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指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反覆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

簡述


體驗學習的基礎是在反覆實踐中的內省體察,是通過學習者不自覺或自覺的內省積累而把握自己的行為情感,認識外在世界。
在中小學教育中,體驗學習主要應用於情感態度的學習和技巧學習,例如體育、藝術、品德教育、文學等都包含大量體驗學習的內容,而目前一些隱性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生物學科教育活動,也都需要通過體驗學習來形成或深化其學習成果。

發展史


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思想最初來自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經驗學習”。經驗是實用主義哲學的核心概念,杜威認為,“經驗包含一個主動的因素和一個被動的因素,這兩個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結合著。”這兩個要素就是體驗(Experience)和承受(Undergoing)。體驗是為求得某種結果而進行的嘗試,承受是接受感覺或承受體驗的結果。也就是說,只有當主動的嘗試和被動的承受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構成了經驗。他認為,要保障人類經驗的傳承和改造,學校教育就必須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一定的材料,而他們要真正獲得真知,則必須通過運用、嘗試、改造等實踐活動來獲取,這就是著名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按照杜威的思想,只有通過具體的“做”,才能達到改造個體行為的目的。
但將體驗學習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習方式來開發的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哈恩(Kurt Hahn)博士,這位在西方教育界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說過:“我把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務當成是生存的品質:富有進取心、好奇心、永不言敗的精神、韌性、自我判斷的能力,尤其是同情心。”他深刻地認識到學校教育的局限性,認為學校教育早已不能完全提供學生平衡成長的機會與空間,學生普遍缺乏自信,不懂得對人感恩,缺乏體諒。為了幫助學生平衡他們的智力和體力成長,他研究了一套用於彌補這些缺失的教育方式,提供學生親身體驗挑戰、突破和冒險的成長經驗,來提高學生的體能,強調發揚健康的生存,反對競爭行為。例如:團隊形成及進階遊戲、人際互動溝通協調遊戲、突破創意思考遊戲、野地探險體驗、繩索冒險挑戰,還有探險、溯溪攀岩、沙漠等活動,激發個人在群體活動中的動力。為此,他於1920年在德國成立了Salem寄宿學校來推行他的教育計劃,但由於德國當時特殊的政治氣候,他的自由主義教育哲學受到越來越多的批判。特別是他對納粹坦率直言的反對,使出生猶太人的他處境非常危險,曾遭到希特勒的逮捕,而不得不放棄他剛剛開始的事業,於1933年流亡到英國。正是在這裡他發現了用武之地,因為大西洋船隊屢遭德國人的襲擊,許多年輕海員因為缺乏臨戰經驗葬身海底,而逃生回來的不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但都是意志力特別堅強、求生慾望特彆強的人,這些人有著豐富的生存經驗,如團隊的協調和配合。當時英國的海軍要求怯恆博士運用他的“冒險教學”理論和經驗發展一套短期、有效的計劃來訓練海員,如登山健行、野地定向、溯溪、攀岩、獨木舟馬術等訓練活動課程。因此,哈恩於1934年創辦了Gordonstoun School,用來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海船觸礁后的生存技巧,明顯提高了海員的生存率。戰爭結束后,體驗式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從海員擴展到軍人、學生、工商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Outbound School引起了美國人的極大興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恩就結交了不少在美國政界有影響的朋友,為了將怯恆的工作介紹給美國,他們成立了美英歐洲教育基金。1950年米納(Josh Miner)專門前往英國和德國考察怯恆所建立的學校,回國后狂熱地加以推廣。1960年代,哈恩的體驗學習在美國更是得到了奇迹般的發展,1962年夏,美國的第一所戶外學校在科羅拉多(COBS)開辦,1964年培契(Robert Pieh)開辦了北明尼蘇達戶外學校,不久米納建立了美國戶外學校中心(OBUSA)來指導全美的戶外學校。後來,他們將此計劃提供給了聯邦政府的教育部門,經過一連串的辯論與說服,終於獲得了政府的肯定與推廣。因為校園教學課程與軍事訓練之間應該是有所差異的,他們又逐漸研發出一套更加適合校園活動的課程。這套課程的設計都與野外山林樹木及繩索、攀岩有關,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體驗學習”的概念逐漸成熟並被廣為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