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皚風

劉皚風

劉皚風(1908年-2002年1月20日),任丘角口村人,中共黨員。

2002年1月20日,劉皚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人物生平


劉皚風出身於殷實農家,自幼聰慧好學。1932年,劉皚風畢業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文系,后在察哈爾省第二師範、河北省立第三中學任教。七七事變后,劉皚風回到家鄉宣傳抗日。1938年2月,劉皚風參加了第五路,任民運科長,在宣傳發動群眾抗日工作中盡心儘力,對開始起步的第五路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1938年4月,任丘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劉皚風任縣長。領導全縣開展減租減息、合理負擔、僱工工人增加工資等項工作,對破壞工作的反動勢力進行打擊。對各路民眾武裝的發展給與了極大的支持,做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開展了大規模的抗日宣傳教育活動。1938年8月,劉皚風調任定南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繼續領導定南縣人民進行抗日鬥爭。
1938年9月,劉皚風調離定南縣,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冀中行署教育科督學主任、教育科科長、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教育處處長等職。
作為冀中晉察冀邊區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劉皚風十分重視普及教育的工作。抗戰以前,冀中乃至晉察冀邊區由於受反動統治階級愚民政策和奴化教育及家庭條件的影響,工農貧家子弟大部分被關在學校門外,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失學兒童達到70%以上。劉皚風從事教育領導工作以後,積極推進根據地開展大規模的教育掃盲活動。一方面普遍成立冬學、民眾學校、識字班、讀報組,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實行免費普及的教育,改革學制,開辦適合農村分散環境和群眾不同要求的各種學校,不論貧富,不論男女,讓學齡兒童盡量入學讀書。
在擔任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工作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以後,劉皚風大力推動鄉村學校的生產運動。他要求鄉村學校要把教學的組織、教學的時間和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安排好,使之互相適應;要把教育內容和生產緊密結合起來,要求常識課里補充生產知識的內容,國語課里講勞動光榮的道理,算術課計算學生生產的成績、練習記工記賬,等等。在實踐中,劉皚風親力親為,制訂了很多規範性、指導性文件,加強對生產運動的推動。他非常注重宣傳發動和引導工作,樹立典型,通過會議、報刊大力宣傳,營造氛圍。任丘一區石村中心小學校的教師張蘭芬,在學校中積極帶領教師學生搞好生產,做到教學生產兩不誤,成績顯著,成為冀中學校生產運動的典型,《冀中導報》兩次予以報道宣傳。通過開展生產活動,根據地的學校獲得了經濟收入,減輕了學生家庭負擔,培養了兒童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培養有知識有品格的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抗日根據地的學校里,劉皚風主張廢除體罰,實行民主教育,並通過多種措施進行監管,改變了根據地內學校的師生關係,培養了師生的民主思想,使根據地的學校成為具有新學風的學校,受到民眾稱讚。
1946年7月,劉皚風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劉皚風歷任教育部辦公廳主任、黨組成員,高教部副部長兼國家計劃委員會文教計劃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在教育部任職期間,劉皚風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徑,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撰寫的《關於兒童教育》《小學生生活指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和《論小學教師》等文章,為培養各類專門人才奠定了理論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皚風受到衝擊,恢復工作后,歷任國務院科教組負責人、教育部臨時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顧問,1995年8月離休。2002年1月20日,劉皚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