村
閔賢村位於曹村鎮政府南5公里處,南東與張庄村搭界,西與前旺村接壤,北與河北、閔祠相鄰,因閔子騫而出名,又稱閔賢集、閔子集,古稱閔子鄉,有2700多年的歷史,為千年古村。曾是附近村鎮的交通、文化中心,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全村共有人口3934人,轄6個自然庄,2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39名。全村共佔地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00畝,山場面積2580畝。206國道、京滬鐵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方便。
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賢之首,德與顏淵齊名。生於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卒於閔賢村。大明馬皇后為閔子同鄉,因此,閔賢為孝慈故里。閔子騫墓三面環山,泉水涌流,環境幽雅。緊傍206國道,交通便利。
閔墓閔祠,是宿州市重點名勝古迹之一,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靖《宿州志》263頁、264頁記載:宿州坊鄉:即明嘉靖年間宿州設有閔子鄉,轄符離集、褚庄集、夾溝集、新豐集、閔子集,宿州還設有閔孝鄉、孝義鄉、仁義鄉,看來,他們一是對孝道的遵崇,二是對閔子騫以地名作紀念,行孝道,樹孝風。
上世紀80年代廢閔賢鄉為閔賢村。
宿州海螺水泥廠(閔賢集北)
閔賢村位於徠曹村鎮政府南5公里處,南東與張庄村搭界,西與前旺村接壤,北與河北、閔祠相鄰。全村共有人口3934人,轄6個自然庄,2個黨支部,黨員135名。全村共佔地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00畝,山場面積2580畝。206國道、京滬鐵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方便。2010年人均純收入5103元。
閔子祠
宿州北行40公里,過落霞河石橋,宿、徐二州之間,路東兀立著一座小山。山很小,方圓不足千丈,高則不過百米。既不同東邊一列峻岭有任何瓜葛,也似乎與周圍的地勢毫不相關。它從平平坦坦的田野里突然拔地而起,顯得突兀、孤傲而又孤單。
在小山口遺址和古台寺遺址附近,過落霞河五孔石橋,緊傍206國道,有一個古老的集鎮叫閔賢。閔賢北數里有一座小山,名叫騫山,登山遠眺,西望閔墓,古松千株,風起濤涌,這便是宿州有名的八景之一——閔墓松風。而騫山腳下就是閔祠村,這裡就是閔子騫的故里。說白了,這裡的鄉、鄉里的山、山下的村,村頭的祠,都是以閔子命名的。
(閔賢中學孝心園)
宿州市閔子祠,現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閔子祠始建於漢,興盛於唐、宋,元初毀於兵火,明萬曆年間巨資重修,清道光年間,民國元年均重修過。自東漢章帝劉炟章和二年三月(公元88年)始,祭祀閔子,並建祠,唐代宗開元八年,閔子神位配於曲阜文廟,開元二十七年追稱閔子為:“篤聖”,宋仁宗大中祥符二年進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嘉熙九年改稱:“先賢閔子”,清聖祖康熙四十四年賜“德行之科”匾額,清雍正八年賜“躬行志孝”匾額,清道光年間賜建下馬牌坊一座,楹聯曰:上聯為悅親有道沐孝哉二字之褒,下聯為卻聘全貞德行列四科之首。橫批為:先賢閔子故里。當地百姓對牌坊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說。
閔子祠現存三道庭院,前有影壁牆,殿宇19間。正堂中塑有一坐北朝南的閔子像,鬚生文面,一派大儒風度。院內有一株古園柏,樹齡約在2500年前,高16米,胸徑1.56米,相傳為閔子騫親手所植。後院銀杏一棵,樹齡也在2500年左右。閔子祠後有閔子之墓,儼如山丘,高6米,直徑40米,近旁有兩座中型墓,即兩個弟弟閔革、閔蒙墓,墓高2米,直徑24米,總佔地面積為6400平方米,整個墓地松柏藏密,素有“閔墓松風”之稱,為宿州八景之一。祠墓東旁有一山丘,名曰:騫山,祠東西一為洗硯池,另一為洗須溝,東南有高台,名曰:曬書台,西有蘆花湖,驗證了“鞭打蘆花”的真實性,祠外有兩座碑亭,原存碑100餘座。
年份最早的是宋理宗趙昀的頌閔子騫,詩曰:子騫達者,誾誾成性。德高四科,學先百行。天經地義,孝哉子騫。父母昆弟,莫間其言。現存在大殿內的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宿州知州高其佩手書碑一座,詩文曰:內外言無間,詩歌誰無論。獨能傳聖道,一德共乾坤。墓樹朝常靜,冢山夜不昏。匪徒瞻拜起,相與勵賢孫。
明嘉靖《宿州志》
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中國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受儒教祭祀。
宿州埇橋區製作動畫片《孝賢閔子》,計劃拍攝36集,每集10分鐘。製作方會採用國際一流的動漫製作電腦插件技術及專用設備,吸納漫畫、文具、玩具設計人員,繪製動漫書,對動畫片的相關形象進行實物類設計。腳本的創作,人物造型設計,背景設計,特效配音等,巧妙地把宿州的名勝古迹,風土人情和土特產加以串聯,描繪出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製作周期為一年,2015年底完成動畫的整體製作流程,並在2015年12月16日在省級頻道播映。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現宿州埇橋區閔賢鄉前旺村),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 《明史》:后仁慈有智鑒,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蔡東藩: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遽色。的是國母風範。
明代兵部尚書李化龍路過閔祠,曾賦詩一首:
閔子祠堂官道西,
蘆花遍地草萋萋。
階前幾棵常青樹,
不是慈鳥不敢棲。
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宿州知州高其佩瞻仰閔墓閔祠,賦詩讚曰:
內外語無間,
詩歌誰足論?
獨能傳聖道,
一德共乾坤。
墓樹朝常靜,
冢山夜不昏。
匪徒瞻拜起,
相與勵賢孫。
名重大江南北的前清詩人董鴻圖曾登臨這座不起眼的小山,並寫下了傳頌百年的騫山頌:
山以名賢重,
鍾靈不計年。
蜿蜒環龍樹,
嵐靄映祠煙。
絕引岩增峻,
衣蘆石解憐。
登臨懷古績,
惆悵白雲巔。
閔墓閔祠,今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閔子美名,享譽九州;閔子孝道,流芳千古。閔子堪稱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後人學習之楷模。今人王有欽先生有詩曰:
荒冢沒榛荊,
難埋孝子情。
德高驚世俗,
品正享尊榮。
旌表傳清節,
松風播盛名。
此間棲眾鳥,
惟有夜烏鳴。
頌閔子騫
(宋)理宗·趙 昀
子騫達者,誾誾成性。
德高四科,學先百行。
天經地義,孝哉子騫。
父母昆弟,莫間其言。
汗君不仕,志氣軒軒。
復我汶上,出處休焉。
宿州閔祠
(明)廣陵 張延登
孝回父念成慈母,
德冠群賢重聖門。
祠墓千秋鄒魯池,
承當萬代聖明思。
閔子祠
(明)孔方一
閔子祠前樹,
西風亂晚鴉。
只今為宿草,
不見有蘆花。
塞影新閡隔,
單衣客路賒。
倚閭何日慰,
雙淚落天涯。
閔子祠
(明)黃鞏革(大理寺卿)
青山環故冢,
古木護朱闌。
師友諸科最,
親闈一子寒。
里名今不改,
廟貌久猶完。
茅土雖封費,
終非季氏官。
閔墓詩二首
(清)孫玫
一
幾個慈鳥噪墓林,
苔封殘碣飛白雲。
蘆花莫漫輕題句,
恐拂當年孝子心。
二
林樹崗岡信可游,
如何郴步意悠悠?
祗緣當日辭官去,
留得蘆花一片秋。
閔子祠
(清)邵心重
高冢斜陽外,
豐碑驛路旁。
一門敦孝悌,
萬古薦馨香。
松老慈雲蔭,
蘆深夜月涼。
瞻拜余無行,
憑弟詫奚囊。
騫山閔子墓
(清)沈鵬
仰止晴雲表,
騫山萬仞高。
聖賢不仕出,
孝友自吾曹。
古色盎松翠,
新險積雨膏。
騫 山
(清)黃鴻圖
山以名賢重,
鍾靈不計年。
蜿蜒環龍樹,
嵐靄貫祠煙。
絕引岩增峻,
衣蘆石解憐。
登臨懷古績,
惆悵白雲巔。
閔墓松風
(清)李心銳
墓門風掃處,
松老作龍吟。
節奪權臣氣,
聲傳孝子心。
蘆花空灑淚,
汶水自流音。
德行齊顏氏,
千秋俎豆歆。
洗絮溝
(清)胡汝德(學博)
本是同源卻異流,
凝寒枯葉歷經秋。
願將片勺祠旁水,
洗盡人間不予羞。
過閔祠
(清)丁津(國學)
宿北多幽境,
閔祠動客吟。
蘆花傳故事,
孝悌感人心。
松老失前貌,
鳥啼是好音。
新風非斷古,
遺範萬家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