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菜

菊科菊三七屬植物

白鳳菜(學名:Gynura formosana Kitam.)是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厘米,莖圓柱形,小枝斜升,葉片橢圓形,匙形,稀提琴狀淺裂,肉質,頂端鈍,側脈弧狀彎,羽狀淺裂或披針形而具小齒,頭狀花序,通常排成疏傘房狀,花序梗細,總苞筒狀,總苞片披針形,小花伸出總苞,花冠黃色,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藥基部鈍;瘦果圓柱形,5-7月開花結果。

中國台灣(台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台中、台東及花蓮等)特產。白鳳菜對生長土壤要求不嚴,但喜日照條件良好且高溫環境,其生長適溫一般在20-30℃。

白鳳菜作為蔬菜可清炒、涼拌,或與肉絲一起炒食來增加美味。白風菜還具有解熱、解毒、消炎、利尿、降血壓等特殊功效,對肝炎、肝硬化、肺炎、肺癌、感冒發燒、腎炎、腸炎、水腫、便秘及高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近葶狀,高25-50厘米,莖圓柱形下部平卧,上部直立,干時有條棱,被短糙毛,上部分枝,小枝2-3,斜升,基部葉在花期凋落,下部和中部葉,具柄;葉片橢圓形,匙形,稀提琴狀淺裂,肉質,長4-6厘米,寬2-4厘米,頂端鈍,基部漸狹或急狹成長葉柄,葉柄基部有1對耳狀假託葉,上部或中部以上常有1-2個小齒,邊緣有波狀小尖齒,側脈3-4對,弧狀彎,主脈和細脈干時不明顯,兩面被貼生短毛;上部葉小,無柄,長圓形,羽狀淺裂或披針形而具小齒,基部有假託葉,最上部葉極退化,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20毫米。頭狀花序2-5,通常3個在上端排成疏散房狀,直徑15-18毫米;花序梗細,長5-7厘米,被短柔毛,有1,3個苞片。總苞筒狀,基部蛇螺形,長11毫米,寬12-15毫米,基部有數個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12-14枚,披針形,寬1-1.5毫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干膜質,背面被疏短毛;小花伸出總苞,花冠黃色,長14-15毫米,管部細,長10-11毫米,上部擴大,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藥基部鈍;花柱分枝頂端有披針形附器,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4-4.5毫米,兩端截形,具10條肋,被微毛。冠毛多數,白色,絹毛狀,長約10毫米。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特產中國台灣(台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台中、台東及花蓮等)。白鳳菜特產於南熱帶部分地區,常野生於鄉間農禽附近、農田道路兩側以及低山陰濕處,也常作為藥草或稀有特色蔬菜零星栽植于田邊地角.或栽於房屋周邊或陽台等地、白風菜生性強健,對生長土壤要求不嚴,但喜日照條件良好且高溫環境,其生長適溫一般在20-30℃。

分佈範圍


特產台灣(台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台中、台東及花蓮等)。

生長繁殖


營養土準備:將草炭和蛭石按3:1比例混合,裝滿穴盤,用竹板輕輕颳去高出穴盤的部分苗土,然後在穴盤上澆水,使穴盤上的營養土沉下一部分,達到營養土九分滿,方便育苗。
白鳳菜
白鳳菜
插穗的準備:從健壯母株上剪取10厘米長不帶花蕾的枝條作為插穗,保證枝條剪口處比較平滑,便於生根,保留插穗頂部的4-5片葉子。插穗應當天剪取當天插完,隔夜插穗的生根能力會大大降低。
扦插:用竹筷在苗床上插1個小洞,然後將插穗插入洞內,插穗入土深4厘米左右,這樣可以減少扦插過程中對插穗剪口的損傷,利於插穗成活,插后輕輕壓實插穗根部基質,噴一次水即可。

栽培技術


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pH約為6的微酸性土壤移栽。移栽前施足腐熟有機肥,一般667平方米施肥2000千克。施肥后深翻土地,使肥料與土混合,做寬2米、長6米的平畦,在畦上每隔40厘米開一8厘米的溝 一般每畦可開5壟,即可定植。溫室大棚內溫度控制在8-25℃,一年四季都可對白鳳菜進行定植。
移栽的白鳳菜鳳菜葉片狹長,分枝能力強,株距保持在30厘米。移栽時保持幼苗處於直立狀態,把周圍土填滿栽培溝,並高出幼苗基質坨1厘米,稍微壓實即可。然後澆透定根水,7天左右就能成活。7天中根據土壤濕潤情況澆1次水,利於幼苗儘快紮根。此期應及時補苗,方便移栽。

主要價值


營養成分

白鳳菜一種很好的集營養保健價值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每100g葉片中含水分92.79g、粗脂肪0.18g、粗蛋白2.11g、粗纖維0.94g、維生素A5644國際單位、維生素B10.01mg、維生素B20.13mg、維生素C0.78mg、鉀136.41mg、鈣89.66mg、鐵1.61mg、磷18.73mg、煙酸0.59mg。鮮嫩莖葉和嫩梢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還含有黃酮苷等。據測定,每100g干物質中含鈣1.4--3.0g、磷0.17--0.39g、銅1.34--2.52mg、鐵20.97mg、鋅2.60--7.22mg、錳0.47--14.87mg。

醫學應用

白鳳菜
白鳳菜
主入肝、肺、腎、大小腸諸經,有消炎、解熱、解毒、利尿、降血壓等功效,主治肝炎、肝硬化、肺炎、肺癌、高血壓、感冒、發燒、腎臟炎、水腫、便秘、腸炎、兒童日本腦炎,外敷刀傷、創傷、跌打損傷、毒蟲咬傷和無名腫毒
治肺炎、肺癌:以白鳳菜、魚腥草半枝蓮、雲南白藥、土人蔘、六角英、葉下紅、紅竹葉、耳鉤草等鮮葉,加梨、酪梨楊桃、檸檬、桑椹和柑桔類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平時多吃大蒜和海藻類食物。
肝炎、肝硬化:以白鳳菜、雲南白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白鶴靈芝、魚腥草、白沒骨消、連蕉、紫花酢醬草、金錢薄荷馬蹄金貓須草、竹葉菜,加西瓜、楊桃、蕃茄、柿子和柑桔類水果,最好並以牛筋草湯汁作精力湯服用。
治高血壓:以白鳳菜、落地生根、肺炎草、貓須草、紅竹葉、仙草、山茼蒿、山芹菜、水丁香等鮮葉,加西瓜、菠蘿、柿子,和柑桔類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
白鳳菜除治病外,還有解熱解毒功效,可以白鳳菜加肺炎草、白鶴靈芝、赤查某、鳳尾草、茅根等,煮青草茶當日常保健飲料,喜歡甜食者可加黑糖一齊飲用。
白鳳菜還可外敷各種創傷,為家庭必備良藥,且可當成佐餐佳肴,可種植於花盆中觀賞,以備不時之需。

食用價值

"白鳳菜"別名白擔當,俗名肝炎草,先民以之作菜,故有白鳳"菜"名,為最佳保健葯膳食物,因調味不佳會影響口感,所以漸漸被民眾淡忘了這項佳肴。
白鳳菜性涼、味甘淡、無毒,莖葉肉質脆嫩肥厚,因其具有密實短絨毛,所以比較吃油,炒食加些蔥油酥,或以肉絲一起作菜,可增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