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李學峰的結果 展開
李學峰
上饒京劇團鼓師
李學峰(名長富),祖籍遼寧營口,一九四三年於江西吉安永興縣出生。奶奶藝名紅升是東三省名旦,曾和汪笑儂前輩合演馬前潑水劇中的崔氏,名噪東北。父字文全,九一八事變后棄藝從軍,參加少帥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一度任騎兵少校營長,解放后加入上饒京劇團工作。
京劇茶座好像每周都有不速之客的到來,今天是江西上饒京劇團的鼓師李學峰老師來茶座,他是宋寶羅老師二哥宋遇春的義子,他說明年是著名京劇藝術家宋遇春誕辰100周年,他此番來杭州也是想徵集一些資料的,今天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了京劇茶座,按“慣例”,凡是來茶座的專業老師們,無一例外都要上場“勞動”,讓杭州的戲迷朋友聆聽和觀看他們的精湛表演,李老師也是如此,坐下沒多久,就被請到樂隊里司鼓“勞動”了。
本人自幼隨父親在團學戲,55年11歲時經琴師呂國良介紹到景德鎮拜羅宏興為師,56年在朱金寶鼓師(昆亂不擋)和名旦李佩芳前輩的親傳下學了:“夜奔”、“探庄”、“十字坡”、“水漫金山寺”、“雅觀樓”、“蜈蚣嶺”、“奇雙會”、“水淹七軍”、“單刀會”、“古城會(訓弟)”、“乾元山”、“春香鬧學”、“思凡”等崑腔劇,為今後藝術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乾爹宋遇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嚴厲教導、培養和關懷下,使我養成了刻苦練功,勤奮好學,演出一絲不苟的習慣。在56年(12歲)到鉛山縣河口鎮演出白涼樓時,我咬牙把這出大武戲的大鑼從頭到尾全部打了下來,得到了全團老少爺們的讚揚和鼓勵。五七年由於劇團演出需要,在乾爹和三叔宋益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主持下,又拜了本團張慶陽為師。60年(16歲)春節分團,乾爹力排眾議、把我分在留守上饒演出的一團擔任司鼓,由乾爹親自帶隊開始了正式的上台演出的歷程,早上五點起床練功一小時,六點半和王英鵬對戲,八點全團集中為我走排當天的正本戲,下午散場后立即為我走排當晚的正本戲和加演武戲,就是夜戲散場后還要到他房間總結這一天演出不足之處。在乾爹的精心培育、呵護下,在劇團一些老藝術家門幫助和關心下,使我在藝術的前進道路上有了很大的飛躍。
66年中國大地烏雲滾滾血雨腥風,在史無前例文革運動中,劇團遭受到毀滅性衝擊,破四舊、漏網右派、反動學術權威,鐵桿保皇、牛鬼蛇神、反革命、處處皆是。乾爹被戴上高帽、掛鐵牌、塗黑墨,遊街和批鬥。由於歷史等各種原因,我和全家也遭受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政治迫害,以種種莫須有罪打入另冊,強行勞改五年。出獄後夫妻復婚但一雙女兒卻無影無蹤,老戲恢復僅幾年又走向衰亡,無奈獨闖江湖,憑著一技之長,勤奮、認真負責,使我闖出了老闆喜愛、同行愛戴、觀眾獎紅包的大好局面。
如果沒有這些老前輩的關懷和培育,也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他們作古離我而去,但他們對京劇事業發展,對下一代接班人培育而作出的無私奉獻的崇高偉大情懷,將永遠的銘記在我的心中。
目前,京劇極不景氣,而京劇又是被國際稱頌為“國粹”的優秀劇種。專業演出看不到,我們就自己唱、自己演,決不能讓京劇在我們這一代中消沉。不要忘了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讓我們團結起來,組成我們自己的團隊,為弘揚國粹,振興京劇這一偉大事業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