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人生何處不相逢的結果 展開
人生何處不相逢
詞語解析
人生何處不相逢,拼音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éng,指人與人分別後總是有機會再見面的。最早出自晏殊《金柅園》詩。
指人與人分手后總是有機會再見面的。
宋·晏殊 《金柅園》:“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
宋.歐陽修《歸田錄》:“寇忠愍公之貶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貶衡州副使,又貶道州別駕,遂貶雷州司戶。時丁晉公與馮相在中書,丁當秉筆,初欲貶崖州,而丁忽自疑,語馮曰:‘崖州再涉鯨波何如?’馮唯唯而已,丁乃徐擬雷州。及丁之貶也,馮遂擬崖州。當時好事者相語曰:‘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比丁之南也,……”
元.無名氏《誤入桃源》第二折:“人情今夜初相共,人生何處不相逢?”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
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人生何處不相逢,還醉武陵溪上月。
廣施恩惠,人生何處不相逢。多結冤讎,路逢狹處難迴避。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作賓語、定語;用於慨嘆人生
It is a small world
“人生何處不相逢”這一句出自哪裡呢?當今學者們普遍認為它出自歐陽修的《歸田錄》。其中記載:
寇忠愍公(准)之貶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貶衡州副使,又貶道州別駕,遂貶雷州司戶。時丁晉公與馮相拯在中書,丁當秉筆,初欲貶崖州,而丁忽自疑,語馮曰:“崖州再涉鯨波如何?”馮唯唯而已,丁乃徐擬雷州。及丁之貶也,馮遂擬崖州。當時好事者相語曰:“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比丁之南也,寇復移道州,寇聞丁當來,遣人以烝羊逆於境上,而收其僮僕,杜門不放出。聞者多以為得體。
根據學者們的觀點,這個名句創自當時的好事者。但是臨川著名才子晏殊在《金柅園》中卻有這句詩。全詩是這樣的:“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這麼說是晏殊抄襲當時好事者的句子?事實並非如此。
《宋史·寇準傳 》記載“乾興元年,(寇準)再貶雷州司戶參軍。”寇準於乾興元年(1022年)四月從道州謫雷州,那個陷害寇準的丁謂,因為他的同黨雷允恭負責的先帝陵寢工程出了事故,受牽連,丁謂也於同年七月,被貶到崖州。清代丁耀亢的《天史》也詳細記載了事情的經過及發生的時間:
宋真宗天僖二年,以寇準同平章事,丁謂參知政事。謂狡險多詐,自以品出准下,恐不為容,雖同列事之甚謹。嘗會食中堂,羹污准須,謂代為拂之。准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宰相拂須耶?謂慚,遂成讎隙。真宗崩,遺詔太后輔政。謂附太后,污准為朋黨,貶雷州司戶參軍,遣中使齎敕以劍囊貯劍,示將誅戮狀,欲使准惶懼自裁。准不為意。及授敕,並無誅旨,謂遂沮。乾興元年,丁謂以山陵得罪,貶崖州司戶,道出雷州。准使人饋以蒸羊。謂求見准,杜門絕之而去。論曰:小人自知取惡,必以非道求容,君子蓋絕之可也。萊公失之近訐,遂攖其毒,是亦有責焉。雖然,不訐亦不免也,非其類也。雷州再過,天道周還。時人誚之曰: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嗚呼,謂亦安知愧乎?
也就是說,如果是當時好事者造出這個句子,應該是乾興元年(1022年)七月之後的事了,那麼晏殊寫《金柅園》這首詩也應當也是在這年之後了。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創作於哪一年吧。
晏殊“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見《宋史》),我們知道晏殊出生於淳化二年,即991年,一般認為張知白是景德元年(1004年)安撫江南的,發現晏殊后,將他推薦入京。但晏殊最遲是在景德二年(1005年)就已經到了京城。《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景德二年(1005年)五月,庚申,帝御崇政殿親試,賜進士諸科及第、出身有差。撫州進士,晏殊,年十四。”,《宋會要輯要》中《選舉》云:“景德二年(1005年)五月十五,召撫州進士晏殊詩賦各一首,……賜殊同進士出身。”,晏殊賜進士后,於該年榮歸故里。楊億有《晏殊奉禮歸寧》云:“垂髫婉變便能文,驥子蘭筋逈不羣。南國生芻人比玉,梁園修竹賦凌雲。堵牆看試三公府,反哺知干萬乘君。賜告歸寧來別我,亭臯木葉正紛紛。”。晏殊之父晏固任撫州府手力節級,晏殊回鄉之後,他自然會受到撫州當地父母官的熱情款待。金柅園是撫州府的後花園,是接人待客的重要活動場所。
此後,晏殊之父晏固於1010年至1013年間逝世,以及其母吳氏於1013年至1016年間逝世,這兩個時間段,晏殊再次回過故鄉。由於是奔喪,他只回了臨川文港沙河老家,並沒有心情去和撫州當地官員飲酒作樂。當天禧三年(1019年),母親居憂三年期已過,老家人介紹洪州豐城知縣孟虛舟的女兒做他的第二任妻子,晏殊才匆匆由京城趕到老家與孟氏完婚。期間,晏殊專程到撫州府訪問父親當年的舊僚,他們再次在金柅園相聚。而之前的相聚是在景德二年(1005年),前後剛好15年,在這15年時間裡,晏殊頗為宋真宗所器重,仕途一帆風順,加之又新婚燕爾。因此,在與撫州官員的聚會中一時高興而吟出了《金柅園》這樣的輕快佳作。雖然,晏殊才近而立之年,但詩詞已經名滿朝野,文章為天下所宗,《金柅園》出來后廣為流傳也就不足為奇了。
乾興元年(1022年)當寇準與丁謂的事件出來后,有好事者便借用晏殊的詩句有感而發,並不是晏殊抄襲當時好事者句子。因此,“人生何處不相逢”這一名句並非出自歐陽修的《歸田錄》而是出自晏殊《金柅園》詩。
最後,金代趙秉文的集句詩《延安滋戒師余初主安塞堡簿時相識也今戊子歲春被命作醮平涼偶得相會以四十三年之舊故集句以贈之》也出現了“人生何處不相逢”,來源註明為“丁冠”,或系《歸田錄》中那位好事者。